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戎,讀音bīng róng。指戰爭,戰亂,也指 士兵,軍隊,比喻爭端。出自《禮記·月令》。
[weapons;arms] 指武器或軍隊。
兵戎相見。
1. 戰爭,戰亂。
《禮記·月令》:“﹝
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
三國 魏
曹丕《禁復私仇詔》:“今兵戎始息,宇內初定。”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二回:“卻說
信陵君聞秦使講和,謂賓客曰:‘秦非有兵戎之事,何求於魏?此必有計!’”
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籌議日本改約暫宜緩允疏》:“中國與英法兩國立約,皆先兵戎而後玉帛,被其迫脅。”
2. 比喻爭端。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幼學詩》:“惟口起兵戎,多言自召凶。”
3. 士兵,軍隊。
唐
韓愈《祭竇司業文》:“屢佐大侯,以
調兵戎。”宋
范仲淹《推委臣下論》:“練兵戎,謹城壁,脩方略,威夷狄,此將帥之職也。”
4. 指武器。如: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