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年
267年
司馬炎立其子司馬衷為皇太子
春季,正月丁卯(疑誤),晉武帝立其子司馬衷為皇太子。詔令中說:“近代每當立太子,必定大赦天下。如今世事的盛衰變化將要走向清平,應當表示出喜好與憎惡,使百姓斷絕繞幸的希望。曲意地賜以微小的仁愛,為朕所不取。”於是不赦天下。
晉武帝立其子司馬衷為皇太子。晉禁星氣、在緯之學。吳造昭明宮,二千石以下官均入山督伐木,功役浩大。左丞相陸凱、中書丞華檄諫,不聽。司馬炎頒布《泰始律》。
孫皓造昭明宮
夏季,六月,吳主興建昭明宮,俸祿二千石以下的官吏,都親自進山督促伐木。大規模地開闢苑囿,興建土山、樓台,極盡才藝工巧,工程、勞役的花費以億萬計算。陸凱進諫勸阻,也沒有用。中書丞華核上疏說:“漢文帝時,九州安逸,唯獨賈誼認為,當時的局勢就如同在燃燒著的柴堆上睡覺。現在,強大的敵人佔有九州之地,擁有一多半民眾,計謀著想要吞併我國,不僅僅是漢代時的淮南王、濟北王而已。和賈誼的時代相比,哪一個局勢更加緊迫?現在國庫空虛匱乏,編入戶籍的平民,失去謀生的常業,而北方的晉國,積蓄糧食,休養民力,一心一意地謀取東南。另外,交趾陷落,嶺外一帶不穩固,我們前後都有仇敵,首尾布滿威脅,這正是本朝危難的時刻。如果捨棄當前緊迫的事務,盡全力於營造,一旦有意料不到的戰亂髮生,就要丟下營造之事而響應烽火告急,驅使積怨之民奔赴利刃相接的戰場,這便是強大的敵人所乘機加以利用的機會。”當時吳國民風奢侈,華核又上疏說:“現在事情很多而勞役繁雜,百姓貧苦而民俗奢侈,各種工匠製做無用的器物,婦女的打扮華麗浮艷,互相仿效,以唯獨沒有自己為恥。兵士、平民之家,也在追逐流俗,家裡沒有一鍋米、一石糧的儲蓄,出門卻穿著絲織的鮮麗服裝;上沒有尊卑等級的差別,下卻有耗財費力的損耗,想得到富裕豐足,豈能夠實現?”這些話吳主一概聽不進去。
司馬炎頒布《泰始律》
《泰始律》是晉武帝司馬炎在公元267年(泰始三年)完成並於次年頒布實施的,但在他的父親司馬昭輔佐魏政期間就開始了。當時司馬昭命賈充、羊祜、杜預等人參考漢律、魏律開始編纂,到司馬炎建立西晉后不久完成。因頒行於泰始年間,故又稱《泰始律》。張斐、杜預為《晉律》作註解,經晉武帝批准“詔頒天下”,注與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該律又名《張杜律》。
孫皓祭父
吳主任命孟仁署理丞相事,侍奉吳主車駕向東迎其父文帝神靈到明陵。路上使者來往不絕,敬問神靈的日常起居。巫者聲稱見到了文帝,其服裝、面色和活著的時候一樣。吳主又悲又喜,在東門外迎拜。等到把文帝的神靈迎進祖廟,接連在七日之內拜祭子三次,安排了各類歌舞藝人,白天黑夜地娛樂。
三國·吳·天發神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