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鯽魚
鯉形目鯉科動物
土鯽魚又名野生鯽魚,是指在自然水域里土生土長的鯽魚,良種鯽魚是靠引進或雜交人工飼養的鯽魚。
土鯽魚是天然水域,也就是在水庫、河溝、堰塘自然繁殖的鯽魚,土鯽魚產仔一般在春秋兩季,成長過程較慢。土鯽魚從幼苗長到150克(3兩)重大約需要三年時間。在不同的水域里大多呈青灰色,也有的呈金黃色,其魚鱗在同等基礎上較良種飼養鯽魚要小些,體形也長。土鯽魚的生命力較強,體力也比良種魚好,離水后一時半會不容易死。
土鯽魚野鯽魚,,般鯽魚飼養,飼料。土鯽魚指域土土鯽魚。
.形細,紡錘型非常明顯;
.魚側線-側線;
3.從側線數只有28-30匹魚鱗;
4.魚身偏廋;
5.腹腔內腸子細長;
6.野性大;
7.頭部較圓;
8.肉身緊;
飼養鯽魚是人工引進培育的良種雜交鯽魚,具有生長快、個體大、產量高等特點。運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工程相結合的生物工程技術而培育出來的三倍體鯽魚,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長快、抗病能力強、食性廣、易捕撈、耐低溫等優點。“飼養鯽魚”當年年底魚苗可達500克(1斤),魚種經一年養殖,個體可超過1000克(2斤)。
鯽魚沒有土鯽魚好吃,土鯽魚的營養價值高於良種飼養鯽魚,其生命力比良種魚強就說明了這一點。養殖鯽魚的體型:養殖的鯽魚一般背脊隆起,身體較寬;野生土鯽魚身體紡錘型非常明顯,頭較小。
體形細長;多呈金黃色;魚身側線只有28個側線點;從側線數只有28匹魚鱗;魚身偏廋;腹腔內腸子細長;野性大;肉身緊;土鯽魚”體形細長,偏廋;魚的背是青黑或黃色、腹部是白色,尾鰭薄而顏色較身體顏色淺,烹煮后魚肉呈淡紅色;魚唇非常薄,鰓殼上少肉或無肉;頭部較圓且小,魚頭和魚身的過渡處非常平滑,不會出現魚身較突出現象。
土鯽魚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尤其是活鯽魚氽湯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藥物不可比擬的作用。鯽魚氽冬瓜,鯽魚熬蘿蔔,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祛病益壽。條小的鯽魚可做酥魚。據分析,每100克鯽魚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糖0、1克,硫胺素6、6毫克,核黃素0、07毫克,尼克酸2、4毫克,鈣54毫克,磷203毫克,鐵2、5毫克。臨床實踐證明,鯽魚肉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均有療效。
3、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