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水縣

龍水縣

古地名,舊有土城,在今廣西宜州市龍江北岸宜山下。

唐朝貞觀四年(630年)置龍水縣,先後屬粵州、龍水郡、宜州,為州治。這是龍水縣首次出現。此前為定周縣、龍剛縣。

五代十國,龍水縣初屬楚,后屬南漢,隸屬宜州,仍為州治。一直沿用至 宣和元年(1119年),龍水縣更名為宜山縣。即今廣西宜州市。故址在現廣西宜州市城區城北片。

歷史沿革


唐朝貞觀四年(630年)置龍水縣,先後屬粵州、龍水郡、宜州,為州治。天寶年間(742—753年)在今市境內及毗鄰地區先後設置羈縻溫泉州(下轄2縣)、羈縻蕃州(下轄3縣)、羈縻述昆州(下轄5縣)、羈縻琳州(下轄4縣)。光華三年(900年)析縣地置、東璽2縣。
五代十國,龍水縣初屬楚,后屬南漢,隸屬宜州,為州治。
宋朝初沿唐置龍水縣,淳化五年(994年)以柳州洛曹縣來隸龍水縣。宣和元年(1119年),龍水縣更名為宜山縣,先後隸宜州、慶遠府,為州治、府治,並為慶遠軍節度使駐地。
此後沒有再改回龍水縣這一名字。

時代名人


馮京,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生於宜州龍水縣馮家村(今宜州市慶遠鎮狀元灣村)。馮京自幼穎悟非凡,勤奮淬勵,15歲隨父遊學四方,拜名師,交益友。慶曆八年(1048)在鄂州參加鄉試奪得解元,皇v元年(1049)二月參加會試中了會元,隨之參加殿試高中狀元。馮京考中狀元后,先後任監丞、府通判、圖龍閣侍制、翰林學士、開封知府、陝西安撫使、端明殿學士、太原知府、御史中丞,直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掌管國家軍政大權。馮京仕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帝,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剛直不阿,公正立朝,為國鞠躬盡瘁,功績彪炳青史。紹聖元年(1094)馮京病逝,哲宗帝罷朝一日,親臨馮京靈堂致奠,特賜龍腦水銀入殮,贈官司徒(正一品),賜謚文簡。
馮京逝世后,全國許多地方都為他立祠堂建廟宇以紀念,馮京故里宜州的人民在縣城多處修建有三元祠、鄉賢祠、三賢祠,以崇祀馮京,一些府學縣學、書院的紀事碑亦以馮京為楷模激勵後學。1996年,宜州市人民政府在馮京故居馮家灣村南的龍江北岸興建馮京公園,永遠紀念這位促使宜州人奮進,令宜州人自豪的古代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