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立全的結果 展開

王立全

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

王立全,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


王立全,男,1963年5月生,四川潼南人,碩士研究生,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二級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域構造與成礦方面的研究。
1984年參加工作至今,長期從事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區地質調查及區域成礦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構造格架、特提斯演化、增生―碰撞造山與成礦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榮獲國家科技獎3項、省部科技獎3項目和多項榮譽稱號,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17部。 1996―2000年間,參加國土資源部“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承擔“金沙江結合帶構造演化及銅金礦成礦規律研究”和“雲南省德欽縣魯春―紅坡牛場銅多金屬礦化集中區成礦規律研究”工作,提出金沙江“弧盆系成礦”模式和“后碰撞伸展VMS成礦”新認識,提升“三江”造山帶成礦規律研究水平,2004年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200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2010年間,負責實施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基礎地質調查”計劃,集成與綜合研究空白區177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主持編製全新的青藏高原及鄰區1:150萬地質-資源系列圖及說明書,重建青藏高原區域地層―構造―成礦時空格架,提出“大陸邊緣增生成礦”新認識,2011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09―2014年間,負責實施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重大關鍵地質問題研究”計劃和國家“973”項目之“特提斯演化過程中的VMS型Cu-Pb-Zn成礦作用”課題,釐定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雙湖―怒江―昌寧對接帶”為古特提斯大洋最終消亡的地質遺跡,提出青藏原―古特提斯連續演化和四類VMS型成礦環境新認識,2017年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201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5―2018年間,作為工程首席專家負責實施“東特提斯成礦帶大型資源基地調查”工程,提出青藏高原南部“喜馬拉雅雙穹隆構造帶”、揚子陸塊西緣“通安―菜子園中元古代增生雜岩帶”等新認識,指導滇東北鎮雄地區隱伏磷礦、滇西地區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藏東左貢―察雅地區岩漿混染型晶質石墨礦取得找礦突破。

地質研究員


研究領域

礦床地質、區域構造地質、沉積地質。

主要成果

2002年8月,獲四川省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代表性著作2部和論文9篇。

獲獎信息

《三江特提斯複合造山成礦作用與找礦突破》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獎人:王立全。

美協會員


人物介紹

筆名源峰,黑龍江美協會員、著名實力派山水畫家。在江蘇寫生的黑龍江美協會員、著名實力派山水畫家王立全老師致電江南時報熱線,願意捐贈幾幅國畫給江南時報博愛新聞工作室,義賣購買圖書,捐獻給安徽金寨縣古碑鎮七鄰小學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