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博物館
鶴壁市博物館
鶴壁市博物館創建於1976年3月20日,新館於2004年遷到淇濱區華夏南路與湘江路交叉口,是一座集陳列展覽、收藏保管、科學研究、社會教育為一體的綜合型博物館。建築面積18400平方米,其中博物館展廳面積8300平方米,於2005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並於2009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截止2020年9月,館藏文物總數有53876件,珍貴文物有1629件,分別有瓷器、陶器等13類。
鶴壁市博物館創建於1976年3月20日,新館位於淇濱區華夏南路與湘江路交叉口,2002年9月6日奠基,2004年竣工搬遷至新館,新館於2005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
2009年5月,鶴壁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鶴壁市博物館新館佔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184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8300平方米。歐式建築風格的主體與寬闊廣場上的蒼松翠柏、花壇綠地和新穎別緻的休閑長廊交相輝映,構成了一道絢麗多彩的都市風景。
淇縣高村鎮新石器時代石鏟
博物館四樓為臨時展廳,自2005年至2014年5月,博物館共舉辦了60餘場臨時展覽。展覽內容囊括了從外地市博物館引進的優秀歷史文化文物展、從國外引進的異域文化展、鶴壁本土的藝術家作品展等眾多方面,已經逐步發展為一個開拓市民群眾視野的文化的窗口,同時也是一個展示市民文化生活的有力平台。
博物館五樓為常設陳列《鶴壁長歌——鶴壁古代文明陳列展》,該展覽於2012年9月以全新面貌面向群眾,展出精美文物五百多件,以歷史為序,展示了從遠古時期到清代的鶴壁歷史文明,其中對鶴壁當地的制瓷、冶鐵、採煤技藝做了重點介紹,給廣大觀眾還原了一個較為貼切的歷史圖景。
自市博物館新館建成以來,先後舉辦了70餘個陳列展覽,接待中外觀眾50餘萬人次,發揮了重要的宣傳教育和傳播歷史文化知識的作用。
鶴壁劉庄遺址出土先商陶鬶
展品來自史前到戰國依次的四個遺址:淇縣高村鄉花窩遺址、劉庄遺址、辛村衛國墓地、淇縣宋庄東周貴族墓地。
花窩遺址是一處遠遠早於殷商晚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早期遺址。該遺址於一九七九年三月發現,同年夏天,安陽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了開發試掘,清理灰坑4個經開掘,出土器物具有獨特的風格。石器以磨製為主,打制次這,有鏟、斧、鑿、磨棒,並有少量尖狀器、刮削等細石器;陶器為手制,火候較低,質松易碎,均為紅陶,陶質分泥質和夾砂兩種,文飾有壓印紋、划紋、錐刻紋、蓖點紋等。器形有小口雙耳、三足器等。花窩遺址作為豫北地區不多得史前遺址,在面貌上具有新鄭裴李崗和邯鄲磁山文化類型,又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為研究裴李崗和磁山文化之間的關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鶴壁劉庄遺址位於河南省北部的鶴壁市大賚店鎮劉庄村南,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級階地之上,南水北調中線乾渠662公里處。遺址面積30餘萬平方米,南水北調中線乾渠計劃佔壓遺址面積約7萬平方米,發掘面積7700平方米,發現仰韶時代大司空類型文化遺存及大規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336座墓葬分佈於東西110米、南北55米的範圍之內,布局清楚,排列規律,隨葬品400餘件 (套)。出土陶器反映了以卷沿鼓腹陶鬲為主體特徵的先商文化在發展進程中融合、吸取周邊地區多元文化因素的歷史特點。此遺址被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評為“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河南文物局編著的《鶴壁劉庄 ——下七垣文化墓地發掘報告》。
鶴壁辛村出土夔紋簋
淇縣戰國宋庄墓地出土銅器·敦
每天上午8:30-11:50,下午14:30-17:50
(團體參觀需提前一天預約)
22路公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