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林場

五七林場

五七林場1969年由二龍林場改建,場部位於縣城東南18公里的安山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28°11′20″—128°40′40″,北緯45°26′40″—45°37′30″。東與亞布力林業局接壤,南與開道林場相鄰,西與安山鄉農業區相連,北與加信鎮相接。行政區屬加信鎮和安山鄉。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張廣才嶺西坡,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施業區內坡度較平緩,平均坡度10度。最高峰為四合頂子,海拔471米,平均海拔250米。
水系:為松花江水系,最大的河流為松花江一級支流螞蟻河,穿過施業區北部。二級支流有安山東小河和華爐東小河,分別在安山雙合和華爐幸福流入螞蟻河。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短促,溫暖多雨;早春少雨易乾旱;秋季降溫迅速,易有凍害發生。早霜9月中旬,晚霜5月中旬。無霜期120天。年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氣溫2.3℃,最低氣溫-43℃。
土壤:有3個土類,以暗棕壤為主,總面積11236公頃。谷地草甸土和沼澤土只有少量分佈。暗棕壤有3個亞類,即原始暗棕壤、典型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其中以典型暗棕壤為主,A層厚度在10—20厘米之間,面積9829公頃;原始暗棕壤主要分佈在陡山坡,面積388公頃;草甸暗棕壤零星分佈於緩坡下部排水不良地段,面積510公頃。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森林植被為天然闊葉次生林,主要喬木樹種有水曲柳胡桃楸、椴、榆、色、柞、楊等,灌木有毛榛、平榛、珍珠梅、秀線菊、刺五加、山燈籠和藤本類的五味子、圓棗子等,草本植物以苔草、玲蘭、玉竹和蚊子香等為主。菌類有元蘑、榛蘑、山木耳等。有蕨菜類、刺嫩芽等數量眾多的山野菜。
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雞、野鴨、兔、林蛙飛龍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168人,其中幹部24人,技術人員9人。多種經營基地3處,糧米加工廠1處。固定資產80元,年產值628835.00元。年生產木材900立方米,主要經濟來源依靠多種經營生產。施業區橫跨2鄉1鎮,有18個居民點,人口稠密。自然村屯深入到林區腹部,延中公路於林場西部通過,安雙公路穿過施業區中部。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總經營面積1123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1077公頃,有林地面積5571公頃,占林業用地50.3%;未成林造林地1811公頃,占林業用地16.3%;疏林灌叢3067公頃,占林業用地的27.7%;無林地628公頃,占林業用地的6.5%。森林覆被率50.3%。
林分類型:林場有林地總面積5571公頃,林木總蓄積466410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積4234公頃,蓄積量42127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6%和90.3%。主要林分類型有針闊混交林面積359公頃,蓄積3142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總面積、蓄積的8.5%的7.5%;硬闊混交林面積60公頃,蓄積608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4%和1.4%;軟闊混交林面積1020公頃,蓄積12412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4.1%和29.5%;柞林面積2461公頃,蓄積22338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58.1%和53%;山楊、白樺林面積334公頃,蓄積3250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7.9%和7.7%。人工林面積1337公頃,蓄積4514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4%和9.7%。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8公頃,蓄積24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0.5%和0.5%;樟子松純林176公頃,蓄積4720立方米,占人工林的面積、蓄積的13.2%和10.5%;落葉松純林1153公頃,蓄積4018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86.2%和89%。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區劃生態公益林9916公頃,其中重點生態公益林8202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74%;一般生態公益林1714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5.5%。商品林1161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0.5%。

林業產業建設


營林生產:建場以來累計造林2100公頃,生產木材182113立方米。現年平均造林156公頃,生產木材1000立方米。每年育苗15公頃,年產成苗300萬株,主要以市場暢銷的各種綠化大苗為主。
多種經營:種植業基地100公頃,年產水稻370噸,大豆80噸,年創產值40餘萬元。養魚水面10公頃,年養魚20萬尾。年生豬出欄200頭。
林場有400平方米的二層辦公樓1座,附屬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人均建築面積20平方米。有4個檢查站,3處生產工段。東方紅75拖拉機一台(配備農機具齊全),吉普車2輛。有線電視和電話入戶率達到98%。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建立以中草藥為主的多種經營基地;三是林場地處優質水稻產區,水稻產量大、品種好,建立糧米加工廠,形成加工和銷售一條龍。四是創辦家庭林場,形成以個人為主的種植業和養殖業,開辦各種行業的家庭產業,改善職工的生活條件。

發展項目


一是加快職工承包荒山、荒地造林的步伐,形成以個體為主的家庭林場模式。二是與吉林左家投資商建立規模45公頃的西洋參種植基地。三是建立年加工水稻4000噸的糧米加工廠,並在外省市設立銷售網點。
林場場長:邢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