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樊林的結果 展開
- 鹽城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
- 鄆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 黑河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
樊林
鄆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樊林地處鄆城縣城西南郊,距老城區2公里,林前有小溪一條,今曰躍進河。始建於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先是樊誠之御賜塋地,后明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樊敬,明太子少保、資善大夫、兵部、工部尚書樊繼祖亦皇御賜葬於此,還有部分添有功名的裔孫也隨葬在這裡,迄今已歷五百八十餘年歷史。
樊林總面積約九十餘畝,園內碑刻林立,歷代墓碑達數百尊之多,其中明、清時期的碑刻屢見不鮮;林內現有各個時期栽種的柏樹八百餘株,楊樹一千餘株,其中:有建林初期古柏兩株,明代中晚期栽植的柏樹一百餘株,清代時期栽種的柏樹一百餘株,清末民初時期栽植的柏樹二百餘株,建國后栽植的柏樹達四百餘株。楊樹大部分為“文革”以後栽植。是山東菏澤市面積最大、歷代碑刻保存最多、古樹存活最多最久的一處古代園林。
據實地勘查和史料記載,樊林面積明清時近300畝,建國初期尚有200餘畝,現實有89畝。文革前樊林內有各種時期栽植的柏樹八百餘株,楊樹一千餘株,其中明代栽植的柏樹一百餘株,清代栽植的柏樹一百餘株,清末民初時期栽植的柏樹二百餘株,建國后栽植的柏樹有四百餘株。走進樊林,首先見一精雕石坊南門,氣勢宏偉,造型優美。石門至主林堂一世祖樊誠墓地有約200餘米神道,沿神道前行,兩旁是一株株高大、挺拔、蒼勁、古老的巨柏,形態萬千,遮雲蔽日。雕刻精緻的望柱,栩栩如生的石馬,形象逼真的石羊、石虎、石猴,莊嚴威風的石翁仲,雙雙對對地排列在神道兩旁,十分壯觀。望柱又稱“華表”,是進“天門”的標誌,石馬高大健壯、石羊溫順善良、石虎威風凜凜、石猴活潑靈動。守墓的翁仲傳為秦代驍將,威鎮邊疆,為了對稱,雕文、武兩像,文者持笏,武者按劍,威嚴地侍立於墓前神道兩旁。這一組組的石雕,姿態生動,工藝精巧。
嘉靖皇帝御賜碑
樊林[鄆城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鄆城縣人民政府149號文件將樊林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標誌碑一座,設立了“樊林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加強了對樊林的維修管理,依照原貌補立了部分新碑,補栽了上千株柏樹,周邊又新植數百株楊樹。如今楊樹也已長成參天大樹,柏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但是,“文革”期間被砸壞或拉走的明清以來各種碑碣等文物,大部分尚未找到,縣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準備找回這些文物,修復並重立於神道兩旁,使樊林重現昔日風貌。2007年7月12日,菏澤市政府制定了《菏澤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同年8月14日,菏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這一規劃,規劃中把樊林列為鄆城縣八個重點歷史文化旅遊項目之一,並提出了具體規劃意見。樊林是鄆城乃至菏澤市的一處重要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它建設好、維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