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結果 展開
- 核武器研製生產單位
- 國家高度保密單位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武器研製生產單位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簡稱“中物院”,是國家科研計劃單列的中國唯一的核武器研製生產單位,是以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為主的集理論、實驗、設計、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院。
中物院成立於1958年的北京第九研究所,1964年更名為二機部第九研究設計院,1968年被授予軍隊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研究院,1973年使用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名稱,1982年更名為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1985年對外使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物院的研究領域包括物理學、力學與數學、化學與材料、信息科學與電子工程等方面。
截至2015年2月,研究院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33名。截至2015年6月,研究院入選國家57人。截至2012年4月,研究院擁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物院共有在職員工約23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近10000人,技能人員近9000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截至2012年4月,研究院擁有12個研究所,2個新型科研中心,100餘個科研室和30多個生產車間,有7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截至2016年9月,中物院開設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 北京時期(1958-1962)
1958年1月8日,中央決定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九局。2月,改稱二機部九局。
1958年7月,經中央批准,開始建設定名為221廠的核武器基地,廠址選定青海海晏縣金銀灘。
1958年10月10日,二機部黨組決定成立北京第九研究所;28日,啟用“北京第九研究所”公章,該日被定為建院紀念日。
• 青海221基地時期(1963-1968)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
1964年2月,二機部黨組批複,將九局、九所機構撤銷后成立“二機部第九研究設計院”;221基地為“221研究設計分院”。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3月6日,九院機關和221分院機關合併,院領導機構轉到221基地。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12月17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九院轉歸軍隊系統,由國防科工委領導。
1968年2月,被授予軍隊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研究院”。
• 四川山區時期(1969-1990)
1965年5月,中央專委會批准建設代號為“九〇二工程”的核武器研製基地,分佈在四川省的山區。
1969年10月,九院開始由青海搬遷至四川九〇二地區。
1973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取消九院軍隊番號,仍劃歸二機部建制。12月,二機部決定九院使用“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名稱。
1982年5月,二機部改名為核工業部,九院名稱變更為“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
1985年1月,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九院對外名稱使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987年6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撤銷青海221廠。
1988年4月9日,全國人大決撤銷核工業部,成立核工業總公司,九院名稱改為“核工業第九研究院”。
• 四川綿陽時期(1990-至今)
中物院成都基地
1990年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調整中物院管理體制,由國防科工委歸口管理,在國家計劃中單列戶頭,成為相對獨立的國防科研事業單位。同年,開始逐漸向新基地綿陽科學城(839工程新區)調整搬遷。
2000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國發40號文,調整國家相關部委對中物院管理的分工。
據2017年1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共有在職職工約23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近10000人,技能人員近9000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于敏、周光召、程開甲(已故)、張興鈐、周毓麟、經福謙、胡仁宇、宋家樹、賀賢土、王世績、陳式剛、郭柏靈、張維岩、孫昌璞、王淦昌(已故)、鄧稼先(已故)、朱光亞(已故)、陳能寬(已故)、郭永懷(已故)、彭桓武(已故)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俞大光、朱建士、胡思得、杜祥琬、武勝、李幼平、彭先覺、傅依備、徐志磊、董海山、孫承緯、張信威、丁伯南、趙憲庚、朱光亞(已故) 、鄧建軍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傅思祖、胡海波、吳強、應陽君、姚軍、翁繼東、莫則堯 等
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衝擊波物理與爆轟物理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高功率微波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離子體物理國防重點實驗室 等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核技術工業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首批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重點實驗室:中子物理學重點實驗室、高能激光重點實驗室、複雜電磁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等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新型科研中心: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所 | |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離子體研究所 |
• 設備儀器
截至2012年4月,研究院擁有3萬多台(套)各類設備儀器。物理學主要科學裝置有:腫瘤治療用介質壁質子加速器、抗爆容器研製技術、液晶多光譜成像技術、超光譜成像技術、抗輻照X光CCD相機、高速攝影、PET配套質子回旋加速器、全光纖激光干涉測速技術、特種電源、脈衝X光機等。力學與數學主要科學裝置有:超重環境模擬試驗裝置等。化學與材料主要科學裝置有:飛行時間模式極化中子反射譜儀、中子三軸譜儀、中子粉末衍射譜儀、高分辨中子衍射譜儀、中子應力譜儀、中子小角散射譜儀等。信息科學與電子科學主要科學裝置有:ZPJ40高速轉盤離心機等。
2009年成立的國家X射線數字化成像儀器中心擁有160kV顯微CT系統、450kV雙源雙探測器工業CT系統、6MeV高能工業CT系統、9MeV高精度大型工業CT系統、管道焊縫檢測系統等系統。
2005年,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申報的《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截至2009年底,研究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7項(含特等獎6項)、全國科學大會獎72項、部委級科技進步獎3200多項。截至2012年6月,研究院共獲國家技術發明獎71項,其中二等獎6項、三等獎32項、四等獎33項。
2013年,研究院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申報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中《神光II多功能高能激光系統》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截至2016年7月,近五年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等23項,軍隊科技進步獎570項。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由中物院研製生產的多個武器裝備接受了黨和國家檢閱。建成了神光Ⅲ、“聚龍一號”、“神龍二號”等一系列大科學試驗裝置,研發“低空衛士”激光攔截系統。
• 《爆炸與衝擊》
《爆炸與衝擊》
期刊主要發表爆炸、爆轟、燃燒、衝擊波、衝擊動力學、高速碰撞、動高壓技術、激光與電磁驅動的高能量密度動力學、材料動態力學性能、爆炸驅動與爆炸加工、工程爆破、抗爆結構與設計、爆炸力學計算方法和實驗測試技術、爆炸器材、爆炸安全技術等方面的論文、研究簡報以及科技動態等文章。
• 《高壓物理學報》
《高壓物理學報》
主要刊登高壓物理學科專家學者的最新科技成果,其內容主要有:動態及靜態高壓技術,人工合成新材料,高溫高壓下材料的力學、光、電、磁等特性,高溫高壓下物質的相變及微觀結構研究,動態及靜態高壓研究中的測試技術,以及高溫高壓物態方程等。
