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聯盟調查團

調查九一八事變真相的組織

國際聯盟調查團(Lytton Commission),1932年1月21日國際聯盟為調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真相而成立的組織。因其團長為英國人李頓爵士,又稱李頓調查團。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英、美等國控制的國聯為維持各國在華均勢,於1932年1月21日應國民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以李頓為團長,美國麥考益、法國克勞德、德國希尼、義大利馬柯迪(即阿爾德羅萬迪-馬雷斯科蒂)為成員,中國顧維鈞、日本吉田為顧問的調查團。

簡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蔣介石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幻想通過國聯制裁日本,請求國聯組織調查團來華調查事變真相。英、美等國控制的國聯為維持各國在華均勢,於1932年1月21日成立了以李頓為團長,美國麥考益、法國克勞德、德國希尼、義大利馬柯迪(即阿爾德羅萬迪—馬雷斯科蒂)為成員,中國顧維鈞、日本吉田為顧問的調查團。

活動


國際聯盟調查團
國際聯盟調查團
調查團於3月14日到達上海,4月21日齊集瀋陽。先後在瀋陽、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城市進行了四十五天的調查,克服了日方的種種阻攔,從不同途徑收集到各界投送的書函一千五百五十餘件。6月4日調查團離開東北。10月2日,同時在南京、東京、日內瓦公布了《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報告書承認東北三省為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否認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是“合法自衛”,確認偽滿洲國是日本違背東北人民意願而強力炮製的工具,但同時又主張在東北三省建立一種受外國保護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企圖以國際共管取代日本獨佔,因而受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國聯調查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三省的真相,但未能制止其侵略活動。1933年3月27日,日本因國聯通過了根據《國聯調查團報告書》起草的《關於中日爭端的決議》,宣布退出國聯。其後,《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和《關於中日爭端的決議》均成為廢紙。

