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毅
江西省著名老中醫
張弘毅,(1890——1968),字振家,號湖山居士,江西省余干縣瑞洪鎮南墩 村人。解放前開辦家庭中醫診所,解放后在瑞洪聯合診所,建設鄉聯合診所主診中醫科。行醫四十四年,是江西省著名老中醫之一。
張弘毅長期接觸中的見聞和在鄉人中流傳的部分事例,簡述如下:
寧作教書匠
張弘毅出身於清貧的裁縫世家。十歲前只讀了二年私書。十六歲時靠自學考取了清制廩生。后在一位好心人的資助下去南昌求學.1913年,張弘毅二十三歲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江西甲種農科第一班。畢業后被薦舉到余干縣縣黨部任職,同時兼職余干縣實業局和教育局局長.1916年,張弘毅接到了一份去福建某縣任縣長的委任狀,同時也接到了一份去母校任教的聘書。張弘毅選擇了去母校任教。後來該校從南昌遷往吉安青原山,更名江西第三農專,先生也就在這青原山上做了一名教書匠.
舍功名,業岐黃,高尚醫德傳鄉里
張弘毅出身於清貧的裁縫世家,自幼聰明好學,二十四歲畢業於江西甲種農科第一班,同時獲清制廩生。初任余干縣實業局局長,繼應聘於江西第三農專(其前身是張弘毅的母校),任國語和英文教員。
1919年,張弘毅以優異的成績獲取公費去日本留學的資格。就在他回家與親人辭別之時,家鄉溫疫流行,幾天之內就有數十名鄉人死於溫疫,其中還有幾名張弘毅的至親。目睹家鄉缺醫少葯,鄉人偶感疾患,非祈求巫祝,即重資委身於庸醫,終至病入膏肓,徒自悲泣的慘狀。張弘毅惻隱之心油然而生,為救鄉人於水火,“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危”,乃矢志岐黃,毅然放棄東渡日本的機會,籌資選購醫藥專著百餘冊。從此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授課之餘即與妻子研讀醫書。張弘毅之妻姓曹名文華,系余干縣曹坊村廩生曹藩次女。她飽讀詩書,酷愛醫學。得張弘毅立志岐黃,故樂與共研醫理醫術,后亦畢生從醫,以其高超的推拿術和善療婦兒諸病而聞名余干進賢等地。
鐵肩擔道義
1924年,張弘毅在通讀了醫藥專著上百冊,拜訪了省內外中醫名家數十人之後,辭去了江西第三農專的高薪聘請,帶著妻兒從吉安青原山回到了故鄉南墩.
張弘毅回到家鄉后,謝絕了地方政府和鄉紳的各種邀請,立即開始籌辦二件事:辦學堂,開診所.
得知張弘毅要回家辦學堂開診所,親朋好友都不理解,有的極力反對說:"我們不期望你高官厚祿,衣錦返鄉,光宗耀祖,但也不要回家做個土郎中,當個窮教書匠啊".面對親朋好友的反對,張弘毅語重心長地說:"當初我出去求學,就是想為家鄉做些什麼。如今當我看到哪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無錢讀書,要成為一輩子的睜眼瞎;想起哪些因無醫無葯和無錢求醫而倍受疾病折磨甚至白白送掉了生命的兄弟姐妹。我的心,就在隱隱作痛......".張弘毅的肺腑之言,感動了鄉親們。在大家的幫助下,不到二個月的時間,張弘毅就在南墩村的來龍山上蓋起了數棟瓦房。從此張弘毅夫婦就在這來龍山上,邁開了教書育人和治病救人的人生步伐.
