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斐迪南一世(Spanish: Fernando I)(1503年3月10日至1564年7月25日)是1558年起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6年起成為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1527年起成為克羅埃西亞國王,他擁有這些頭銜直至去世。在他登基之前,他以他的哥哥,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名義統治著哈布斯堡的奧地利地區的世襲土地。此外,他還經常擔任查理五世在德國的代表,並與德國王子建立了有益的關係。

他統治期間的關鍵事件是與奧斯曼帝國的鬥爭,奧斯曼帝國從15世紀20年代開始大舉進軍中歐,新教改革導致了幾場宗教戰爭。斐迪南能夠保衛自己的王國,使之更加團結,但他無法征服匈牙利的大部分地區。他對帝國問題——主要是宗教問題的靈活處理,最終帶來的結果比他的哥哥的處理更具對抗性的態度。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費迪南德出生於西班牙的阿爾卡拉·德·海納勒斯,是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一世與國王腓力一世“美男子”的次子,胡安娜一世來自特拉斯塔馬拉家族,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與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的女兒與繼承人,腓力一世則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與勃艮第的瑪麗的長子與繼承人。斐迪南由外祖父,阿拉貢的費爾南多二世撫養長大,他分享了外祖父的風俗、文化,甚至他的生日。斐迪南在西班牙出生、長大、接受教育,他年輕時從來不學習德語。
英俊王菲利普與妻子“瘋女王“胡安娜
英俊王菲利普與妻子“瘋女王“胡安娜
1518年夏天,斐迪南被派往佛蘭德斯,他的兄弟卡洛斯作為前一個秋天被任命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而抵達了西班牙。他回來指揮他兄弟的艦隊,但途中被風吹離航線,在愛爾蘭的金塞爾待了四天才到達目的地。隨著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的去世和他時年19歲的兄長查理五世(Charles V)在1519年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斐迪南被委託管理奧地利的世襲土地,大致上就是今天的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從1521年到1564年,他成為了奧地利大公。雖然斐迪南支持他的哥哥,但是斐迪南也設法加強自己的王國。通過在晚年使用德語和並採納德國文化,他與德國領土上的王子們關係密切。
1526年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拉約什二世在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陣亡后,斐迪南繼任成為這兩國的國王(他的妻子安娜是拉約什二世的姐姐)。由於大片匈牙利國土為奧斯曼帝國佔領,斐迪南實際僅能控制匈牙利的一小部分。在與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特蘭西瓦尼亞統帥佐波堯·亞諾什長期鬥爭之後,他才在這部分領地上站住腳。土耳其人在1529年和1533年兩次圍攻維也納,造成巨大危機;到局勢穩定時,斐迪南控制匈牙利西部,佐波堯·亞諾什在奧斯曼帝國保護下控制了匈牙利東部,而南部地區被奧斯曼帝國吞併。
1531年,德意志選侯選舉斐迪南為“羅馬人民的國王”,使他成為查理五世皇帝的直接繼承者。由於斐迪南企圖利用捷克軍隊去鎮壓德國新教徒,波希米亞在1547年曾發生一次叛亂。斐迪南在施馬爾卡爾登戰爭時期積極支持其兄查理五世反對德國新教諸侯。1552年新的宗教戰爭爆發時,他又充當查理五世與諸侯之間的調解人(查理在這次戰爭中失敗)。在佐波堯去世后,他的遺孀伊莎貝拉·亞蓋沃將特蘭西瓦尼亞和匈牙利東部割讓給斐迪南(1551年魏森堡條約);但由於奧斯曼帝國的壓力,斐迪南並不能進行有效統治。1554年斐迪南曾派遣使者到伊斯坦布爾去,希望和蘇萊曼一世蘇丹商討締結一份邊界條約。
伊麗莎白女大公,波蘭王后
伊麗莎白女大公,波蘭王后
1556年9月12日,查理五世宣布讓位於斐迪南,後者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般認為到1558年查理五世去世后才是斐迪南的正式在位時期),而西班牙帝國、那不勒斯、西西里島、米蘭、荷蘭則歸查理之子費利佩二世所有。可能是迫於諸侯的壓力或德意志的天主教不統一的局面的兩種原因,查理五世排除了他的兒子費利佩二世成為皇帝的可能,這就永遠阻止了德意志-西班牙統一體的出現,奧地利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由斐迪南的後代繼承,當然他的後代也就喪失了繼承西班牙王位的權利。作為皇帝,斐迪南一世的統治比較安定。他小心地維持著與奧斯曼帝國的相對和平。在內政方面,斐迪南傾向於中央集權。他在1527年頒布過一部對哈布斯堡家族世襲領地有效的憲法。但是,來自匈牙利和捷克大貴族的反對迫使斐迪南放棄了將這些國家完全納入奧地利統治的做法,他在1559年承認這些國家的獨立地位。1564年斐迪南一世在維也納去世,遺體葬於布拉格聖維圖斯大教堂。
斐迪南的座右銘是“縱使世界毀滅,正義也終將來臨”。(Let justice be done,though the world perish)