報告書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
《國聯調查團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全文約14.4萬字,除序言外,共有十章。前半段肯定了“東三省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九一八’事變是日方有計劃的軍事行動”、“‘滿洲國’是日本一手操縱和控制的政權”等基本事實,但後半段又袒護日本的侵略行為。最後兩章提出解決方案,既不贊同中方要求的“恢復1931年9月以前東北原狀”,也不贊同日方的“維持‘滿洲國’獨霸東北現狀”,而是希望將中國東北交由“國際共管”,暴露出西方大國對中國的覬覦之心。
第一章中國近年變遷之概況章節介紹:大致敘述了中國的概況。簡單回顧了中國近代以來的政治歷史情況,同時介紹了中國現有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認為中國社會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觀點摘選:“現在中國之重要原動力,即為其民族自身之近代化……所有其國民之種種生活,均呈過渡現象。自一九一一年革命以來,中國之特點,乃為政變,內訌,及社會上暨經濟上之恐慌。 ”——《報告書》1頁觀點分析:《報告書》首先提出“中華民族在進化中”,指出中國社會不穩定,並以此為由,認為這種不穩定狀態既對中國有害,也對與中國有利益關係的外國有害。為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進行辯解,正是“因中國中央政府權力薄弱”,日本所主張的權益受到了重大影響,所以日本才會“使滿洲與中國政府分離”。觀點摘選:“迨此次衝突事起,論者莫衷一是,屢有人提議……又謂中國現狀如此,應取消其國際聯合會會員國之資格……若將華盛頓會議時之情形,一為回溯,則頗有注意之價值。”——《報告書》4頁觀點分析:調查團將中國的現狀與華盛頓會議時期相比,認為有了很大的進步。而日本在國聯會議中屢次誣衊中國為“並非有組織之國家”,並以此來謀取其在中國的利益,而調查團則完全否認了這一點,直指日本的陰謀。觀點摘選:“各地軍閥之私人軍隊及通國之土匪橫行,雖足以擾亂國內治安,然不足為中央政府權力之患,但另有患源,即共產主義是也。 ”——《報告書》7頁觀點分析:調查團站在反蘇反共的立場上,認為中國的“患源”是共產主義。這一觀點將“共產主義威脅論”拋出,為日本的侵略行為進行了辯護。第二章滿洲之狀況及其與中國其他部分及俄國之關係章節介紹:大致敘述了東北的地理、人口、經濟概況,並且對東三省自清末開始的歷史進行了簡要陳述,從自然角度證實“東三省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觀點摘選:“山東河北兩省之貧苦農民,已經移殖於滿洲者,以數百萬計,日本則將其工業品及資本輸入於滿洲,以換取糧食暨原料,在供應中日兩國之需要上滿洲已證明兩國合作之有益。”——《報告書》11頁觀點分析:這裡讚頌日本侵略的所謂“功績”,認為東北的繁榮在於日本的“工業品及資本輸入”。《報告書》甚至認為偽滿洲國政府“計劃中列有若干開明之改革,其實行不僅利於滿洲,即中國之其餘部分亦屬相宜”。觀點摘選:“彼時中國數百萬農民之移殖,實決定斯土將來之佔有權。此種移殖,實系佔領,雖屬和平而不顯著,然其為實際佔領則一也。”——《報告書》11頁觀點分析:《報告書》承認東北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當其被國聯大會通過後,成為中國對東北地區擁有主權的國際法依據。在論述東北與中國其他部分的關係時,《報告書》更是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列舉了大量史實,證明東北地區與中國其他地區的聯繫遠遠超過與日本的聯繫,進而從事實上肯定了東北的主權屬於中國。第三章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以前中日關於滿洲之爭執章節介紹:大致敘述了“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狀況,以及中日在此的利益衝突。調查團的立場是既承認中國對東北的主權,又承認日本根據條約所取得的在東北的各種權益。觀點摘選:“東三省為中國之一部,此為中國及列國共認之事實。”——《報告書》24頁觀點分析:觀點明確指出東三省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是各國公認的事實,否認了“滿洲國”的合法性。從這一點出發,日本強制佔領東北的行為就是侵略行為。觀點摘選:“愛國情緒,國防需要,非常條約權利,三者合而造成日本對滿洲境內‘特殊地位’之要求。”——《報告書》25頁觀點分析:調查團一方面承認日本根據條約取得的在東北的各種特殊權益,另一方面又為日本的巧取豪奪尋找借口,認為是“愛國情緒,國防需要”。但是針對日本屢次想通過對條約進行不同解釋或引用談判中的個別詞句來擴大權益的做法,《報告書》則沒有予以支持,而是說“應取決於公證法庭之判斷”。