七寶教寺

七寶教寺

七寶教寺,位於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新鎮路1205號,第一掀土已經無從考究,根據閔行圖書館記載,大約在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年間(936-946年),最早的文字記錄始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所撰《重修七寶寺大雄寶殿碑記》。

最初位於松江陸寶山,俗稱陸寶庵、陸寶院。吳越王錢鏐賜以金寶蓮花經,並雲“此亦一寶也”。庵遂改名七寶寺。因江水嚙岸,宋初再遷,移今七寶地。位於上海市閔行區。大約在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年間,最早的文字記錄始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七寶寺乃移址重建於2002年,漢唐建築風格,樸素大方,莊嚴肅穆,總體上分寺、園兩部分,佔地43畝。有教寺橋、正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經堂、法堂、藏經樓、六十星宿長廊、寶塔。

寺院內東有牡丹花園和聚寶蓮池。牡丹花園有牡丹亭。聚寶蓮池匯聚了鎮寺六寶鑄銅雕塑,飛來佛鑄銅佛像飛來佛殿里供奉。聚寶蓮池周圍設有畫廊和詩廊,美其名曰“古風長廊”。寺院西設慧心花園。花園裡樹木、綠草、繁花叢生,另有聽松亭、豐日亭、經幢台,經幢台雕刻精細,頗具觀賞價值。在原西南角為壘巉崖,含"河梁棧道"、"崖上桃紅"、"孤山雲台"、"弈林風雲"四景,天王殿前設廣場,信奉可在廣場上燃香供奉許願。寺臨蒲匯塘河與橫瀝涇河交匯處,別有景緻。

2003年1月23日舉行了開光大典。

寺廟介紹


七寶教寺
七寶教寺
七寶教寺,最初位於松江陸寶山,現在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新鎮路1205號,俗稱陸寶庵、陸寶院。據傳五代十國時此庵遷往淞江,吳越王錢鏐賜以金寶蓮花經,並雲“此亦一寶也”。庵遂改名七寶寺。因江水嚙岸,宋初再遷,移今七寶地。

人文歷史


修築史

七寶教寺
七寶教寺
七寶寺始建確切年代已不可考,據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所撰《重修七寶寺大雄寶殿碑記》文中說“溯其創始之代邈不可稽矣”,只知其從吳淞江遷徙至本地。另有一種說法是:西晉松江著名的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人稱“雲間二陸”),被晉成都王司馬穎殺害,後裔修建了祭祀他們的香火祠,名為“陸寶祠”,后更名為“陸寶庵”,距今近1700年。
五代時吳越王錢鏐曾駐蹕其中,將“陸寶”誤為“六寶”,賜王妃手書“金寶蓮花經”為七寶之一,說“此亦一寶也”。遂改名為“七寶寺”。在民間流傳著“七件寶”之說:飛來佛、氽來鍾、金字蓮花經、神樹、金雞、玉斧、玉筷。"
后因吳淞江潮水損壞寺基,三度搬遷,最終移到了七寶鎮。宋代初,七寶教寺遷到蒲匯塘北橫瀝港西,今七寶鎮所在地。志云:“鎮無舊名,因寺得名,寺無它重,因鎮推重。”可見,七寶鎮乃又一因寺得名的古鎮,故名為“七寶鎮”。七寶教寺名聲顯赫,七寶鎮隨之繁榮。宋代初年,七寶里人張澤舍宅拓寺,寺僧僧信合力重建。七寶教寺的伽藍就是七寶這位張澤。宋真宗皇帝於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賜[七寶教寺]匾額、遂為正宗禪林。
元朝七寶教寺高僧敬公、曾被皇帝召赴京城,袁凱、屠隆、陳眉公等,均有七寶詩文傳世。趙孟頫的[七寶寺]一詩,是其中現存最早的詩,詩曰:[探奇來寶地,名剎冠叢林。院設機雲代,經描吳越金。霜鍾清驚鶴,池竹綠浮琴。投綬堪元論,桃源莫浪尋]。詩中反映了七八百年前的七寶教寺,梵音繚繞,鐘聲清越,導人心靈凈化的氣氛十分感人!
后數百年間逐漸毀圮。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有里人徐三重籌資重建,山門正對北大街。后寺僧承業又募修了大殿和東、西、中3座香花橋。就此,教寺佔地達到40餘畝,另有寺河約6畝,各種建築千餘間。寺內有荷花池、竹林、梅園及五代檜、羅漢松等名貴樹木。在這裡,“往來息節必趨,歲時期報必赴,公私會議必集,朔望鐘鼓必聞”。嘉靖年間進士王會撰寫的《重修七寶教寺記》里,描述了當時寺內寶殿、僧人精舍、畫轎石徑、花堤煙柳的壯觀景象。此時,應該是七寶教寺最繁盛的時期,也使七寶鎮區得以迅猛發展,成為地方重鎮。
此後,七寶寺屢遭兵禍,逐漸衰落。尤其是1860至1862年間,七寶地區發生多次太平軍與清兵及洋槍隊的惡戰,眾多勝跡被毀。至抗日戰爭結束時,被譽為[郡東第一剎]的七寶教寺,損毀得只剩一座山門和蓮涌堂及庭中的梓樹。1946年起,這裡被改建為私立南洋模範中學七寶分校,解放后改為七寶中學,目前為七寶二中。
七寶教寺
七寶教寺
現在,幸逢人民政府英明領導,國運昌隆,七寶教寺得以重建。今天的七寶教寺,為香港著名設計師俞宗翹先生設計,其特點是柔合漢唐以來早期古寺建築為基礎,充分使用現代工藝和材料,繼往開來,建成與時俱進的新世紀佛寺,建築群由南向北,依次建山門,鐘鼓樓,天王廟,大殿,講經堂,法堂,藏經樓,僧寮,客房等,並配以七層寶塔,莊嚴雄偉。整個塔寺處於精美秀麗的百花園中。在這莊嚴清凈的佛國中,宏揚佛法,凈化心靈,祝福社會,國富民安。信步園中,心曠神怡,靜坐石墩,雜念俱消。七寶教寺是講經說法,念佛參禪的最勝道場之一。

