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關中的結果 展開
關中
關中盆地:平原、谷地、丘陵
關中指渭河一帶的盆地,居晉陝盆地帶的南部,包括陝西省秦嶺北麓渭河平原(即關中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平均海拔約500米,其北部為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盆地(安康盆地)、秦巴山脈(秦嶺—大巴山脈),為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面積47611.2km2,主要地形為多級黃土台塬及山前丘陵,盆地邊緣有少量斷續分佈的低山。川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有的地方灌淤土層厚達數十厘米,以堆積作用為主。台塬塬面高出河床100~400m,經過長期流水沖刷,塬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割切而變得相當破碎。較完整的塬地,塬面廣闊,地面比較平坦,侵蝕微弱。多數塬面,由於長期耕種施用土糞,形成了獨特的婁土,有不同程度的面蝕。
渭河丘陵是區域里的小山,所佔分量並不突出。
炎黃子孫的起源地區
關中地區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的起源地。黃帝與炎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因此,不管怎樣,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都是起源於陝西省關中地區的兩個血緣關係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名稱由來
陸遊:“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
繆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吾云:“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五千年歷史帝都之首。”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后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 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清 錢謙益《南征吟小引》:“關中警急,秉鉞者急需戡定之才,君(袁可立子袁樞)且奉簡書驅車以往。”
古時的“天府之國”
關中地處陝西渭南潼關以西到寶雞市寶雞峽以東的地區,即現在的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咸陽市和渭南、楊凌一帶地區。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自西周起,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前漢書》第40卷記載,張良建議劉邦定都關中時說:“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成都平原被稱為“天府”約在公元208年,諸葛亮所作的《隆中對》提到蜀地是“天府之土”,比關中稱“天府”晚了500多年。而把四川稱作“天府之國”最早見於陳子昂所寫的文章中,此時已比關中稱“天府之國”晚了800多年。從先秦到元明時期,關中地區都曾被稱作“天府”或“天府之國”,但清代以後,再也沒有人把關中地區與“天府之國”聯繫起來了。
關中[關中盆地:平原、谷地、丘陵]
過去結婚,儀式繁瑣。迎娶時,男方去7人(6男1女),拉著箱子,提著籃子,內裝豬肉5斤,公雞一隻,酒一瓶,紅帖一個,到女家後送上紅帖,女方以酒席招待。
