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莢決明

雙莢決明

雙莢決明(學名:Senna bicapsularis (L.) Roxb.)是豆科,決明屬多年生亞灌木狀披散草本植物,高可達75厘米,枝條、葉柄、葉軸疏柔毛。小葉對生,線狀鐮形,頂端有小凸尖,基部近圓形。托葉線狀錐形,花腋生,總狀花序,總花梗頂端有小苞片萼片卵狀長圓形,頂端漸尖,花瓣黃色,卵形,花藥長圓形,子房無柄,莢果扁平而直,8-9月開花,10-12月結果。

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全世界熱帶地區有栽培。中國廣東、廣西等省區有引種栽培。雙莢決明喜光,耐寒,耐乾旱瘠薄的土壤,有較強的抗風和防塵、防煙霧的能力,尤其適應在肥力中等的微酸性土壤或磚紅壤中生長。

雙莢決明是中國南方城鄉行道和庭院的優良綠化樹種。常常植於池邊、路旁、廣場、公園和草地邊緣,也可點綴在草坪中間。雙莢決明也可作綠肥。

形態特徵


雙莢決明
雙莢決明
直立灌木,多分枝,無毛。葉長7-12厘米,有小葉3-4對;葉柄長2.5-4厘米;小葉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膜質,長2.5-3.5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漸狹,偏斜,下麵粉綠色,側脈纖細,在近邊緣處呈網結;在最下方的一對小葉間有黑褐色線形而鈍頭的腺體1枚。
總狀花序生於枝條頂端的葉腋間,常集成傘房花序狀,長度約與葉相等,花鮮黃色,直徑約2厘米;雄蕊10枚,7枚能育,3枚退化而無花藥,能育雄蕊中有3枚特大,高出於花瓣,4枚較小,短於花瓣。莢果圓柱狀,膜質,直或微曲,長13-17厘米,直徑1.6厘米,縫線狹窄;種子二列。花期10-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生長環境


雙莢決明喜光,根系發達,萌芽能力強,適應性較廣,耐寒,耐乾旱瘠薄的土壤,有較強的抗風、抗蟲害和防塵、防煙霧的能力,尤其適應在肥力中等的微酸性或磚紅壤中生長,為我國南方城鄉行道和庭院的優良綠化樹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分佈範圍


栽培於廣東、廣西等省區。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廣佈於全世界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觀賞
雙莢決明開花、結果早,花期長,花色艷麗迷人,同時具有防塵、防煙霧的作用。觀察發現,在南寧至友誼關高速沿路的兩旁栽植了雙莢決明,生長良好。其樹姿優美,枝葉茂盛,夏秋季盛開的黃色花序布滿枝頭,成為一道優美的風景線。
美化環境:庭院綠化,也作盆花;園林用途既可單植、叢植或列植作綠籬,也可用於垂直綠化。
臨床應用:
1、用於目赤腫痛、羞明多淚、青盲內障等症。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症,系肝火上擾,或風熱上壅頭目所致。決明子既能清泄肝膽鬱火,又能疏散風熱,為治目赤腫痛要葯。風熱者,常與蟬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龍膽草、黃芩、夏枯草等同用。
2、青盲內障,多由肝腎不足所引起。決明子清肝而明目,常與補養肝腎葯如沙苑蒺藜、女貞子、枸杞子、生地等同用,以治青盲內障。
3、潤腸通便作用,能治療大便燥結。
4、臨床上又用於高血壓病而呈現肝陽上擾、頭暈目眩等癥候者,常與鉤藤、生牡蠣等同用。
參考出處:《廣州植物志》。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苦,寒。大腸經。
功效主治:清肝明目,瀉下導滯。用於目疾、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緩下3一6克,開水泡服。
雙莢決明
雙莢決明
金秋時節,在華南植物園不起眼的角落,會看到一團團正在盛花期的灌木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艷麗奪目,走近看翠綠的灌木叢頂上點綴著一簇簇鮮黃色的花朵,給人以愉悅、亮麗、壯觀之美,它就是雙莢決明。它的莢果常2個一組,懸掛於枝頂,故名雙莢決明。
雙莢決明(Senna bicapsularis(L.) Roxb.),又名雙莢槐、金葉黃槐、金邊黃槐,豆科(Leguminosae)直立灌木。偶數羽狀複葉有小葉3-5對,基部一對小葉間具黑褐色腺體1枚。總狀花序頂生,花鮮黃色。莢果圓柱狀,內有兩排黑褐色種子。花期4-11月,果期9-翌年3月。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現廣佈於全世界熱帶地區。廣東、廣西有栽培。
雙莢決明所在的決明屬植物約600種,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原產約10餘種,廣布各地,其中有些為很好的綠肥植物和覆蓋植物,如山扁豆(S. mimosoides);有些入葯,如野扁豆(S. occidentalis)和決明(S. tora)等;引入栽培觀賞的約10種左右,其中最常見的是黃槐決明(S. surattensis)。
雙莢決明與黃槐決明花期幾乎相同,容易混淆,其主要分別為:雙莢決明是灌木,有小葉3-5對,莢果圓柱狀;而黃槐決明是小喬木,高5-7m,小葉7-9對,莢果扁平,帶狀。
雙莢決明樹姿優美,花色艷麗,花期長,同時具有防塵、防煙霧的作用,適宜在植物園、公園、校園、廠區或城市道路作灌木配置。