相關傳說

傳說七寶教寺曾有位著名僧人有敬公,常年在寺內誦經,座榻皆被其坐穿。還經常為寺僧們講經,人皆呼其為敬講主。他善作詩詞,有《青松集》行世。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朝廷召集天下高僧,敬公亦應召赴京城。當時,松江城內已告老還鄉的監察御史袁凱特贈詩一首《送七寶寺僧敬公往金陵》,成為名篇。現存教寺銅鐘上殘留的銘文中,尚有“明七寶教寺僧……敬公講主”等字可辨,讓後人似見其當年的身影。
在1995年時,在此修建了七寶公園,園內陳列七寶(和目前七寶寺院內聚寶蓮池裡的七寶有所不同),當時人們可以隨意出入休憩。

七寶教寺現狀


大門
大門
今天的七寶寺乃移址重建於2002年,漢唐建築風格,樸素大方,莊嚴肅穆,總體上分寺、園兩部分,佔地43畝。有教寺橋、正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經堂、法堂、藏經樓、六十星宿長廊、寶塔。寺院內東有牡丹花園和聚寶蓮池。牡丹花園有牡丹亭。聚寶蓮池匯聚了鎮寺六寶鑄銅雕塑,飛來佛鑄銅佛像現在飛來佛殿里供奉。聚寶蓮池周圍設有畫廊和詩廊,美其名曰“古風長廊”。寺院西設慧心花園。花園裡樹木、綠草、繁花叢生,另有聽松亭、豐日亭、經幢台,經幢台雕刻精細,頗具觀賞價值。在原西南角為壘巉崖,含"河梁棧道"、"崖上桃紅"、"孤山雲台"、"弈林風雲"四景,天王殿前設廣場,信奉可在廣場上燃香供奉許願。寺臨蒲匯塘河與橫瀝涇河交匯處,別有景緻。2003年1月23日舉行了開光大典。