匈牙利奧斯曼


根據1515年維也納第一次代表大會的規定,斐迪南於1515年7月22日與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弗拉迪斯勞斯二世的女兒雅蓋隆的安娜結婚。因此,1526年8月29日,他的妹夫,波西米亞與匈牙利的國王拉約什二世在莫哈克戰役中去世后,斐迪南按照規定繼承了這兩個王國。1526年10月24日,波希米亞議會在赫拉德塞議長亞當的影響下,在確認遺產傳統特權的條件下,選舉斐迪南為波希米亞國王,並將哈布斯堡宮廷遷往布拉格。由於國會拒絕承認斐迪南為王國的世襲君主,這一成功只是局部的。
在1527年的塞廷選舉中,克羅埃西亞貴族一致選舉斐迪南一世為國王,並確認了他和他的繼承人的繼承權。作為王位的回報,斐迪南承諾在克羅埃西亞人匈牙利王國聯合時尊重克羅埃西亞人的歷史權利、自由、法律和習俗,並保衛克羅埃西亞不受侵犯奧斯曼帝國入侵。
在匈牙利,拉約什的秘書尼古拉斯·奧拉胡斯(Nicolaus Olahus)加入了斐迪南的政黨,但仍與斐迪南的妹妹,拉約什二世的遺孀瑪麗王后保持聯繫。1526年12月,斐迪南在波茲鬆通過議會被選為匈牙利國王。匈牙利的王位成為斐迪南和特蘭西瓦尼亞的總督約翰·扎波利亞之間王朝爭端的主題。他們得到了匈牙利王國貴族不同派系的支持。斐迪南也得到了他的兄弟查理五世皇帝的支持。斐迪南在1527年9月的塔爾卡爾戰役和1528年3月的斯齊納戰役中擊敗了扎波利亞。扎波利亞逃離匈牙利,向蘇丹蘇萊曼申請支持,此舉使匈牙利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
這導致了斐迪南的皇帝職業生涯中最危險的時刻,1529年,蘇萊曼利用匈牙利的支持,對斐迪南的首都維也納發動了大規模但最終沒有成功的進攻,這把斐迪南送到波希米亞避難。1533年,奧斯曼帝國又一次入侵被擊退(見《圍攻根斯》)。那一年,費迪南德與奧斯曼人達成和平,將匈牙利分為西部的哈布斯堡地區和東部的約翰·扎波利亞領地,後者實際上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
1538年,在納格瓦拉德條約中,斐迪南誘導沒有孩子的扎波利亞任命他為他的繼承人。但在1540年,扎波利亞臨死前有了一個兒子,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他很快被議會選為國王。費迪南德因此入侵匈牙利,但攝政王弗拉特·喬治·馬丁努齊(Frater George Martinuzzi)呼籲奧斯曼帝國給予保護。蘇萊曼進軍匈牙利(見圍攻布達(1541)),不僅把斐迪南趕出匈牙利中部,還迫使斐迪南同意為他在匈牙利西部的土地進貢。