從1989年起,被列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選用的中文科技期刊之一,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把《高壓物理學報》作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之一。《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力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和《中國科學引文索引》等把該刊作為引用的核心期刊。1996年,首批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從1994年起,美國《工程索引》的“Page One”光碟收錄了該刊文章,從1996年第二季度起,“EI Compandex”光碟收錄該刊文章。從1987年創刊起,美國的《化學文摘》收錄該刊文章。1992年,四川省新聞出版局把本刊列為四川省和全國重點聯繫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列為物理學類核心期刊(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1年)。
• 《含能材料》
《含能材料》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性期刊,於1993年創刊,被《EI》、《CA》、《CSA》、《AJ》、《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資料庫》、《中國導彈與航天文摘》、《兵工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收錄。
• 《強激光與粒子束》
《強激光與粒子束》
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源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源刊、萬方資料庫源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源刊,以及中國期刊網、數字化期刊群、維普資訊網、中國光學商情網、中國光學期刊網等的源刊,同時還是《SA》、《CA》、《日本科技文獻速報》、《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物理文摘》等的收錄源刊。2002年入選首屆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原子能技術類核心期刊。2013年再次入選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為電子信息領域的綜合性期刊,其前身為《信息與電子工程》,是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主辦、四川省電子學會協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2003年創刊。
期刊於2008年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期刊(光碟版)全文資料庫(CJFD)》、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網)等重要資料庫全文收錄,同時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波蘭《哥白尼索引》(Index of Copernicus)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
• 《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是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多個研究所與科技信息中心聯合創辦的英文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主要報道極端條件物理學領域國際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極端條件下的物理學、激光與粒子束聚變、磁驅動聚變、脈衝功率技術與高功率電磁學和高壓物理與材料科學等欄目。
截至2016年9月,研究院開設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數學、物理學、力學、核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博士點:數學、物理學、力學、光學工程、核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博士點: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無線電物理、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光學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核技術及應用、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脈衝功率技術及其應用
二級學科碩士點: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應用數學、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無線電物理、流體力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化學、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核技術及應用、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脈衝功率技術及其應用
2015年,研究院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獲批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據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顯示,研究院2017年擬招收約111名博士研究生、160名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 獎助學金
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在校生總獲獎比例70%,一等獎學金12000元/學年佔比14%,二等獎8000元/學年佔比21%,三等獎學金4000元/學年佔比35%。
直博生按博士身份繳納學費,入學第一學年享受博士生助學金待遇,免交第一學年學費,根據當年所修課程的層次階段確定身份參與學業獎學金的評定。
博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在校生總獲獎比例70%,一等獎學金15000元/學年佔比14%,二等獎10000元/學年佔比21%,三等獎學金5000元/學年佔比35%。
• 學制及年限
博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習年限3-5年。基礎課程學習主要在北京進行。
碩士研究生級別學制一般為3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4年。第一年基礎課程學習按專業需求分別在北京、合肥、長沙進行。
• 學術交流
截至2012年4月,研究院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學術交流活動,派出留學人員和訪問學者共2500餘人次。
• 政學產研
2009年12月2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
2010年8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在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0年12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
2012年10月21日,雲南省政府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2年12月15日,北京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3年1月28日,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3年12月16日,東南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續簽了戰略合作協議。
2014年4月28日,深圳市政府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4年5月12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與南華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
2014年8月16日,清華大學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簽字。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心價值觀:鑄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樑 | 中物院原黨委書記姜悅楷題字 |
兩彈精神:愛國奉獻、艱苦奮鬥、協同攻關、求實創新、永攀高峰 | 中物院原黨委書記姜悅楷題字 |
推動國防尖端武器及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確保中國戰略威懾力量始終安全、可靠、有效。
職務 | 姓名 |
---|---|
院長 | 劉倉理 |
黨委書記 | 杭義洪 |
副院長 | 周劼 |
副院長 | 邱勇 |
副院長 | 莫則堯 |
總工程師 | 賴新春 |
歷任領導
原黨委書記:姜悅楷。
1958年10月,北京第九研究所建立,李覺任所長。
1964年2月,二機部第九研究設計院成立,李覺任書記、院長。
2007年8月-2015年9月,趙憲庚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長。
2009年1月,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二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5月,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第七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組織工作先進集體通報表揚。
2020年11月20日,被授予“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 一級學科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