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傑

雲南農業大學教授

周紅傑,男,1962年11月出生,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雲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長 、雲南普洱茶認證中心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二級教授,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碩士/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MBA兼職導師,雲南省委聯繫專家,雲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首屆“全球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首批“雲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雲南省專家委員會專家;國家基金項目和成果評議專家;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普洱茶工作組成員,國務院參事室華鼎國學研究基金會普洱茶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常務理事,雲南普洱茶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普洱茶評鑒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副理事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4年本科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
1997年雲南農業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

工作經歷

2001年06月-2006年04月雲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茶學系副主任
2006年04月-2017年10月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副院長
現任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雲南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長、雲南普洱茶認證中心副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雲南普洱茶研究中心副主任;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常務理事;雲南茶業學會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副理事長,雲南普洱茶研究中心主任;雲南茶葉商會理事;雲南省專家協會會員;雲南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專家;雲南省專家庫專家;國家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國際標準化領域專家;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學術交流
2001年,到泰國農業大學交流(訪問學者)。
2005年8月,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進行普洱茶學術交流。
2006年7月,到香港進行普洱茶學術交流。
2008年9月,到韓國進行普洱茶學術交流 。
2008年10月,到台灣進行普洱茶文化交流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講課程
主講碩士研究生《茶葉加工原理》和《茶文化學》及本科生《茶葉貿易學》、《茶葉綜合利用》、《茶葉包裝與設計》、《風味茶調製》、《茶道、茶藝》、《茶文化學》等課程。
主要貢獻
主編《茶葉貿易學》本科生教材和全校選修課《茶文化學》教材。2003年組織首創雲南茶藝師資質培訓及認定工作,培訓鑒定茶藝師500餘人。主編有《茶藝師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及教學VCD。參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的《中國茶文化》教材、茶葉協會主編的《茶文化學》和雲南省農函大《茶葉生產技術》以及林業出版社出版的《世博園藝百科全書——茶藝篇》。
撰著、主編了《雲南普洱茶》、《普洱茶健康之道》、《普洱茶加工技術》、《雲南名茶》、《雲南茶葉沖泡技藝》、《茶文化學》、《中國茶文化》等多部著作,其中《雲南普洱茶》一書構建了普洱茶科學系統體系,被全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科技類優秀暢銷書”。目前該書已重印19次其數量達十一萬冊,2005年4月繁體版在台灣出版,2005年2月該著作在韓國以韓文出版,它標誌著雲南普洱茶的科學體系走出了國門。國內外社會反響巨大,在推廣普洱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獲授權普洱茶研究成果專利8項。
科研方面,目前在研主持和參與的國家和省部級課題:雲南特產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7BAD58B00,2007-2010;雲南普洱茶品質形成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660116,2006-2009;雲南普洱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雲南省十一五科技攻關及高新技術發展計劃項目,2006NG16,2006.10-2009.12;雲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和質量標準研究,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3C0007Z,2003-2007;普洱茶風味特徵成分與品質關係的研究,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04-2006等9項,其中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雲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和質量標準研究”研究成果獲2008年雲南省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併入選雲南省2008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教學成就

近年來,普洱茶的養生功效更是備受關注,人們紛紛購買普洱茶來養生和減肥,普洱茶的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那麼,究竟是藏普洱,還是喝普洱?普洱茶僅僅是一股風潮,一種時尚,還是一種能有效帶給人健康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麼讓普洱茶如此神奇,又是什麼決定了普洱茶的級別和價值?我們又該如何用普洱茶來強身健體呢?茶文化是中華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對社會文明進步與經濟發展作用很大。大學生學習普洱茶的知識與文化既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層次與人生閱歷;又可以指導日常生活保健與興趣收藏,陶冶情操;更能以茶明智、以茶育德、以茶養性。雲南是普洱茶的發源地和最大的產區。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是在原茶學系的基礎上成立的,擁有44年的茶學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經驗。周紅傑副院長組織教學團隊、聯合雲南知名的普洱茶廠,共同策劃打造了《神奇的普洱茶》混合式課程,為傳承普洱茶文化、培養大學生的茶文化素養盡一份力量。