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也得到了他的外祖父、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一世的支持,但在1543年,西吉斯蒙德與哈布斯堡人簽訂了一項條約,波蘭成為中立國。奧古斯都王子與斐迪南的女兒奧地利的伊麗莎白結婚。
蘇萊曼將特蘭西瓦尼亞和東匈牙利皇室分給了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西吉斯蒙德成為“東匈牙利王國”,由他的母親伊莎貝拉·賈吉奧(Isabella Jagiełło)統治,馬丁努齊是真正的權力掌控者。但伊莎貝拉的敵對陰謀和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威脅導致馬丁努齊改變主意。1549年,他同意支持斐迪南的主張,帝國軍隊進軍特蘭西瓦尼亞。在《魏森堡條約》(1551年)中,伊莎貝拉代表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同意放棄匈牙利國王的身份,並將王冠和王位移交給他。於是,匈牙利王室和特蘭西瓦尼亞去找了斐迪南,斐迪南同意承認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為特蘭西瓦尼亞的附庸王子,並將他的一個女兒許配給他。與此同時,馬丁努齊試圖讓奧斯曼人高興,即使他們派遣軍隊作出回應。斐迪南的將軍卡斯塔爾多懷疑馬丁努齊犯有叛國罪,並在斐迪南的同意下殺死了他。
由於馬丁努齊此時是大主教和紅衣主教,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行為,教皇尤利烏斯三世宣布絕罰卡斯塔爾多和斐迪南。斐迪南在87篇通信中向教皇提出了對馬丁努齊叛國的長期指控,得到了116名證人的支持。教皇在1555年宣布斐迪南無罪,並取消了逐出教會的禁令。
匈牙利戰爭仍在繼續。斐迪南沒能把奧斯曼帝國趕出匈牙利。1554年,斐迪南派奧吉爾·吉塞林·德布斯貝克到君士坦丁堡與蘇萊曼討論邊境條約,但他沒有獲得成功。1556年,議會將約翰二世·西吉斯蒙德送回匈牙利東部王位,直到1570年。德布斯貝克於1556年回到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嘗試得到了成功。
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分支在奧斯曼戰爭中需要匈牙利的經濟實力。在奧斯曼戰爭期間,前匈牙利王國的領土縮小了大約70%。儘管有這些巨大的領土和人口損失,規模較小、飽受戰爭蹂躪的匈牙利王國在經濟上仍然比奧地利或波希米亞王國更為重要,即使在16世紀末也是如此。在斐迪南二世的所有王國中,耗盡的匈牙利王國依舊是他當時最大的收入來源。