病人就是我朋友
“病人就是我的朋友,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這是張弘毅治病的第一原則。張弘毅的學歷和威望在當時的南墩乃至整個瑞洪地區,是首屈一指的,鄉人以為請他這樣的大先生看病,難以侍候。故張弘毅即以“病人就是我的朋......”布告鄉人。張弘毅應診,不分白天黑夜,也不拘泥於節假日,病人隨到隨診。若需出診,即欣然應之,從不推辭拖延;若遇重症病人,張弘毅夫婦日夜輪流守護,細心診察。四十年代初,瑞洪地區流行麻疹,東源。西崗。梅溪。康山等十幾個村,每天都有請張弘毅出診者。一天,先生正患病發熱,竟同時來了西崗。江家和瑞洪街三個地方的求診者,均說病兒危險,急需張弘毅出診求治。張弘毅二話沒說,立即先去西崗,再到江家,最後到瑞洪街,待他看完最後一個病孩,自己卻昏倒在病人家中。張弘毅行醫數十年,類似情況甚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張弘毅年過古稀,還常出診於康山梅溪和進賢等地,就在他去世的哪一天,還在當時的建設鄉聯合診所診治了53位病人。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治病不收“紅包”
治病不收“紅包”,是張弘毅行醫的另一原則。他常說:“家有病人,本身就是一種災難,為醫者若向其索取錢財,何異於雪上加霜”!張弘毅辦私診時,自配了不少成藥,如“開關散”,“雷擊散”,冰硼散“等,在治病時,若遇生活貧困者,即免費送之。對外村路遠的病人,張弘毅免費招待菜飯,安排住宿,甚至還出面為病人在藥店賒賬。因此,每逢年節,都有難以數計的鄉人用自己的土產,如雞,魚,肉,豆子等來看望先生,以表謝忱。
精內科,兼婦兒
精內科,兼婦兒,簡驗便廉起沉痾民間
張弘毅治病
張弘毅治病,善用仲景方,尤善用仲景之“桂枝湯”。他說:“仲景之方,用之確當,其效卓著。然貴在`確當’二字,即辯證精確,增減得當,切不可墨守成規,死搬硬套。`桂枝湯‘乃醫聖張仲景為太陽中風而設。然細釋此方,功調營衛。推之可滋補氣血,平衡陰陽,凡營衛氣血陰陽失衡或偏衰之病,均可用桂枝湯加減治之”。又云:用藥如用兵,添一兵,減一將,必因戰局而定,決不可隨意加減。如治吳某,胸部瘡瘍潰后四個多月不愈,求醫數處,服藥近百劑。局部不紅不腫,酒杯口大的潰瘍面有少量的滲出液;詢之二便正常,脈弱。張弘毅說:“氣滯血凝乃瘡瘍之本,病始邪毒盛,現邪去毒盡,但營衛氣血仍未見和,桂枝湯可建此功”,為處桂枝湯五劑,葯后病癒強半。二診,仍按原方加黃芪,五劑而病癒。又如瑞洪血防組某醫之女孩,高熱半月,中西藥治療已逾400元藥費,病如故。仍高熱40度,故請張弘毅往診。證見病陰謀詭計孩蜷縮欲衣,汗出,臉色蒼白;審之便溏,尿清長。張弘毅處以桂枝湯,時某醫在旁,驚而問之:“病孩高熱如此,余嫌白虎湯力遜,張弘毅因何反投辯辛溫之桂枝湯”?答曰:“便溏,尿清長,無里熱可知;病孩蜷縮欲衣,此惡風畏寒之明徵。里無熱,表有寒,此太陽病;汗出,臉白,桂枝證無疑”。遂照方買葯,如法煎服,竟一劑熱退,二劑病癒,藥費總共三角四分。
張弘毅治病,注重辯證,常說:“用藥貴在辯證,或經方,或時方,均應方與證符,葯與方合”。如治萬某,年逾七旬,忽鼻血不止,中西藥三天未效,急請張弘毅往診。證見病人神志昏亂,煩躁,鼻血點滴不停,乃處人蔘一味,囑急煎兌童便頻服。眾醫愕然,張弘毅說:“有形之血不可驟生,無形之氣誠當急固。人蔘大補元氣,氣回則血止;入童便滋陰降火,對血證頗效”。遂服之。果如張弘毅言,病人葯后酣然入睡,半天后鼻衄止,煩躁除,神清而欲食。
張弘毅治病,尤重簡驗便廉。他常說:“一個好醫生,不僅會治病,更重要的是善用最簡單,最方便,最廉價,最有效果的醫方醫術去治好病”。張弘毅行醫數十年,臨床病證涉及內外婦兒諸科,對鄉村多發病常見病,經常使用簡驗便廉之方。
簡
驗
便
廉
張弘毅說:“老百姓生活困難,要盡量用廉價葯”。如以水牛角代犀角,沙參玉竹代西洋參。
張弘毅積四十年的臨床經驗和典型的病案,曾編撰《民間療法》一冊,《湖山醫案》五卷。惜在土改和“文化大革命”時被抄毀而未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