個人作品


發表論文
周紅傑
周紅傑
發表論文50餘篇,近5年發表論文如下:
[1]周紅傑,李家華等.渥堆過程中主要微生物對雲南普洱茶品質形成的研究。茶葉科學,2004,24(3):212-218
[2]周紅傑,李家華,甘月明等。普洱茶渥堆過程化學成分變化與品質形成的關係。茶苑,2004(1):6-8
[3]趙龍飛,周紅傑.酵母菌綜合利用的研究進展。食品研究與開發,2004,25(4):29-32;安文傑。雲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2):114-117;陶勇。普洱茶酒生產技術研究。中華醫學論壇,2005,23:56-57;雲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現代研究探討.紀念孔明興茶1780周年暨中國雲南普洱茶古茶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229-234;茶多酚的保健功效.紀念孔明興茶1780周年暨中國雲南普洱茶古茶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235-240;雲南普洱茶渥堆過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5,2
[4]周紅傑,龔加順,趙龍飛等。雲南普洱茶品質形成機理研究進展。紀念孔明興茶1780周年暨中國雲南普洱茶古茶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213-223
[5]袁文俠,周紅傑.渥堆過程中茶多酚含量變化與普洱茶品質的關係.紀念孔明興茶1780周年暨中國雲南普洱茶古茶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224-228
[6]龔加順,周紅傑,張新富,宋姍,安文傑.雲南曬青綠毛茶的微生物固態發酵及成分變化研究.茶葉科學,2005,4
[7]周紅傑,龔加順,趙龍飛,安文傑,袁文俠.雲南普洱茶的學科地位和現實意義.雲南農業大學學報普洱茶專輯,2006增刊,21Sup:38-44
[8]周楊,胡小靜,周紅傑,張新富,龔加順.雲南普洱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變化.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6
[9]趙龍飛,徐亞軍,周紅傑.微生物固態發酵提高普洱茶品質風味的研究.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4
[10]周紅傑,龔加順.雲南普洱茶的養生機制分析.雲南農業大學學報普洱茶專輯2006增刊,21Sup:98-103
[12]周紅傑,龔加順,安文傑,袁文俠.雲南普洱茶中風味化學成分的分析研究.普洱,2007,2
[13]龔加順,陳文品,周紅傑,董兆君,張以芳.雲南普洱茶特徵成分的功能與毒理學評價.茶葉科學,2007,3
[14]周楊,段紅萍,胡小靜,周紅傑,張新富,龔加順.雲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藝及翻堆樣中含量測定的研究.食品科技,2007,6
[15]劉本英,周紅傑,王平盛,安文傑.茶葉灰分和水分與品質關係.熱帶農業科技,2007,3
[16]趙龍飛,徐亞軍,周紅傑.黑麴黴在普洱茶發酵過程中生長特性的研究.食品研究與開發,2007,10
[17]張春花,單治國,周紅傑.雲南普洱茶加工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茶葉通訊,2008,1
[18]張新富,龔加順,周紅傑,呂才有,胡小靜,周楊.雲南普洱茶中多酚類物質與品質的關係研究.食品科學,2008,4
[19]周紅傑,張春花,單治國.對啟用“普洱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意義的探討.第六屆雲南省知識產權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5(1)
[20]張春花,周紅傑.對雲南普洱茶專利技術發展的研究.第六屆雲南省知識產權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5(1)
[21]張春花,單治國,周紅傑.雲南普洱茶加工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茶葉通訊,2008,01:7-9+13
[22張新富,龔加順,周紅傑,呂才有,胡小靜,周楊.雲南普洱茶中多酚類物質與品質的關係研究.食品科學,2008,04:230-233
[23]張冬英,黃業偉,袁文俠,周紅傑.普洱茶渥堆中α-澱粉酶抑製劑含量變化研究.西南農業學報,2008,21(5):1282-1285
[24]趙明,馬燕,周紅傑等.他汀體外檢測方法研究進展.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09,30(3):122-126.
[25]張春花,單治國,周紅傑等.不同有益菌固態發酵對普洱茶香氣成分的影響研究。茶葉科學,2010,30(4):251-258.
[26]周斌,任洪濤,周紅傑等。雲南9個產地台地茶與老茶樹香氣成分對比。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1):54-60;
[27]魏珍珍,趙明,周紅傑等。比色法測定茶葉GABA含量的可行性研究。江蘇農業學報.2011,22(8):56-58;
出版專著
周紅傑
周紅傑
主編和參編專著9部(主編5部),其中《雲南普洱茶》一書構建了普洱茶科學系統體系,被全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科技類優秀暢銷書”,目前該書已重印19次其數量達11000冊,2005年4月繁體版在台灣出版,2005年2月該著作在韓國以韓文出版,它標誌著雲南普洱茶的科學體系走出了國門,國內外社會反響巨大,在推廣普洱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撰著的《雲南名茶》被全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2007年度科技類優秀暢銷書”。
[1]周紅傑執行主編《雲茶大典》.雲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2]周紅傑副主編.《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學揭秘》.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3]周紅傑著.《普洱茶健康之道》.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周紅傑參編.《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5]周紅傑主編.《普洱茶加工技術》.昆明: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培訓教材,2006年12月第一版.
[6]周紅傑著.《雲南名茶》.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7]周紅傑主編.《雲南茶葉沖泡技藝》.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
[8]周紅傑副主編.《中國雲南普洱茶古茶山茶文化研究》.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9]周紅傑主編.《雲南普洱茶》.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授權專利

