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東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學博士

彭曉東,女,漢族,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學博士。現就職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免疫室工作。主要從事自身抗體、免疫分子和細胞因子等的基礎與臨床相關研究,發表文章30餘篇(SCI、EI 和 Medline 等),參編書籍7部,2005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5年獲成都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自身抗體、免疫分子和細胞因子等的基礎與臨床相關研究,

教育經歷


1988.09 - 1993.07 就讀於華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檢驗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7.09 - 2000.07 就讀於華西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發表論文1篇;
2005.09 - 2009.07 就讀於四川大學免疫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參與省科技廳IL-14α單抗製備及臨床研究重大項目研究,發表論文1篇;
2000.10 - 2000.12 前往德國呂貝克EUROIMMUN實驗室,參與自身抗體的實驗室檢測研究;
2000.12-2000.12 前往香港瑪麗醫院,參與CAP實驗室認證項目的學習。

工作經歷


1993.07 - 2000.07 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臨床免疫中心,擔任助教工作;
2000.08 - 2007.06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醫院)實驗醫學科,擔任講師工作;
2007.07–2008.04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醫院),擔任講師(副主任技師)工作;
2008.04 - 2009.04 以訪問學者身份,前往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免疫動態學研究室,參與癌症靶向研究工作。
2009.04–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華西醫院),擔任講師(副主任技師)工作;
醫院照片
醫院照片

獲獎情況


2005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5年獲成都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

主要論文


XiaodongPeng, Jiangtao Tang, Yongkang Wu, Bin Yang, Jing Hu. Novel method for ANA quantitation using IIF imaging system. Journal of Immunology Method, 2014, 404: 52-58. SCI (2.23)。
UmemotoE, Hayasaka H, Bai Z, Cai L, Yonekura S, Peng X, Takeda A, Tohya K, Miyasaka M. Novel regulators of lymphocyte trafficking across high endothelial venules. Crit Rev Immunol. 2011;31(2):147-169. SCI (4.06)。
XiaodongPeng, Changhua Zhou, Dapeng Wei, Zhijuan Luo and Chongjie Zhang.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Interleukin-14a. HYBRIDOMA 2009; 28(4):235-239. SCI (0.29)。
彭曉東;魏大鵬;章崇傑;羅志娟。小鼠黏附分子nepmucin在內皮細胞內循環機制的探討。免疫學雜誌2012,28(1):1-4。
彭曉東王蘭蘭 張瑞薇。抗核抗體熒光檢測質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應用。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4,27(3):190-192。
彭曉東,羅志娟,章崇傑。小鼠新型黏附分子nepmucin的研究進展。國際免疫學雜誌2010,33(2):79-84。
謝其冰,劉剛,王蘭蘭,彭曉東,周文璧。抗環瓜氨酸肽抗體在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中的意義及對關節侵蝕預測的價值。中華風濕病學雜誌2004;8(6):356-360。
周昌華; 章崇傑; 彭曉東; 魏大鵬; 王光迪。採用蛋白組學技術分析質粒介導siRNA的“Off-target”效應。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10;26(2):170-180。
武永康 王蘭蘭 彭曉東 張瑞薇。抗著絲點抗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華西醫學2005,20(4):650-651。
武永康 王蘭蘭 彭曉東 張瑞薇。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臨床意義。中國免疫學雜誌2002,18(4):50。
彭曉東,蔡美英。肺炎鏈球菌疫苗對RA和SLE病人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國外醫學微生物學分冊2002;25(5):48。
彭曉東,張瑞薇,王蘭蘭。數字熒光強度分析法在自身抗體滴度檢測中的應用探討。生物醫學工程雜誌2002,19(2):221-224。(EI)
彭曉東 張瑞薇 劉瑾。兩種檢測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體方法的比較。華西醫學2002,17(1):89-90。
彭曉東 王蘭蘭 武永康 李立新 張瑞薇。抗角蛋白抗體及相關自身抗體在RA中的應用評價。免疫學雜誌2002,18(2):142-145。
屈衛東,彭曉東,吳德生。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分離培養新方法研究。衛生研究1999;28(5):263-266。
周文璧,彭曉東。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體譜的檢測及臨床意義。華西醫學,1996;11(2):136-139
王霞,彭曉東,黎光。抗人核內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抗體可變區基因克隆、串聯和表達。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2004,21(6):548-551。(Medline)

參編譯作


參編《免疫學實驗教材》(朱彤波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參編《醫學實驗技術的原理與選擇》(十一五規劃教材)(李幼平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
參編《醫學免疫學》(“十一五”規劃本科生教材)(龔非力主編),科學出版社2007。
參編《醫學免疫學綱要》(研究生教材)(章崇傑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參編《醫學免疫學》(研究生教材)(章崇傑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參編《醫學免疫學》輔導教材(章崇傑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10。
參編《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指南》,知識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