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歡鎮
福建省莆田市下轄鎮
國歡鎮地處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境內西部,扼守涵江區西北大門,國歡鎮以駐地有古剎國歡寺而得名,南界涵江鎮,總面積15.9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總人口3.5萬人,旅居海外華人及“三胞”1萬多人,是著名的僑鄉,莆田市第二大僑鄉。區劃代碼為350303102,長途區號為0594,郵政編碼為351100,車牌號碼為閩B。
涵永公路、福廈公路、新涵大街、北內環路縱橫交錯,交通便捷,投資環境優越。國歡鎮涵江體育場,涵江人民公園、涵江廣電中心等文化娛樂設施,形成涵江區文化娛樂中心。
2017年,國歡鎮行政區域面積1590公頃,常住人口49131人。
國歡鎮
國歡鎮國歡寺
南通過白塘鎮涵黃大道和寧海橋、寧海新橋與莆田縣黃石鎮相望。
鎮人民政府駐地塘西村,下轄15個村民委員會:都邠、碼頭、黃霞、南林、塘西、沁東、沁西、后洋、三股、巷利、黃厝、潭尾、新坡、林柄、洞庭。涵永公路、G324國道(福廈公路)、新涵大街、人民街、北內環路、國歡路等縱橫交錯,交通非常便捷。
201 | 后洋村 | |
202 | 新坡村 | |
203 | 林柄村 | |
204 | 沁東村 | |
205 | 塘西村 | |
206 | 黃霞村 | |
207 | 洞庭村 | |
208 | 碼頭村 | |
209 | 都分村 | |
210 | 沁西村 | |
211 | 南林村 | |
212 | 三股村 | |
213 | 黃厝村 | |
214 | 巷利村 | |
215 | 潭尾村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3611 |
男 | 20483 |
女 | 23128 |
家庭戶戶數 | 971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7787 |
家庭戶男 | 18486 |
家庭戶女 | 19301 |
0-14歲(總) | 8942 |
0-14歲男 | 4684 |
0-14歲女 | 4258 |
15-64歲(總) | 31883 |
15-64歲男 | 14708 |
15-64歲女 | 17175 |
65歲及以上(總) | 2786 |
65歲及以上男 | 1091 |
65歲及以上女 | 169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1067 |
2017年,國歡鎮常住人口49131人 |
國歡鎮森林覆蓋率達78%,擁有山地面積22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14萬畝,立木儲量36立方米;果茶麵積二萬畝,以李子、柑桔為主,還有黃梅、油茶、橄攬、柿子、板栗等;毛竹林面積6萬畝,占莆田市毛竹面積的38%,為福建省九大毛竹豐產林培育基地之一,食用菌生產已成為國歡鎮的一大支柱產業;竹、木、筍、果、食用菌加工前景廣闊。國歡鎮建有2所中學、13所小學、1所莆田市特教學校,擁有一級甲等醫院1所、16個村衛生所。國歡鎮有5000門程式控制電話大樓1座,水力資源蘊藏量為二萬千瓦,開發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2565千瓦,並與莆田市併網;建立調節水庫3座,總庫容量175萬立方米;擁有一座日供水量1000噸的自來水站和180多處小型自來水站。國歡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水、電、路、教育、文化、衛生設施日趨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國歡鎮
國歡寺,坐北朝南,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規模宏偉,掩映在綠樹花叢中,現存主要建築物有山門、拜亭、大雄寶殿、法堂、兩廊,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式,抬梁結構,面闊五間,高大宏偉,雖已陳舊,,仍不失當年風姿。大殿內外石柱上,還雕刻有林森和邑人江春霖、張琴等名人的楹名。國歡寺是宗教聖地,又是融合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國歡鎮製鞋廠