周紅傑
周紅傑
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專利11項,獲授權8項;以第二發明人申請專利4項。[1]周紅傑,龔加順等.一種米麴黴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產中的應用.
[2]周紅傑,龔加順等.一種黑麴黴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產中的應用.專利號:ZL200510010941.4.
[3]周紅傑,龔加順等.一種釀酒酵母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產中的應用.專利號:ZL200510010940.X.
[4]周紅傑,秘鳴.紫外光滅菌技術在普洱茶加工中的應用.專利號:ZL200510010973.4.
[5]龔加順,周紅傑.普洱茶提取物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510010871.2.
[6]周紅傑,龔加順.包裝紙(普洱茶).專利號:ZL200530021201.6.
[7]周紅傑,龔加順.包裝盒(普洱茶).專利號:ZL200530021201.1.
[8]周紅傑,楊兆麟.郭睿南,包裝盒(普洱茶).專利號:ZL200530021385.1.

申請專利

[1]周紅傑,龔加順,袁文俠,等.一種綠色木霉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產中的應用.專利申請號:200710065786.5.
[2]周紅傑,龔加順,袁文俠等.一種少根根霉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產中的應用.專利申請號:200710065787.X.
[3]周紅傑.標貼(普洱茶)專利申請號:200730109076.9.
[4]龔加順,周紅傑等.一種具有降血脂活性的普洱茶色素及其應用,200910094021.3.
[5]龔加順,周紅傑等.一種用發酵法製備茶褐素的方法,200910094020.
主持項目
主持科研項目8項,累計科研經費5000萬元。
周紅傑
周紅傑
[1]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雲南普洱茶化學成分與質量標準研究,2003C0007Z,2003-2007.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雲南普洱茶品質形成機理研究,30660116,2006-2009.
[3]主持雲南省“十一五”科技攻關及高新技術發展計劃項目,雲南普洱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06NG16,2006.10-2009.12.
[4]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雲南特色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07BAD58B00,2007-2010.
[5]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普洱茶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07BAD58B02;
[6]主持省教育廳基金,普洱茶品質形成機理及保健功效的研究,2002-2005.
[7]主持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普洱茶風味特徵成分與品質關係的研究,2004-2006.
[8]主持昆明市科技局創新基金,利用微生物提高雲南普洱茶品質的研究CJ2005059,2005-2007.
[9]主持雲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2008年度產業重大關鍵技術開發項目“普洱茶發酵新技術研究與推廣”,[2008]1657-2,2008.7-2011.7.
[10]主持昆明市科技局農業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降脂普洱茶的研究與開發研究NG2009006,2009-2012.
[11]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十二五重點項目“普洱茶加工工藝與品質關係研究”,2009CC005.

