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石溪

清朝愛國主義人士

江石溪(江紹岳,1870~1933),男,清安徽省旌德縣徠白地鎮江村人。

出生後跟隨父親遷至江蘇省江都縣仙女廟(原江都市仙女鎮,今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自幼聰穎好學,早年曾隨姐丈朱右村赴皖南應試秀才,后至江都丁溝鎮名醫周雲溪處學習中醫,6年業成,懸壺於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岸頂河房太和堂藥店、仙女廟。由於醫術精湛,且常為貧苦病人送醫施藥,深受病家稱道。醫德尤隆,為左鄰右舍及饑寒窮苦者治病療疾,予之以買葯,從不收取分文。

1933年9月病故於揚州,歸葬仙女廟之郊大王莊(今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二站東側)。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江石溪(1870~1933),原名漢,石溪乃其醫名。江都文化名流。江石溪是旌德濟陽江氏的後代,出生於清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出生後跟隨父親遷至江蘇省江都縣仙女廟(原江都市仙女鎮,今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
自幼聰穎好學,早年曾隨姐丈朱右村赴皖南應試秀才,后至江都丁溝鎮名醫周雲溪處學習中醫,6年業成,懸壺於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岸頂河房太和堂藥店、仙女廟。由於醫術精湛,且常為貧苦病人送醫施藥,深受病家稱道。醫德尤隆,為左鄰右舍及饑寒窮苦者治病療疾,予之以買葯,從不收取分文。
1893年24歲的江石溪奉命成婚。
1911年辛亥革命后江石溪在仙女廟內河輪船公司任職。
1914年底袁世凱為了當皇帝,不惜賣國與日本人簽訂《二十一條》。將大量的國家利益拱手讓給日本人,激起了全國的義憤。江石溪也參加了這一運動,當時由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在長江下游地區有一個巡迴演唱團,正在南通,江石溪就把自己譜寫的充滿愛國主義情感的歌曲,教給他們,痛罵袁世凱的賣國罪行,宣傳愛國思想。
1915年江石溪舉家由仙女廟遷揚州東關街田家巷。從這裡開始了新生活,江石溪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同年,受聘為南通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協理,遷居揚州。
1924年遷住便益門大街57號。
1927年軍閥混戰,江石溪因避戰亂,舉家來通,住江世俊所在的南通的宿舍。
1929年搬遷至東圈門徠街16號。
1933年9月病故於揚州,歸葬仙女廟之郊大王莊(今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二站東側)。

個人作品


他擅長詩文、書畫、音樂,尤精簫笛、崑曲、山水畫,曾參加揚州“冶春后社”,詩風受冶春后社祭酒臧宜孫影響,近於白居易陸遊,著有《夢筆生花館詩集》,惜已散佚,現僅存《除夕》《五十述懷》等零星詩篇;山水畫宗十三峰,用筆渾厚古逸,得者珍之。
江石溪夫人祖屋頭橋范氏老宅
江石溪夫人祖屋頭橋范氏老宅
江石溪夫人頭橋范氏孺人現存珍貴歷史照片
江石溪夫人頭橋范氏孺人現存珍貴歷史照片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備註
妻子吳月卿(1897—1977)。據當地的老人們傳說,在(江都縣)長墟村附近的一戶農家,因為家境貧困,將一個小女孩賣到了江家,在那個時候江家這種行為,等於是做善事。這個孩子在江家長大,並且成了江家的長媳。
長子世俊擅詩詞文賦。自幼受其父愛國、民主思想的影響及精醫、博學的熏陶,是非分明,酷愛文史。出生在江家村,還在他幼年時期,就隨父親一起來到揚州,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他啟蒙的私塾,但他的學業十分的優秀,考上了兩淮中學堂。
次子世傑、世豪早夭
四女世英(1906—約1948)
五子世雄字慕陶(1909—1966)為人忠厚老實、剛正。在文革中受到紅衛兵的迫害,據說是一個紅衛兵小將,推了他一把,致使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突發中風,不治身亡。
六子世侯革命烈士,原名世侯,曾用名蕃臣。
七子世伯(樹峰)
女婿梁慕園江都老字號鼎豐紙行創始人梁鑒泉的三兒子。他聰明過人,文才出眾,寫得一手好字。

後世紀念


碑亭

1994年江都市政府在江都水利樞紐二站東側建碑亭1座,以示紀念。

人物評價


民國志士韓國鈞輓聯云:“向秀賦方成,驚聞笛聲到邗上;江郎才未盡,尚留詩卷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