第四章九月十八日及其後事變之敘述章節介紹:對“九一八”事變爆發時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和分析,認為“九一八”事變是日方有計劃的軍事行動。同時,對“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的軍事行動和民眾反抗進行了敘述。觀點摘選:“至九月十八日下午十時至十時半,在路軌上或路軌旁發生炸裂之事雖無疑義,惟鐵軌縱有破壞,實際上並未能阻止長春南下列車之準時到站,斷不能引為軍事行動之理由。故前節所述日軍在是夜所采之軍事行動,不能認為合法之自衛手段。”——《報告書》50頁觀點分析:調查團確定“九一八”事變是日本有計劃的軍事行動,徹底戳穿了日本“自衛”的謊言。但《報告書》又表示:“雖然本調查團之為此言,並不摒棄下列之假定,假定為何?即當時在場之軍官或者系認為自衛而出也。”這些分析和推斷實際上是為日本侵略開脫罪責。觀點摘選:“華軍之主要部分,迄一九三一年年底,雖已撤入關內;但在滿洲各處,日方尚時遭非正式之抵抗。如嫩江戰役之戰事,雖已絕跡;但此項非正式之戰事,卻廣播滿洲各處,始終接連不斷。”——《報告書》58頁觀點分析:《報告書》不同意日本將東北抗日武裝視為“土匪”的看法,從法律上否定了日本以“剿匪”為由擴大軍事行動的理由,對中國有利。第五章上海章節介紹:對“一•二八”事變和1932年2月1日“南京事件”發生時的情況進行了描述和分析。觀點摘選:“上海消息傳入滿洲,使其仍在抵抗中之散漫軍隊增加勇氣。馬占山亦因是而再起抵抗……義勇軍之抵抗力亦由此而增加。”——《報告書》63頁觀點分析:日本在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上海駐軍奮起迎戰,屢挫強敵,迫使日軍三易主帥。而最後的停戰協議中,既無割地內容,又無賠款條款,實為百年來所罕見。鼓舞了全國抗戰的信心,尤其是增加了東北民眾抗日的勇氣。第六章“滿洲國”章節介紹:從三個方面闡釋了“滿洲國”的情況。觀點摘選:“一為日本軍隊之在場,一為日本文武官吏之活動;兩者聯合,發生之效力最大;依我等之判斷,若無此兩者,新國家不能成立。”——《報告書》72頁觀點分析:這裡指出“滿洲國”是日本一手操縱和控制的政權,是以日軍武力為前提而建立起來的政權,用事實證明了日本人對這個偽國家的控制。 《報告書》說日本人在“滿洲國”政府中雖居次要職務,但卻掌握著實權,而且人數眾多。觀點摘選:“一般中國人對‘滿洲國政府’均不贊助,此所謂‘滿洲國政府’者在當地中國人心目中只是日人之工具而已。”——《報告書》83頁觀點分析:調查團從偽滿政府的建立以及組成與活動、東北居民對偽滿政府的態度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揭開了偽滿洲國的本來面目,有利於當時中國在國聯的鬥爭。第七章日本之經濟利益與中國人之經濟絕交章節介紹:敘述了日本在中國的經濟利益、中國人民抵制日貨運動的情況,以及國民黨政府對抵制日貨運動的看法。觀點摘選:“就大體言之,日本所仰賴於中國者,較諸中國所仰賴於日本者為多。故遇有關係紊亂情事,日本較易受害,且損失亦較多。”——《報告書》87頁觀點分析:本章第一個小標題就是“中國人之抵制日貨為中日衝突之重要原因”,武斷地認為中國人抵制日貨是造成中日衝突的重要原因,這是在為日本的侵略辯護。第八章在滿洲之經濟利益章節介紹:分門別類地介紹了日本在東三省的經濟利益情況。觀點摘選:“維持門戶開放原則,似屬必要……不僅在法律方面觀察,應當如是……實際情況而言,亦當如是。”——《報告書》96頁觀點分析:調查團代表著西方各國的利益,他們不希望日本獨佔中國東北,危害別國在此的經濟利益。第九章解決之原則及條件章節介紹:提出自認為圓滿的解決條件,共十條。觀點摘選:“日本軍隊未經宣戰,將向來毫無疑義屬於中國領土之一大部分地面,強奪佔領,使其與中國分離並宣布獨立,事實具在。”——《報告書》99頁觀點分析:調查團認為日本的行為違背了國際盟約、九國公約、非戰公約,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日本屬於侵略者,但也不希望日本獨佔中國東北,因為日本的這些行為實際上損害了其他國家在東北的利益,他們希望把東北變成國際帝國主義共同分享利益的殖民地。觀點摘選:“在政治上,及經濟上,中國均需要列強之合作,而日本政府之友善態度及在滿洲方面之中日經濟合作,尤為可貴。”——《報告書》103頁觀點分析:《報告書》的結論是用“滿洲自治”的方式來達到中日和解,准許中國東北擁有“高度自治權”。表面上從中日俄三方面考慮,實際上希望用“國際共管”的方式來瓜分中國東北的利益。第十章考慮及對於行政院之建議章節介紹:提出在國聯行政院的指導下,對中國東北實行“國際共管”。觀點摘選:“一、中國政府宣言,依照顧問會議所提辦法,設立一種特殊制度治理東三省;二、關於日本利益之中日條約;三、中日和解公斷不侵犯與互助條約;四、中日商約。”——《報告書》105頁觀點分析:國聯調查團撕掉了“公正”的面紗,暴露出歐美帝國主義列強企圖以“國際共管”代替日本獨佔中國東北的險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