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

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

《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是2010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瑞華

2010年出版圖書


內容簡介
《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第2版)》對因果關係問題研究尚處起步之中研究方法掌握上還有待進步探索要真正實現“思維跳躍”研究者就不能滿足簡單“因果”、“因多果”、“多因果”或者“多因多果”具體分析而應儘力找出那些具有理論輻射力變數因素使之對一系列問題發生具有較為普遍解釋力比如說刑事程序法失靈問題分析中假如我們能夠找到一條足以對各種程序規避問題都具有解釋力“理論線索”並使得程序規避問題與該項理論線索之間因果聯繫得到充分闡釋那麼所謂“因果律”其實也就不難推導出來研究者理論貢獻也就隨之而得到確立。

2008年出版圖書


基本信息

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
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
作者:陳瑞華 著
ISBN:10位[7503678127] 13位[978750367812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45.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對於因果關係問題的研究,尚處於起步之中,在研究方法的掌握上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要真正實現“思維的跳躍”,研究者就不能滿足於簡單的“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者“多因多果”的具體分析,而應儘力找出那些具有理論輻射力的變數因素,使之對一系列問題的發生具有較為普遍的解釋力。比如說在刑事程序法失靈問題的分析中,假如我們能夠找到一條足以對各種程序規避問題都具有解釋力的“理論線索”,並使得程序規避問題與該項理論線索之間的因果聯繫得到充分的闡釋,那麼,所謂的“因果律”其實也就不難推導出來了,研究者的理論貢獻也就隨之而得到了確立。
以上就是筆者對法學研究方法問題所做的一些總結,也是對本書的研究脈絡所概括的一些提要。本書的寫作歷經了三年之久,幾乎所有各章的精華部分都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雜誌上發表過,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引證效果。在收入本書出版時,筆者對各章又進行了修訂、調整和補充,使得很多文章的篇幅都增加了一倍以上,不僅加強了理論上的論證,而且補充了很多必要的論據和經驗資料。

編輯推薦

本叢書由中國法學會和法律出版社共同推出,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評選出的數十位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在其入選后而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為這十數年來中國中青年法學家們的創研記錄,呈現世人。
一切為了思想。
本書引入了社會科學的一般方法,對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模式化進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旨在揭示中國刑事訴訟之特性的模式概念。本書並不局限於對法律條文之優劣得失的討論,而是立足於對問題的存在及其成因的客觀解釋,盡量關注刑事程序法的“實施狀況”,將“社會中的法律”而不是“書本中的法律”作為研究的對象;本書也不滿足於對各種訴訟問題的技術性描述,而試圖透過一系列紛繁複雜的事實和現象,來揭示出那些隱藏在制度背後的深層結構因素,並將這些因素儘可能地上升為概念和理論。
編者
任何開創性的法學研究都應具備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敏銳地發現中國本土的法制經驗,並對這種經驗做出深入的總結和概括;二是在總結中國法制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論,從而對這種經驗的普遍適用性做出令人信服的論證。從經驗事實、問題、中國經驗到基本概念和理論的提出,這是一種“驚心動魄的跳躍”,也是社會科學研究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陳瑞華

作者簡介

陳瑞華,1967年生於山東聊城。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在中國政法大學國家法官學院國家檢察官學院任兼職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1989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2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1995年),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1995-1997年),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02年)。1997年起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主要研究領域有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證據法學、司法制度、法律程序的基礎理論。獨立出版的學術著作主要有:《刑事審判原理論》(1997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2000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看得見的正義》(2000年版)、《問題與主義之間——刑事訴訟基本問題研究》(2003年版)、《程序性制裁理論》(2005年版)、《法律人的思維方式》(2007年版)。

目錄

驚心動魄的跳躍(代序言)
第一章 刑事訴訟的私力合作模式
一、引言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三種模式
三、刑事和解的現實利益基礎
四、刑事和解對傳統刑事訴訟理論的挑戰
五、刑事和解制度的未來
第二章 司法過程中的對抗與合作——一種新的刑事訴訟模式理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帕克和格里菲斯的訴訟模式理論
三、對抗性司法及其局限性
四、最低限度的合作模式
五、協商性的公力合作模式
六、私力合作模式
七、一種新的合作性司法哲學
第三章 案卷筆錄中心主義(1)——刑事第一審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引言
二、“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三、以案卷筆錄為中心的法庭調查
四、對案卷筆錄可采性的天然“推定”
五、對案卷筆錄證明力的優先接受
六、刑事證據法的存在空間
七、儀式化、劇場效應與庭審功能
八、結論
第四章 案卷筆錄中心主義(2)——刑事第二審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引言
二、二審程序中的“兩步式構造”
三、以案卷筆錄為中心的“調查訊問”程序
四、不開庭審理程序中的推定法則
五、開庭審理程序中的案卷筆錄
六、“事實複審”的神話
七、死刑案件的“二審開庭運動”
八、進一步的評論
第五章 積極的實體真實探知主義——死刑複核程序的模式與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
二、死刑複核的六大程序要素
……
第六章 向誰辯護,誰來傾聽?——刑事審判前程序中的權利救濟問題
第七章“客觀追訴”的烏托邦——對“閱卷難”問題形成原因的另一種解釋
第八章 刑事程序失靈問題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