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少保是官名,明清少保皆為從一品。太師,太傅,太保,都是東宮官職。太師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護其安全。少師,少傅,少保均是他們的副職。後來已是名存職異,只是一個榮譽稱號。
西晉后,歷代多沿置。
明史 清史稿官職志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 “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為兼官、加官及贈官”。參見“太師”條。
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袁楚雄(袁可立孫)》:“不見石仙袁少保,抱孫小字型大小東居。”
虎頭少保
人物簡介
孫祿堂
孫祿堂(1860—1933),我國著名武術家。名福全,晚號涵齋,河北完縣人。他曾從李魁元(一作“垣”)、
郭雲深學
形意拳,從
程廷華學
八卦拳,從郝為楨學太極拳。後來他以郝太極為基礎,融會互合三家之精髓而創孫式太極拳。在國內外均享有“
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盛譽。1928年6月,江蘇省國術館創辦,會址設於鎮江,孫祿堂先生被任命為副館長兼教務長。他結識了江蘇史學大師陳慶年的次子陳健侯先生,曾把孫式太極拳的真傳三十六手秘傳給陳先生。我有緣與陳老先生(1895—1969)相識,曾多次聆聽陳老先生講述武林奇俠孫祿堂的故事。現把它整理出來,以饗廣大武俠愛好者。
學太極拳的故事
孫祿堂
孫祿堂先生自幼酷愛武術,青年時代就跟人學內功、
輕功、
散手及暗器。後跟李魁元學形意拳,顯示了他學拳的天賦和才幹,於是李師將孫薦給自己的老師郭雲深。孫跟郭雲深學形意拳八年,得形意真粹。后又經郭雲深舉薦進京城,跟八卦拳大師
程庭華學八卦拳,以及點穴、輕功、
八卦劍、七星桿等絕技。形意拳、八卦拳同屬
內家拳,其理相通,故孫僅習數月就得八卦拳之精微。孫知內家拳首推太極拳,故又想學太極拳。當時在京的
太極名家要推楊健侯(
楊露禪之子)了,於是他拜會了楊,講好以自己的形意拳與他的太極拳交換,約好第二天晨於某廟前相會,但該日楊並未如約,孫於是知道楊並不願意,只得作罷。
1912年機會來了。太極拳巨擘郝和(字為真,1849—1920)到了京師,因患
痢疾而落難客棧。原來,相傳太極拳為
武當山的丹士
張三丰所創,經幾代相傳,傳到了河南陳家溝的陳氏門中,河北永年縣
武禹襄到陳家溝學到了太極拳,他又把此拳傳給
李亦畲,李亦畲又把此拳傳給
郝為真。郝為真經過多年精心鑽研,從
武式太極拳中演練出自成一家的郝氏太極拳。太極拳歷來有
大架、中架、小架之分,以小架為最厲害,也最難學,郝氏太極屬小架子,是太極拳中最了得的一種。當孫祿堂獲知郝大師落難京城客棧的消息后,就親自前去探望,把他接到自己家中(1910年孫祿堂先生已舉家從保定遷移北京)。孫祿堂親自為他請大夫,為他買葯、煎藥、喂飯,甚至倒便壺。前後不離左右服侍一個多月,郝為楨身體終於得到了康復。郝知道當時的孫祿堂已是名聞遐邇的武術大師了,對他如此體貼、照顧,真使他非常感動。兩人一比手,郝確實知道孫具有非凡的武術才具。太極拳歷來授拳的規矩是“得人則教,不得人則不教,即使自己的子女也不例外”。郝於是決定把郝氏太極的真傳口授心傳給孫祿堂。太極拳講究修身養性,不許好勇鬥狠。孫祿堂在學太極拳之前,年輕氣盛,曾把北方數十家拳技教習場都踢翻,但自學太極拳后,聽從師傅的教誨,重視自身修養,再不好勇鬥狠了。並在郝太極拳的基礎上,吸收了形意、八卦的長處,創建了自成一家的孫氏太極拳。
斗敗俄日 大力士
孫祿堂
1909年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大力士、拳擊家、柔道家彼得洛夫途經
奉天(今瀋陽),經俄公使館提議在 奉天設擂台,誇口天下無敵,拳打中華武林。當時孫祿堂正在徐世昌(東三省總督)麾下當幕賓,聞訊后非常氣憤,決心前往打擂。只見那彼得洛夫身材高大,肌肉塊塊隆起,站在台中央宛如一座鐵塔,正在口吐狂言。他為了顯示武功,把鐵鏈套在身上,一運功,即把鐵鏈節節崩裂。嚎叫著:“誰敢上台與我較量?勝者獎金牌!”孫祿堂跳上擂台應戰。彼得洛夫見孫祿堂像文弱書生,不以為意。兩人約定,彼得洛夫先打孫祿堂三拳,孫祿堂再打彼得洛夫三拳。彼得洛夫用足勁,第一拳打在孫的小腹上,如打在鐵石上一般;心中不由大吃一驚,隨即進一步運足勁,大吼一聲,又猛擊兩拳,孫祿堂卻仍如泰山一般,巍然不動。原來孫祿堂用的是
氣功,把氣沉入丹田,故小腹堅硬如石。按理,彼得洛夫打過三拳后,輪到孫祿堂打彼得洛夫了,但他慌了手腳,心想若被他打,一定被打倒,於時,企圖作垂死掙扎,就怪叫一聲,撲向孫祿堂,孫祿堂見他來勢兇猛,就運用內家拳的化勁法把它化掉了。這樣,你來我往,只幾個回合,就被孫祿堂一拳打下了擂台。台下掌聲雷動,高呼打得好!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大滅了洋人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