繁殖方法


扦插和播種為主。扦插在春季進行,用當年生成熟枝條或老枝,剪成長8-10cm具3-4個節的莖段作插穗,保持基質濕潤,生根后移栽2次。播種春天為好,種子越新鮮越好。播前用60℃溫水浸種,播種后蓋土2cm。
栽培基質:庭院地栽種植排水良好地方肥沃的沙壤土。盆栽基質要求疏鬆多孔,可用壤土2份,泥炭1份,沙1份配成的混合基質。
定植:扦插苗和種子苗移栽幾次促進強健,培育稍大再上盆或下地定植。
肥水:小苗施氮肥,老株施全肥,開花期間每周追施1次稀薄液肥。北方冬季進溫室前施基肥,少量澆水。
整形養護:新定植植株需要摘心1-2次,使產生多分枝,形成圓形球狀株形。每年或隔年春季翻盆1次,並結合修剪。
植物診所:常見蚧殼蟲和蚜蟲危害,可噴40%氧化樂果1000倍液防治。病害常見為炭疽病和葉斑病,可用50%克菌丹500倍液,70%代森錳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種子繁殖苗木多數運用容器育苗方法。將種子均勻撒播在沙床上,然後覆蓋一層厚度約0.5厘米~0.8厘米的沙,淋透水,並蓋上遮陽網,待幼苗長至4厘米~5厘米,移植入育苗基質配比為表土1份:黃心土1份+磷肥1%的容器培育。晴、旱天氣加強淋水。當苗木恢復生長后施尿素或複合肥,濃度從O.3%開始,一年生的容器苗高70厘米一80厘米。
扦插繁殖在春季進行。經截干母樹的側枝長至10厘米~12厘米時,用剪刀將其剪下作為穗條,帶生長點,浸入清水中,去掉基部3~4厘米的葉子。扦插前先淋透容器基質,並用每升1克的多菌靈水溶液消毒。將穗條插入基質松皮粉50%+鋸末35%+碳化鋸末15%或壤土2份+火燒土l份+沙1份中,深為3厘米一4厘米,使穗條與基質相接觸,對於互相重疊的葉片要剪半,每天噴水5—6次,以葉面有水珠為準,插后每周噴每升1克的百菌清水溶液2次,約30天左右生根,發現病株應及早清除。根據扦插苗木的生長情況進行合理施肥、除草等管理。上述兩種基質扦插成活率均在85%以上,其中以輕基質為最優,成活率高達93%以上。

近種區別


雙莢決明與黃槐決明(Senna surattensis (Burm. f.) H. S. Irwin et Barneby)花期幾乎相同,容易混淆,其主要區別為:雙莢決明是灌木,有小葉3-5對,莢果圓柱狀,而黃槐決明是小喬木,高5-7米,小葉7-9對,莢果扁平,帶狀。

病蟲防治


雙莢決明在整個生長期中,病害發生較少,用樂果敵敵畏、馬拉硫磷藥劑防治蟲害。

植物文化


雙莢決明的莢果常2個一組,懸掛於枝頂,故名雙莢決明。

栽培技術


採種
果實成熟后,選擇生長健壯的母樹、飽滿果條進行採種。採回的果實,攤開置於室內通風、乾燥的陰涼處,待一周后剝出種子、去除雜質可得純種。種子在常溫下,不宜久藏,最好隨采隨播。若需要短期貯藏,用種子和沙(比例1:2)混勻,濕度以“手握成團,鬆手即散”為宜,然後存放在陰涼處或瓦缸內,隔天噴水並輕輕翻動至均勻。
管理
雙莢決明萌芽力強,適應性較廣,耐乾旱瘠薄的土壤,容易栽培。常常植於池邊、路旁、廣場、公園和草地邊緣,也可點綴在草坪中間。穴的規格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株間距為40厘米×40厘米。種植時每穴放入腐熟堆肥1~1.5公斤澆透水。對於地徑較細的苗木,採用竹子架扶助。以後每周淋水2次,當苗生長到1米左右時摘心並及時追肥(複合肥每株50克)澆水,使其粗壯,並形成較大的冠幅。花前和花期追肥2—3次,以補充磷鉀肥為主,也可噴0.2%的磷酸二氫鉀,使花朵肥大並延長花期。之後應立即修剪整枝,同時結合鬆土和追肥,保證來年開花質量。在整個生長期中,病害發生較少,用樂果、敵敵畏、馬拉硫磷藥劑防治蟲害。
苗期管理
待雙莢決明幼苗長至4-5厘米,移植入育苗基質配比為表土1份+黃心土1份+1%磷肥的容器培育。晴、旱天氣加強淋水。當苗木恢復生長后施尿素或複合肥,濃度從0.3%開始,隨苗木增長,濃度逐漸增大,最高不過1%,每月施肥2次。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出圃前揭開遮陽網,逐漸減少淋水次數和淋水量,停止施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一年生的容器苗高70-80厘米。
大田管理
定植:定植穴的規格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株間距為40厘米×40厘米。種植時每穴放入腐熟堆肥1-1.5千克澆透水。對於地徑較細的苗木,採用竹子架扶助。
撫育:每周淋水2次,當苗生長到1米左右時摘心並及時追肥複合肥(每株50克)澆水,使其粗壯,並形成較大的冠幅。花前和花期追肥2-3次,以補充磷鉀肥為主,也可噴0.2%的磷酸二氫鉀,使花朵肥大並延長花期。之後應立即修剪整枝,同時結合鬆土和追肥,保證來年開花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