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侄書

與三侄書

《與三侄書》是一首由清代作者顧炎武所作的散文。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與三侄書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顧炎武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新正已移至華下(1)。祠堂書院之事(2),雖皆秦人為之(3),然吾亦須自買堡中書室一所,水田四五十畝,為饔飧之計(4)。
秦人慕經學、重處士(5)、持清議(6),實與他省不同。黃精(7)、松花(8)、山中所產;沙苑蒺藜(9),止隔一水(10),終日服餌(11),便可不肉不茗(12)。然華陰綰轂關河之口(13),雖足不出戶而能見天下之人,聞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險,不過十里之遙。若志在四方,則一出關門,亦有建瓴之便(14)。
今年三月,乘道途之無虞及筋力之未倦(15),出崤函(16),觀伊洛(17),歷嵩少(18)。亦有一二好學之士,聞風願交(19),但中土飢荒(20),不能久留,遂旋車而西矣(21)。彼中經營方始(22),固不能久留於外也。

作品註釋


(1)新正:新年的正月,亦指元旦
(2)祠堂書院之事:指準備建造朱熹祠堂和書院的事。在作者的《與李中孚書》中有提及。
(3)秦人:陝西人。陝西為古秦國地。
(4)饔飧(yōng sùn)早餐和晚餐。
(5)處(chǔ)士:不出仕的人,隱士。
(6)清議:公正的輿論。
(7)黃精:一種草本植物,根莖可入葯,古人認為食之可延年益壽。
(8)松花:松樹花粉,可食。
(9)沙苑:地名,又稱沙阜、沙海,在陝西省大荔縣南,洛河渭河之間,地多沙、草,宜畜牧。蒺藜:草本植物,果實可入葯。
(10)一水:指渭水,沙苑在渭北,華陰在渭南
(11)餌:食。
(12)茗:茶。此處作動詞。
(13)綰轂(gǔu):綰,系;轂,車輻所聚之處。比喻處於中樞地位,對各方面起聯絡、扼制的作用。關河:關,潼關,在華陰縣東;河,黃河,在華陰縣東北。
(14)建瓴(líng):“高屋建瓴”的略語。意為把瓶水從高屋脊上向下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建,傾倒。瓴,盛水瓶,一說即瓦溝
(15)虞:憂慮。
(16)崤(yáo):即崤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分東西兩崤,延伸黃河、洛河間。函:即函谷關,在河南省新安縣東。
(17)伊:伊水,在河南省境內。洛:洛河,在河南省境內,入黃河。
(18)嵩:嵩山,五嶽之一的中嶽,在河南省登封縣北。少:少室山,嵩山三峰之一。
(19)聞風:原意是聽到風聲、傳聞,此指聽到作者來河南,猶言“慕名”。
(20)中土:猶言“中原”,指河南。
(21)旋:回。
(22)彼中:那裡,指華陰。

作品賞析


這是作者遊歷、考察北方十幾年後,剛在陝西華陰定居時寫給家人的信。他簡略介紹了陝西的風土人情,尤其是分析關中形勢的一段,表明作者仍念念不忘“天下之事”,表現他身為遺民,壯心不已。

作者簡介


少年時放棄科舉,講求經世之學,曾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的鬥爭,很有名氣。清兵南下時,他又參加了崑山一帶人民的抗清起義,明亡后,拒不出仕,遍游華北,結交志同道合之人,念念不忘恢復明朝。晚年卜居華陰,專心於學問,著作豐富,是明清之際的著名思想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