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天酸模

巴天酸模

巴天酸模(學名:Rumex patientia L.)是蓼科、酸模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厚,莖直立,粗壯,高可達150厘米,上部分枝,具深溝槽。基生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波狀;葉柄粗壯,莖上部葉片披針形,較小,具短葉柄或近無柄;膜質,花序圓錐狀,大型;花兩性;花梗細弱,外花被片長圓形,內花被片果時增大,寬心形,全部或一部具小瘤;小瘤長卵形,瘦果卵形,頂端漸尖,褐色,有光澤,5-6月開花,6-7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及西藏;高加索、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及歐洲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20-4000米的溝邊濕地、水邊。

巴天酸模開花前莖葉柔嫩多汁,豬、牛、羊和家禽採食,種子可做精料。莖葉的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較高,粗纖維低,為良等牧草。也可提取栲膠葉用清水浸泡后可食用。種子可提取油脂、糠醛,還可以提取澱粉。根、葉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止血、潤腸之功效

形態特徵


巴天酸模圖冊
巴天酸模圖冊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直徑可達3厘米;莖直立,粗壯,高90-150厘米,上部分枝,具深溝槽。基生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5-10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波狀;葉柄粗壯,長5-15厘米;莖上部葉披針形,較小,具短葉柄或近無柄;托葉鞘筒狀,膜質,長2-4厘米,易破裂。花序圓錐狀,大型;花兩性;花梗細弱,中下部具關節;關節果時稍膨大,外花被片長圓形,長約1.5毫米,內花被片果時增大,寬心形,長6-7毫米,頂端圓鈍,基部深心形,邊緣近全緣,具網脈,全部或一部具小瘤;小瘤長卵形,通常不能全部發育。瘦果卵形,具3銳棱,頂端漸尖,褐色,有光澤,長2.5-3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溝邊濕地、水邊,海拔20-4000米。
巴天酸模為溫帶中生性植物。在中國東北海拔到700米,伏牛山可達1000米,秦嶺上升至1500米,青海則為3800米均能生長多散生於濕潤的山坡、田邊、溝旁、河灘地、林緣、疏林下。在低濕地,形成小群落。生長區年均氣溫4-12.7℃,降水量500-900毫米,土壤pH5.6-7.57,喜肥水,短時間潰水不影響其生長,耐寒,在-20甚至更低溫度也能越冬。

分佈範圍


包括東北、華北、西北、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及西藏。分佈於高加索、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及歐洲。
分佈於高加索、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及歐洲也有分佈。
中國分佈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及西藏。北京(西城、海淀、門頭溝、房山、昌平、懷柔、密雲、延慶)、天津(河北、塘沽)、河北(靈壽、樂亭、秦皇島北戴河撫寧、涉縣、磁縣、內丘、保定、淶水、淶源、易縣、張北、康保、蔚縣、懷來、涿鹿)、山西(沁縣、晉城、靈石、介休、夏縣、永濟、五台、偏關、鄉寧、隰縣、呂梁、交城、臨縣、石樓、中陽)、內蒙古(呼和浩特、克什克騰旗、烏前旗)、遼寧(瀋陽、東陵、大連、旅順口、鞍山、清原、本溪、桓仁、丹東、蓋州、鐵嶺、葫蘆島)、吉林(長春、長白、安圖)、黑龍江(哈爾濱、嘉陰)、江蘇。

主要價值


【藏葯】甲肖:根及根莖治“培根”病,眼結膜炎,膽熱病,咽喉病,中毒症,慢性腸炎,子宮功能性出血,血小板減少等症;外用治濕疹,皮癬,瘡癤癰腫,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藏本草》。嘎肖:根治各種出血症,癰腫疔癤,皮膚病《中國藏葯》。【蒙葯】功夫同樣強大 R.chalepensis Mill.《蒙葯》。
巴天酸模
巴天酸模
根:苦、酸,寒。有小毒。涼血止血,清熱解毒,通便殺蟲。用於痢疾,泄瀉,肝炎,跌打損傷,大便秘結,癰瘡疥癬

生長習性


巴天酸模春季5℃時萌發,早春遇0℃低溫,小苗不受害,-5℃時則有輕害。喜光,不耐高溫,高於35℃則發育不良,一般3-4月返青,5-6月開花,6-7月結實,霜后枯黃。

繁殖方法


巴天酸模靠種子繁殖,種子產量高,一株可產種子5萬餘粒,發芽率80%以上。也可用其不定芽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