鞏固權利


當斐迪南二世在1620年控制了波希米亞的土地時,他們的宗教狀況非常複雜。德國信徒由天主教徒和路德會教徒組成。一些捷克人接受路德教,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堅持烏得拉基教。一開始,斐迪南接受了這種情況,並給予波希米亞人相當大的自由。在15世紀40年代,情況發生了變化。在德國,儘管迄今為止大多數新教王子都傾向於與皇帝談判,儘管許多人支持皇帝的戰爭,但在這十年中,他們變得越來越具有對抗性。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與帝國開戰,許多波希米亞(德國或捷克)的新教徒或烏得拉基教徒也同情他們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和他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在1547年參加了查理五世戰勝德國新教徒的戰役。同年,他還擊敗了波希米亞的一場新教起義,那裡的莊園和大部分貴族拒絕了他在德國戰役中的支持。這讓他在這個領域裡增加了自己的力量。費迪南德還試圖加強天主教在波希米亞土地上的地位,並贊成在那裡安置耶穌會士。

和平


11650年前後,斐迪南在帝國範圍上贏得了一些關鍵的勝利。與他的哥哥不同的是,他反對勃蘭登堡-庫爾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並參與了擊敗他的活動。這加上他在德國的行事方式,使斐迪南在新教王子中比皇帝更受歡迎。這讓他在解決帝國的宗教問題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德國各州經歷了幾十年的宗教和政治動蕩之後,查理五世下令在奧格斯堡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國會,各州將在會上討論宗教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查理五世本人沒有出席,並授權其兄弟斐迪南“採取行動並解決”領土、宗教和地方權力爭端。在2月5日開幕的會議上,費迪南德哄騙、說服和威脅各代表就9月25日頒布的三項重要原則達成協議:
1、一個國家內部的宗教統一原則是:君主的宗教成為國家及其所有居民的宗教。那些不能遵守王子宗教的居民被允許離開,這是十六世紀的一個創新想法。各代表對這一原則進行了詳細討論,在從各個可能的角度審查了問題和擬議的解決辦法之後,他們最終就這一原則的具體措辭達成了一致意見。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
2、第二個原則,稱為保留教會(教會保留),涵蓋了教會國家的特殊地位。如果一個教會國家的主教改變了他的宗教信仰,生活在該國的男女就不必這樣做。相反,主教被期望辭去他的職務,儘管協議中沒有明確說明這一點。
3、第三個原則,被稱為《斐迪南宣言》(Declaratio Ferdinandei),如果改革宗從15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在那裡實行,允許一些天主教徒和路德教徒居住在一起的混合城市和城鎮,就免除了騎士和一些城市對宗教統一的要求。它還保護了皇室、騎士和一些城市的權威,以決定在他們的領土上宗教統一意味著什麼。斐迪南在最後一刻,根據自己的授權插上。

退位與統治


1556年,在盛大的慶典中,查理靠在他最喜歡的人之一(24歲的威廉,拿騷和奧蘭治伯爵)的肩膀上,把他的土地和頭銜都讓給了別人。西班牙帝國包括西班牙、荷蘭、那不勒斯、米蘭和西班牙在美洲的屬地,屬於他的兒子費利佩。他的弟弟費迪南,在前一年談判過條約,他已經擁有了奧地利的土地,也將接替查理成為神聖的羅馬皇帝。這一過程已經在1531年1月5日得到保證,當時斐迪南被選為羅馬人的國王,因此是在位皇帝的合法繼承人。
查理的選擇是恰當的。費利佩在文化上是西班牙人:他出生在瓦拉多利德,在西班牙宮廷長大,他的母語是西班牙語,他更喜歡住在西班牙。斐迪南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其他王子很熟悉,也很親密。儘管費迪南德也出生在西班牙,但自1531年起,他就開始管理他兄弟在帝國的事務。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斐迪南也受到了改革宗的影響,他可能是神聖羅馬帝國有史以來最接近新教的皇帝;他一生名義上一直是天主教徒,儘管據說他拒絕在臨終前舉行臨終儀式,但其他歷史學家堅持認為他和他的兄弟一樣是天主教徒,但傾向於將宗教視為政治領域之外的東西。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
查理五世的退位在帝國與法國和荷蘭的外交關係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他將西班牙王國分配給費利佩時。在法國,國王和他們的大臣們對哈布斯堡的包圍感到越來越不安,他們從德國邊境地區,甚至從一些新教國王那裡尋求盟友,反對哈布斯堡的霸權。在荷蘭,菲利普在西班牙的升遷引發了特殊的問題;為了和諧、秩序和繁榮,查理沒有阻止宗教改革,而是容忍了高度的地方自治。作為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和嚴格專制的親王,費利佩對荷蘭人奉行侵略性的政治、經濟和宗教政策,在他成為國王后不久導致了荷蘭人的叛亂。費利佩的激進反應意味著西班牙哈布斯堡的軍隊或其雇傭的軍隊佔領了大部分的上省,西班牙軍隊和物資在所謂的西班牙路線上不斷地起起落落,從義大利北部穿過勃艮第的土地,往返於佛蘭德斯。
退位並沒有自動使斐迪南成為神聖的羅馬皇帝。查理於1556年1月退位給他的弟弟費迪南;然而,由於冗長的辯論和官僚程序,帝國議會直到1558年5月3日才接受退位(從而使其合法有效)。到那時為止,查理依舊繼續使用皇帝的頭銜。

