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依圖

莽依圖

莽依圖(1634—1680年),兆佳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朝著名將領。三藩之亂爆發之後參與平定叛亂。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廣東打敗叛軍,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莽依圖與傅弘烈不和導致康熙帝譴責,留守戴罪立功。康熙十八年(1679年)與吳三桂的從孫吳世琮在梧州大戰,與傅弘烈合謀在桂林大破敵軍,克複桂林。

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予護軍統領之職。八月,在軍中逝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謚襄壯。

人物生平


早年征伐

兆佳·莽依圖,是滿洲鑲白旗人。父親武達禪在崇德年間跟從清太宗討伐明朝,攻打任丘、濟陽等地,並先行攻入這些城池,被清廷賜號“巴圖魯”,授予世襲的牛錄章京職務。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授予他太原城守尉之職。他去世之後,其子莽依圖襲職,進三等阿達哈哈番。順治十五年(1658年),莽依圖跟從征南將軍卓卜特南下貴州,自都勻到達盤江,大破南明將領李定國的軍隊。又率軍西進平定了雲南。
康熙二年(1663年),李自成的餘黨李來亨等佔據湖北茅麓山抗清,一直沒有攻下,莽依圖跟從靖西將軍穆里瑪攻克了茅麓山。凱旋之後被授為江寧協領。

剿賊湖廣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陷湖南,復從鎮南將軍尼雅翰攻岳州,炮擊寇艦,敗之七里橋。康熙十四年(1675年),吳三桂構廣西總兵馬雄叛,廣東十府失其四。尚可喜請兵,康熙帝命尼雅翰率師赴廣東,以莽依圖署副都統,駐肇慶。甫至,而可喜子之信已叛應三桂。
康熙十五年(1676年),吳三桂的大將范齊韓等逼肇慶,莽依圖潰圍出,且戰且走,還駐江西。聽說吳三桂將黃士標等攻信豐,亟率師赴援,遣奇兵出其背,與城兵衷擊之,賊大潰,遂會鎮南將軍覺羅舒恕解南康圍。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康熙帝命舒恕留兵守贛州,而授莽依圖署江寧副都統,代舒恕佩鎮南將軍印,帥師規復廣東,以額赫訥、穆成額參贊軍事。自南康進南安,再進南雄,吳三桂所遣守將皆出降,之信亦率藩屬歸順。莽依圖遂逾嶺進韶州,韶居五嶺脊,為贛、粵咽喉,賊所必爭。莽依圖以城北當敵沖,厚增土牆,夜則縋卒出城濬壕通水,並分兵斷廣州餉道。吳三桂的大將胡國柱、馬寶以萬餘人攻城,莽依圖屢擊卻之;乃扼河西斷我水運,又壁蓮花山發炮,女牆悉壞。會江寧將軍額楚赴援,莽依圖出城兵夾擊,破四壘,逐北至帽峰山,夜戰,大敗之。河西賊亦引去,餉運始通。莽依圖督軍追擊,破敵風門澳,斬二千餘級。下樂昌、仁化諸縣,乃還駐韶州。
時傅弘烈佩撫蠻滅寇將軍印,巡撫廣西,所將義兵五千人。莽依圖慮其力不支,遣副都統額赫訥將兵八千赴梧州佐弘烈,而之信不為具舟,師久不集。

大敗叛軍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莽依圖至平樂,圍城,寇水陸拒戰,引還中山鎮,與弘烈互奏糾,上兩釋之。莽依圖復還梧州,引咎請罷將軍,康熙帝切責之,命留任圖功贖罪。
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吳三桂的從孫吳世琮犯梧州,莽依圖與弘烈謀合諸軍分佈水陸,與戰,賊敗去,遂復桂林。吳三桂的大將馬承蔭以南寧來降,吳世琮自梧州敗歸,并力攻南寧。城幾陷,莽依圖方卧病,聽見了警報,督軍倍道赴援。賊悉銳依山列鹿角拒戰,莽依圖使額楚、額赫訥引前鋒兵衝擊之,而自與舒恕麾大軍進,預遣兵潛出山後斷歸路,盡殪之。吳世琮負重傷,以數十騎越山遁。南寧圍解。命進取雲、貴,莽依圖以承蔭雖降,心叵測,疏請暫駐南寧。康熙帝命簡親王喇布鎮桂林,莽依圖俟都統希福軍至,合兵謀進取。

病逝軍中

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護軍統領。馬承蔭果以柳州復叛,傅弘烈遇害。莽依圖軍進次宜賓,馬承蔭驅象陣迎戰,以勁弩射之,象返奔,賊陣亂,鐵騎乘之,遂大敗。馬承蔭復以柳州降。莽依圖疾益深,八月,卒于軍。
莽依圖母賢,嘗訓以不殺降,不掠民,莽依圖終身誦之,時稱“仁義將軍”。既卒,南寧人繪其像祀之。事平,朝議追論自平樂還梧州失律罪,當籍沒。上以莽依圖戰多,且不擾民,寬之,奪恩詔所加世職,以原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予其弟博和里。博和里曰:“兄平粵有功,上褒之,不可使吾子孫復襲此職。”乃撫其孫布瞻阿繼襲。乾隆元年,追謚襄壯。

家族成員


父親:兆佳·武達禪
孫子:兆佳·布瞻阿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四·列傳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