新娘上花車,多由平輩兄長背到車上,鞋不著地,腳不沾土,上路后撒"路帖",(用紅帖紙剪成碎片邊走邊撒以之引路),女方家有送女客人,一般視親戚多少定人數。大多數在40~50人之間。花車到達男家時,大放鞭炮,再端一碗醋繞花車澆灑一圈,名為避邪。此時新郎出門迎車。
新娘下車後由執事人撒麥草節於新娘蓋頭布上,隨撒口中隨念:"一撒草二撒草,三撒媳婦下了轎";"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新娘下花車,踩著蘆席,由男方嫂子陪送到洞房。然後男方開早飯請親戚朋友吃臊子面。
中午時分,幾聲炮響之後,新媳婦在嫂子陪送下,行至堂前,行拜堂禮。一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四拜親戚服友。拜完堂即開午飯,以酒菜為主。
飯後,新郎新娘進人洞房,由一位能說會道的中年婦女鋪床,邊鋪邊說:"鋪床鋪床,兒孫滿堂,先生貴子,後生女郎;富貴雙全,永遠吉祥。"
現在結婚,儀式大大簡化。男方帶上紅包(內裝多少不等的錢),用車去接新娘子。經過一番熱鬧的媳鬧,新娘和女方客人來到男方家裡,然後舉行"文明婚禮":放鞭炮,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向雙方父母,來賓鞠躬,雙方家長,來賓講話,新人介紹戀愛經過,送新人入洞房等。
大家喜歡在新人介紹戀愛經過時,故意提出一些刁鑽古怪、引人發笑的問題讓回答,使氣氛更加歡樂熱烈。結婚三天後,新娘要回娘家,稱為回門。由新郎陪同,提一籃子20個禮饃。中午吃飯時,嫂子身份的婦女故意刁難新郎,第一碗臊子面做得十分咸,放在新郎面前,老實的端起就吃,再咸也得硬著頭皮吃下去,而機靈的便會找話題把這一碗遞給岳父。
岳父一吃感到很咸便叫女兒端走,嫂子的計謀也就落空了。吃完飯,村裡婦女開始耍女婿。那些嫂子,每人手裡拿一草圈往新郎頭上套,新郎既要親熱地笑,也要機智地躲。老實的,往往頭上能套四五個。這個風俗帶有檢驗新郎是否聰明伶俐的目的。
關中地區的童謠和民謠
陝西,簡稱秦,分為陝南、陝北和關中三個部分,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黃土地上,由於氣候、地貌、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陝西人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特別是陝西的方言得天獨厚、博大精深,從這些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古老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以領略今人溢於言表的真實情感。而陝西的民歌和民謠長久以來廣泛地流傳於老百姓中間,有詼諧幽默的、有勸人為善的、有針砭時弊的,有傳情達意的,這些民歌民謠以陝西方言為載體,是陝西民風、民俗的集中體現。
關中地區位於平原地帶,物寶風華,人傑地靈。民歌民謠也異彩紛呈,搖曳多姿。在內容上,主要有稚趣盎然的兒歌、反映時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謠、反映現實生活、針砭時弊的民謠、反映婆媳關係的民謠、反映婚姻愛情的民謠、反映地方風光和物產的民謠等等,在形式上,有的簡明扼要、詼諧幽默,有的針砭時弊,語言辛辣,有的充滿感念,熱情謳歌,有的娓娓道來,蕩氣迴腸,有的一問一答,有的低聲傾訴。在表現手法上,多採用身邊的人或事、動物或植物來深刻的時代變遷的內容,
(一)稚趣盎然的兒歌
這些兒歌主要以自然景物或者動物為主體,詼諧幽默,朗朗上口,含義簡明,便於傳頌。例如,以動物為主體的:
猴娃搬磚頭
猴娃猴娃搬磚頭,砸了猴娃腳趾頭。猴娃猴娃你不哭,給你娶個花媳婦。娶下媳婦阿達睡?牛槽里睡。鋪啥呀?鋪簸箕。蓋啥呀?蓋篩子。枕啥呀?枕棒槌。棒槌滾得骨碌碌,猴娃媳婦睡得呼嚕嚕。
屎巴牛點燈
屎巴牛點燈,點出先生。先生算卦,算出黑娃。黑娃敲鑼,敲出她婆。她婆碾米,碾出她女。她女刮鍋,刮出她哥。她哥上櫃,上出他伯。他伯碾場,碾出黃狼。黃狼挖棗刺,挖出他嫂子。