國歡鎮現有工業企業:集友藝術核工業有限公司、帝皇家具有限公司,工業用地100畝。國歡鎮尚未開發工業用地500畝,引進電子、工藝、服裝等項目。國歡經貿工業園開發300畝,園區內已有興和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東南香米業發展有限公司、丹桂工藝有限公司、國歡鞋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尚有30畝工業用地。國歡鎮建成市級工業園區(5平方公里),重點引進農產品加工、工藝品、鞋革等項目。
國歡鎮為有效推動鞋服、食品、電子三大企業板塊的集聚,堅持以龍頭企業帶一般、以道路建設帶項目用地條件優化。國歡鎮領導帶領“項目協理員”,進行一對一跟蹤“貼身”服務,重點扶持東南香米業、佳騰食品等福建省級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國歡鎮集結重兵抓好濱海大道二期、人民街北伸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塘西、都邠、洞庭、林柄等村的腹地開發進度。
國歡鎮綠化
國歡鎮政府又加緊治地,進行綠化建設,先後投入近百萬元,用於福廈路、北環城路、工業路、飛浦路及各村村道兩側綠化配套,種植各類風景樹、灌木5000多株,鋪設草坪1萬多平方米,新增庭院綠化面積3.5萬平方米。投資86萬元,在各村建成垃圾池、垃圾轉運站136座,各村還組成清潔隊保持日常環境衛生,昔日“黃土高坡”,如今正日新月異。
該鎮的塘頭,在民國時期即形成小集市,沁園(沁東、沁西村)亦有小店鋪。民國16年,三(江口)梧(塘)公路建成並通過其境。1950年,駐防部隊為該鎮修建1條簡易公路,長3公里。1966年,為解決農田灌溉,鎮內修建涵江首座35千伏電站。1982年,涵江引水工程通過境內,轄內大部分村莊改善飲水狀況。1992年,省電力系統撥款在轄內興建塘西220千伏變電站,為福建水口變電站配套工程之一。1993年建鎮后,鎮政府集資110萬元,建成辦公大樓,建築面積達2200平方米。撥款220萬元,興建3150平方米的國歡中學教學樓。改建擴建小學校舍,增加面積1.66萬平方米。修建220平方米的塘頭農貿市場,投資修通4.46公里的沁園公路,建成涵江北內環城路,從鎮東南的福廈公路林柄村開口,途經轄內的洞庭、新坡、黃厝、三股、潭尾、塘西、黃霞、碼頭,直至鎮西南的福廈公路連接,全長7公里。同年,涵江北洋供水首期工程竣工,其水管道直貫國歡全境。此外,鎮駐地的公安、稅務、工商行政、文化、衛生、商業、金融等部門均相繼建立,轄內的都邠路、后洋路、巷利路和南林路都已完成規劃,並正在實施。
國歡鎮
國歡鎮黨委、政府研究,從鎮抽調8名幹部加入聯防隊,每天夜間巡邏3小時,加強聯防隊的建設,綜合治理平安建設系列宣傳活動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
莆仙“十番”有“武十番”、“文十番”兩種,現在流行的多為“武十番”。“文十番”僅存三江口鎮哆頭、國歡鎮塘頭一帶。我們這次是到塘頭三股村觀賞一班老藝人演奏“文十番”。“文十番”的起源至今沒有定論,單從音調、題材和專用樂器等方面考察,可追溯到漢唐時期的宮廷音樂。樂器除上文提到的“文蓁”之外,還有八角琴、二弦、三弦、四弦胡、碗胡等等,各具特色。“文十番”現存八首曲譜,仍然保持唐宋長歌的原汁原味。國歡鎮老人們一鼓作氣吹拉彈唱了五六支曲子,多數曲子節奏徐緩、旋律委婉、詞少腔多,風格古樸典雅,間歇時餘音繞梁。國歡鎮有一位老人已近九旬,壽眉如雪,滿面紅光、精神矍鑠,唱得字正腔圓、聲如洪鐘。老人們並不諱言目前所用的一些道具和曲牌並不是地道的“文十番”。一些特殊的樂器後繼乏人,一些曲譜也有漸漸失傳的危險。如何保護和搶救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擺在國歡鎮政府和藝人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需要全社會都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