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聖容寺的結果 展開

聖容寺

位於民勤縣的佛教寺廟

聖容徠寺(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區西南隅,始建立於明洪武初年,成化初年由縣城東北隅移建今址。整個寺院坐北向南,東西長50米,南北長125米,佔地面積6250平方米,1981年9月1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聖容寺,又名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區西南隅,座北向南,東西長50米,南北長118米,佔地面積7900平方米。寺內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三聖殿(即中殿),藏經閣,魯班殿,觀音堂和前、中、后三院陪殿及僧舍。“文化大革命”當中,該廟遭到很大破壞,后經恢復修繕。前院主要進行佛事活動,中、后兩院被民勤縣博物館使用。

用途


1987年6月,民勤縣文化局從文教局分設,在聖容寺後院辦公。1988年遷至教育局,租房辦公
聖容寺
聖容寺

修繕


聖容寺始建於洪武初年,原址在縣城東北隅,明成化十三年(1477)移建今地,清道光十三年擴建山門,民國八年(1919)重修前中西廊房,1959年對整個寺內建築進行維修、彩繪,1983年和1986年又進行修繕。大殿系重檐歇山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當心間施斗拱五朵,其餘間各施三朵,殿內頂棚做船底式,系方格天花板構成,其斜面與平面滿繪佛像和雲彩,構成大面積彩畫,1987年5月又在殿內塑三座大佛和觀音金身,周邊塑十八羅漢像等。三聖殿為單檐前卷棚硬山頂,面寬三間,進深三間。藏經閣系單檐懸山頂,二層樓閣,面寬五間,進深三間。聖容寺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均為東西長55米,南北寬130米。東面隔路靠居民住宅,南面隔路接居民住宅,西面緊靠居民住宅,北面至工業品批發公司。
聖容寺為我縣現存最早,佔地面積最大,殿舍最多,規模最大的寺廟,歷來為我縣佛教活動的場所和中心,因此極有觀賞和研究價值。

景點介紹


聖容寺
聖容寺
聖容寺俗稱大寺廟,位於民勤縣城西南隅,據《鎮番縣誌》載,聖容寺於明洪武九年(13 76)初建於縣城東北隅,成化五年(1469)移建於縣城西南隅,聖容寺是民勤縣僅存的一座明代建築。聖容寺座北向南,佔地面積625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三聖殿、藏經閣和觀音堂組成一條中軸線,前院和中院兩側有陪殿和齋房。
徠走進大寺廟巷便可看到聖容寺的山門,門樓高大寬闊,圖飾精美艷麗。正門兩側各書“福”、“地”二字,筆力渾厚雄健。門下懸掛“聖容寺”匾額,威風凜凜。
大寺前院幽雅寧靜,院內草木叢生,松柏吐翠,柳絲婀娜,清水環繞假山,全然一處雅境。前院的南面為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彩像;北面為大雄定殿,東西兩面由經堂、齋舍和陪殿組成。
大雄寶殿位於一高台之上,殿宇十分壯觀。面寬五間,深三間,重檐歇山式頂。當心間五朵斗拱,其餘和各間施斗拱三朵。殿內頂棚由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構成,其斜面與平面上滿繪佛像和彩雲,構成大面積的彩畫。步入殿堂,即有置身於“西竺仙境”之感。殿內彩繪佛像很多,保存比較完整,在武威的古建築中可稱得上是獨樹一幟。大殿內正中為三大佛祖塑像,兩邊為十八羅漢及護法神;佛祖背面出抱廈一件,塑有觀音菩薩像
大殿的東側是觀音堂,西側為韋馱殿。繞進大雄寶殿,就到了中院。中院由三聖殿及兩邊陪殿組成,三聖殿是寺內現存最早的建築。三聖殿後是藏經閣。
聖容寺為民勤縣現存最早、面積最廣、殿舍最多、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1981年9月10日,聖容寺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5月,聖容寺內設立民勤縣博物館,館藏文物270多件。聖容寺,已成為民勤城最好的一處遊覽場所。

詩詞


聖容寺
聖容寺
【作者:李復】 【年代:宋朝\代】
【詩文】:
應感雖無地,棲真自有緣。
寶坊開泗水,香露散秦川
草亂遺庵廢,珠明舊相圓。
豐碑傳異事,細字刻誠懸。

相關信息


美食

灰鹼面
聖容寺
聖容寺
張掖傳統的灰鹼面是用手工擀制。將上好的麵粉用鹽水加用灰草燒成的灰鹼和好,反覆 揉搓后,拼成薄薄的麵皮,撒一層豆粉,折成三指寬的一疊,用刀細細切過,輕輕抖散,鬆鬆地擰成一絞,擺放整齊。吃時用白水煮熟,撈進涼水中浸過。煮出的麵條薄細均勻,微微發黃。按所需多少撈進碗中,拌上菠菜豆腐、黃瓜絲,或肉炸醬,再加上油潑辣子和蒜泥,調上陳醋,口感柔韌滑爽。灰鹼面是張掖農村待客的上食,也是判斷姑娘和媳婦做飯手藝的一個標誌。新婚第三天新媳婦的“試刀面”即指灰鹼面。

購物

聖容寺
聖容寺
沙蔥 沙蔥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本地羊吃沙蔥后,羊肉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沙蔥嫩葉可當蔬菜食用,可腌食、炒食,味道鮮美。分佈於我區荒漠、沙灘等處,夏秋季節特別是雨後采沙蔥者極多。現今有人用拖拉機等運進城內供應居民食用,經濟效益可觀。
地卷皮
地卷皮,藻類植物,念珠藻科。細胞球形,多數串成鏈狀,外包膠質,構成不規則的葉狀體,藍綠色。洗凈炒食,味道鮮美,包餃子、包子風味獨特,是當地農村招待貴客的好菜。廣布全區山坡、荒原、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