景物介紹


著名景點:七寶塔,四大天王像,大雄寶殿,元辰長廊六十本命太歲像,十大星君像,四面觀音像
七寶塔
七寶琉璃玲瓏塔
七寶琉璃玲瓏塔
七寶塔全名叫做七寶琉璃玲瓏塔。始建於2002年。塔高47米,共7層。塔體採用了底層為四大天王中的北天王多聞天王毗沙門,護財守富;寶塔第二層供奉的是最熟悉的南海觀音菩薩;第三層供奉的是消災延壽藥師佛;第四層為阿彌陀佛;第五層為地藏王菩薩;第六層為文珠師利菩薩;第七層為文曲星君。另外塔內每一層都有上千個相應的微型神位,以供善信們託名供奉。每到晚上,七寶塔上華燈四放,佛音裊裊,周圍的居民們站在陽台上可以隨時遙奉,可謂祛災避禍,心想事成。
四大天王
天王殿是進入聖殿的第一關,入口處供奉了觀世音,出口處供奉了韋陀。有萬夫不擋之勇的四大天王(也稱為四大金剛,在封神榜里為魔家4將)陳列大殿的兩側護法。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凈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四大天王也被稱為“風調雨順”。中國佛教徒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司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北方多聞天王執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如來佛祖承奉香火之地。寶殿內有如來佛像,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和十六羅漢[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兩側的廂房裡,供奉了飛來佛等。另外提供了善信們作道場的房間。
元辰長廊六十本命太歲
七寶教寺
七寶教寺
進入上海閔行古鎮七寶的七寶教寺山門,在左側便可見元辰長廊,裡面供奉著六十甲子元辰星神的塑像。在佛教的寺廟裡,供奉道教信奉的六十位星宿神,這可是不常能看到的。元辰保護神,為道教信奉的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環相配而得,稱為六十甲子神,亦稱六十元辰。人的出生年,稱為本命年,每年都有一位星宿神——太歲值年,太歲每年一換,六十年一個大循環。本命年裡那位太歲,便是自己的本命太歲或本命星君或本命星宿神。本命星君也就是自己的“保護神”。
舊時,在立春這一天,禮拜本命元辰星宿神,祈求吉祥如意,名為“求順得”或“迎順星”或“祭順星”。現在,禮拜本命元辰的星宿神——本命星君,以獲得其庇佑之信仰,仍很盛行。
十大星君
木星:東方木德真君,主發生萬物,變慘為舒。
金星: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斂萬物,告成功肅。
火星:南方火德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
水星:北方水德真君,通利萬物,含真娠靈。
土星: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時廣育萬類,成功不愆。
月孛星:月孛為星命家所說的十一嚯之一。太陰即月神,道教以月為夜明之神。道教稱為月孛星君。
日曜星:太陽星君
月曜星:月亮星君
計都星(羅睺星):羅睺星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體則化為計都星(彗星),羅睺與計都合稱羅計,因與日月等反向而行,故稱蝕神。
四面觀音
七寶教寺四面觀音聖像,採用鎳白銅鑄造,整體高度約5米,呈現多媒體動態之狀。金衣袈裟的觀音造型,利用數字化三維成像、遠程控制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多媒體雕塑,體現了觀音菩薩普度人生,尋聲救苦的大悲願力。
四面觀音圖
四面觀音圖
四面金衣袈裟觀音聖像,即東、西、南、北四方。東面聖像手把水瓶,象徵福音;西面聖像手持佛珠,象徵慈悲;南面聖像手握蓮花,象徵和平;北面聖像手托經篋,象徵智慧,整體金衣觀音聖像顯得莊重而慈悲。免征[慈悲、智慧、和平、福音]的觀音聖像,體現了千手護持千眼照風、尋聲救難的寓意。[金色袈裟]則是為了讓觀音聖像在天水相間的紫色氤氳之中襯映出凌波佇立,衣袂飄飄的金像聖影,從而突出觀音菩薩有靈空感悟的視覺效果。
於2008年陽曆11月8日至14日 隆重啟建冥陽兩利水陸空大法會七永日,並於11月15日上午十時舉行四面觀音菩薩開光典

旅遊信息


周邊地圖
周邊地圖
地址:閔行區七寶鎮新鎮路1205號地鐵:地鐵9號線 地鐵10號線支線
公交:173路 753路 763路 滬佘昆線 滬松專線淡水路 92路
人均票價:平時5元,逢初一、十五為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