政府


斐迪南保留在匈牙利西部邊陲的統治權,後來被稱為匈牙利王室。作為奧地利、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王國的統治者,斐迪南採取了中央集權政策,並與當時的其他君主一樣,建立了一個絕對君主政體。1527年,他登上王位后不久,就出版了他的世襲領地憲法(Hofstaatsordnung),並在普雷斯堡(Pressburg)為匈牙利、布拉格(Prague)為波希米亞、布雷斯勞(Breslau)為西里西亞建立了奧地利式的機構。1559年,來自這些領域貴族的反對迫使他承認這些機構的獨立性,不受奧地利維也納政府的監督。
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
奧斯曼帝國入侵匈牙利后,塞克斯費埃爾瓦爾(Székesfehérvár)這座傳統的加冕誠實被土耳其佔領。因此,1536年匈牙利議會決定在普雷斯堡設立一個新的國王加冕典禮地點和議會會議地點。斐迪南提議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議會應該召集並與奧地利議會一起舉行辯論,但所有黨派都拒絕這樣的創新。
1547年,斐迪南下令波希米亞軍隊向德國新教徒發起進攻,波希米亞的貴族開始反抗費迪南德。鎮壓起義后,他採取了限制波希米亞城市特權的報復措施,並引入了一個新的皇家官員官僚機構來控制城市當局。斐迪南是反宗教改革的支持者,並幫助領導了天主教對他所認為的新教異端浪潮的反應。例如,1551年他邀請耶穌會士到維也納,1556年到布拉格。最後,在1561年費迪南德恢復了布拉格大教區,這是以前由於新教徒的成功而被清算。
斐迪南德死在維也納,他葬在布拉格的聖維圖斯大教堂。

家庭成員


斐迪南在1521年5月25日與波希米亞兼匈牙利國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兒安娜結婚,這樁婚姻使波希米亞與匈牙利兩國成為哈布斯堡王朝領地。他們一共育有15個子女,其中有13個活至成年:
伊麗莎白(1526-1545),1543年與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齊格蒙特二世·奧古斯特結婚,無子女。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1576),1548年與其堂妹,西班牙的瑪麗亞(查理五世和葡萄牙的伊莎貝爾長女)結婚,有十子六女。
安娜(1528-1590),1546年與巴伐利亞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五世結婚,有五子二女。
斐迪南二世(1529-1595),有兩次婚姻。第二次婚姻娶了外甥女安娜·卡泰麗娜·貢扎加(妹妹埃萊奧諾雷的女兒),他們的小女兒安娜是馬蒂亞斯皇帝之妻。
瑪麗亞(1531-1581),1546年與於利希-克萊沃-貝格公爵威廉五世結婚,有二子五女。
馬格達萊娜(1532-1590),修女,終生未婚。
卡塔琳娜(1533-1572),1553年與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齊格蒙特二世·奧古斯特結婚,無子女。
埃萊奧諾雷(1534-1594),1561年與曼圖瓦公爵古列爾莫·貢扎加結婚,有一子二女。
瑪格麗特(1536-1567),終生未婚。
約翰(1538-1539),夭折。
費迪南一世皇后,波希米亞與匈牙利的安娜。
費迪南一世皇后,波希米亞與匈牙利的安娜。
芭芭拉(1539-1572),1565年與費拉拉公爵阿方索二世·德斯特結婚,無子女。
卡爾二世(1540-1590),1571年與其外甥女(其二姐安娜長女)巴伐利亞的瑪麗亞·安娜結婚,有六子九女(包括斐迪南二世)。
烏爾蘇拉(1541-1543),夭折。
海倫娜(1543-1574),終生未婚。
約翰娜(1547-1578),1565年與托斯卡納大公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結婚,有二子六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