獲得榮譽


[1]2012年10月,獲得“雲南省弘揚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功勛獎”。
[2]2011年11月,“利用微生物提高雲南普洱茶品質”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2011年10月,“利用微生物提高雲南普洱茶品質”獲中國茶葉學會第二屆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4]2010年12月,中國首屆茶商大會榮獲“全國弘揚茶文化突出貢獻獎”。
[5]2010年6月,《茶與生活》課件獲雲南農業大學2010年多媒體課件比賽三等獎。
[6]2010年,獲雲南農業大學紅雲紅河“優秀教師”獎。
[7]2009年12月,“雲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和質量標準研究”獲中國茶葉學會首屆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8]2009年12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榮譽稱號。
周紅傑
周紅傑
[9]“雲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和質量標準研究”獲中國茶葉學會首屆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9.12。
[10]2009年,“雲南普洱茶質量標準頒布實施”入選“2008年雲南省10大科技進展新聞”。
[11]“雲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和質量標準研究”獲第十八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銅獎”,中國發明協會2009年10月。
[12]2008年,撰寫“對啟用“普洱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意義的探討”一文,獲“第六屆雲南省知識產權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一等獎”。
[13]2008年,“雲南普洱茶化學成分及質量標準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14]2007年,主編《雲南名茶》一書,獲中國書刊行業協會評選為“2007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書”(科技類)。
[15]2007年,《雲南普洱茶》獲“昆明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排名第一)。
[16]2007年,獲聯合國計劃開發署“2007年度UNDP項目優秀科技特派員”獎。
[17]2007年,獲雲南農業大學首屆“教學名師”稱號。
[18]2006年,獲得雲南農業大學第二屆伍達觀“優秀教師”獎。
[19]2005年,被評為首屆“全球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並獲“茶馬獎”。
[20]2004年,主編《雲南普洱茶》一書獲“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度全國優秀暢銷書”。
[21]2004年,渥堆過程中主要微生物對雲南普洱茶品質形成的研究”被中國茶葉學會第三屆全國青年茶學學術討論會評為“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
2006年撰著的《雲南名茶》被全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2007年度科技類優秀暢銷書”。
2021年,入選202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

社會任職


中國國際茶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雲南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雲南普洱茶研究中心副主任;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常務理事;雲南茶業學會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副理事長,雲南普洱茶研究中心主任;雲南茶葉商會理事;雲南省專家協會會員;雲南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專家;雲南省專家庫專家;國家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國際標準化領域專家;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
2012年至今,擔任茶葉感官審評與檢驗專業委員會委員。

人物評價


周紅傑成績突出,在全國茶學學科地位和影響力大,在學科和行業有創新並對教育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和產生重大的影響 。(雲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評)

人物事件


2016年10月12日,周紅傑教授在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開展“名師導航”專題講座。
周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茶學院的風雨歷程與累累碩果,就“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品茶就是品人生”兩大模塊進行了深層次的解讀,字字珠璣、句句箴言,精彩紛呈,並寄語在座同學們殷切期待與諄諄教誨,希望初入茶學世界的莘莘學子們學有所成,健康幸福。
講座用“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視頻引導、寓教於樂,讓同學們全方位感受茶之美,把人的一生比作茶的一生,讓同學們在茶的起起伏伏中領悟到自己的生活點滴,銘心深刻,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