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謝榛詩作

《塞上曲》是明代布衣詩人謝榛所作的一首邊塞詩,生動再了兩軍廝殺搏鬥的現戰場景象,表達了對英勇善戰的將士的敬仰之情。

作品原文


旌旗盪野塞雲開,金鼓連天朔雁回。
落日半山追黠虜,彎弓直過李陵台。

作品賞析


《塞上曲》在唐人特多名作,宋以後無繼之音。而明代邊防力量較強,邊塞詩有所振興,謝此詩便是佳作。
首二句烘托戰場氣氛。每句都包含兩種意象。“旌旗盪野”,“金鼓連天”是戰場景象,分屬視覺和聽覺。“旌旗盪野”則見戰陣擺開,“金鼓連天”偏義於擊鼓進軍,雖不具體寫兩軍廝殺搏鬥,但字裡行間已充分暗示了這樣的場面。“塞雲開”,“朔雁回”是自然景象,雲開則日出,雁回見春至。本來它們與戰爭無關。詩人將它們與戰場景象兩兩並列組合起來,就有了新的意味。彷彿是戰陣拉開,殺聲震天,使得塞雲驚退;鼓鼙連天,響震林木,使得雁群驚回。這就烘托出戰鬥激烈的氣氛。絕句體小,正面描寫往往不如側面烘托,如這裡的寫法,就事半功倍。
后二句寫戰鬥的結果。戰鬥進行了多久不知道,只見落日時分敵軍敗北,而大明官軍則乘勝追擊。這是一幅令人振奮的勝利圖面。李陵為西漢敗降匈奴的將軍,後人用李陵事或“李陵台”入詩,多為反襯忠貞不屈或忠勇無畏的民族氣節。此詩也不例外。“落日半山追黠虜,彎弓直過李陵台”,就有以彼敗反形此勝,彼懦反形此勇的作用,使讀者覺得詩中的將軍不但英勇善戰,而且在任何情況下決不降敵。“彎弓直過”的形象描述,又生動地展示了人物的雄姿。而“彎’’“直”二字無意映帶,又富有唱嘆韻味。“黠虜”即狡猾的敵人,這一措辭,則突出了將軍料敵如神,即所謂“狐狸再狡猾,也鬥不過獵手”!

作者簡介


謝榛(1495~1575)明代布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脫屣山人,山東臨清人。十六歲時作樂府商調,流傳頗廣,后折節讀書,刻意為歌詩,以聲律有聞於時。嘉靖間,挾詩卷游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為“后七子”之一,倡導為詩摹擬盛唐,主張“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後為李攀龍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諸藩王間,以布衣終其身。其詩以律句絕句見長,功力深厚,句響字穩,著有《四溟集》、《四溟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