"阿達"在陝西話中意思為:哪裡。"屎巴牛"即屎克郎。上一首以廣大兒童喜歡的猴子為主人公,在一問一答中憨態可掬。第二首中利用一連串的勞動動作,利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引出一大串人物。
再如這兩首,都是以兒童們喜歡的吃食為線索展開的:
籮籮面面
籮籮,面面,殺公雞,擀細面。婆一碗,爺一碗,兩個小伙兩半碗。
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穿新衣,戴新帽,吃白饃,砸核桃。
還有以自然景物為題展開的:
月明夜
亮晃晃
月明夜,亮晃晃,開開城門洗衣裳。洗得乾乾淨淨的,捶得邦邦硬硬的,打發哥哥穿整齊,提上饃籠走親戚。
此外,有些兒歌還寓教於樂,告誡孩子們不要亂跑、要孝敬老人、要有羞恥之心等等,具有傳統教育色彩。如下三首:
誰跟我搖尾巴
誰跟我,搖尾巴,一腳踢到溝底下。溝底下,有狼哩,把娃嚇得胡牆(藏)哩。
羞,羞,把臉摳
羞,羞,把臉摳,摳下渠渠種豌豆,人家豌豆打一石,咱家的豌豆沒見面。
咪咪貓,上高窯
咪咪貓,上高窯,金蹄蹄,銀爪爪,上樹樹,逮雀雀(qiao qiao),逮下雀雀喂老貓。
教子歌 乖娃娃,倩娃娃,我娃要聽媽的話:"吃饃不可掉花 花,吃飯莫要剩巴巴,走路不要踏莊稼,玩耍不要打和罵,牆上
莫要胡亂畫,對人莫要說謊話。"倩娃娃,乖娃娃,這樣娃娃人人 誇。
拍手歌 你一我一,殺狗勸妻;你兩我兩,錯斬李廣;你三 我三,寇準陞官;你四我四,岳母刺字;你五我五,庵堂認母;你
六我六,龜山藏舟;你七我七,霸王別姬;你八我八,狀元祭塔;你九我九,貴妃醉酒;你十我十,遊玩西湖。
搖籃曲 羅羅面面,油饃串串,豬肉扇扇,蜂蜜罐罐,我娃 是個福蛋蛋,福里生,福里長,共產黨領導把福享。
乖乖睡睡 貓推圍圍(磨盤)狗點燈燈 老鼠哭的害眼疼
洗衣裳月亮爺,明晃晃,我在河裡洗衣裳,洗得白,捶得
光,打發娃娃上學堂,讀詩書,寫文章,一考考上狀元郎,喜報 送到你門上,你看排場不排場。
親家母 親家母,你來啦,端個板凳你坐下,咱倆說說家常 話:"自從你女到我家,由十七,到十八,頭不梳,臉不洗,一天
到晚睡得美。叫你娃,洗個碗,她拿碗去叫狗舔;叫你娃,洗個鍋,清鼻流到鍋耳朵;叫你娃,倒個灰,坐到糞堆就捉虱;叫你 娃,看個磨,坐到磨坊就睡著。"
月亮爺,丈丈高,騎白馬,拿腰刀。腰刀長,殺個羊。羊有血,殺個鱉。鱉有油,炸個麻花哧嘍嘍。
關中方言,屬北方方言西北方言區。它和普通話比較,語法結構和大部分字音基本相同,腔調多有變異,發音較普通話咬字重、聲短促,調低沉。關中方言辭彙中保存不少古語,如吃飯為“咥”,差一點兒為“玄乎”,說話叫“言傳”,合適叫“諂”,抽時間為“刁空”,春節文娛活動為“社火”,衣服為“衣裳”等。關中方言辭彙中有不少特殊辭彙。如叫虹為“降”(jiang),冰雹為“冷子”,太陽叫“日頭”,天旱為“天干”,今日為“今個”,後天為“後日”,一段時間為“一向”,一會兒為“一時時”,叫公豬為“伢豬”,母豬為“草豬”,蟈蟈叫“螞蚱”,蟋蟀叫“蛐蛐”,蚯蚓叫“曲伸”。喜鵲叫“鴉鵲”,麻雀叫“搜子”,玉米叫“包穀”,紅薯叫“紅苕”,廁所叫“茅子”,宅基地叫“莊子”,熱水瓶叫“電壺”,剩飯叫“燙飯”,煎餅叫“薄餅子”,饅頭叫“蒸饃”,花捲叫“油旋饃”,吃早點叫“打點”,吃零食叫“吃零碎”,吃晚飯叫“喝湯”,遊玩叫“逛”,在近門之戶間游叫“串門子”,也稱“游門子”,乘涼叫“歇涼”,大小便叫“解手”,說閑話叫“諞閑傳”,收拾叫“拾掇”,追趕叫“攆”,故意和人爭執叫“抬杠”,指示較遠的處所為“哪達”指示較近的處所為“烏達”,這裡為“這達”,上面為“上頭”,下面為“底下”,裡面為“里首”,外面為“外頭”,怎麼樣為“怎個向” ,差一點兒為“爭點點”,難對付為“難纏”,不講情理為“麻眼”,有問題為“麻達”,騙人為“哄人”,低下為“低耷”,有意作弄別人為“失弄”,好為“嘹”、“嘹的太”,“嘹扎啦”,實在為“瓷實”,聰明為“靈醒”。口語中肯帶“AA”字。在稱謂方面,稱丈夫為男人、掌柜的,稱妻子為女人、屋裡人,農民為鄉里人,伯父為伯,伯母為老媽,叔父為叔,也稱大大,後輩為後人,祖先為先人,夫妻倆為兩口子,坐不住的人為尻子尖,什麼也不怕的人為愣娃,二杆子,腦子不健全的人為不夠成、瓜娃,小偷為賊娃子、綹娃子,調皮鬼為拐蛋,無志氣沒本事的人為A囊鬼,做事不踏實的人為溜光錘,不講道理的人為麻糜子,輸理者為丟子筍。關中人忌諱說人不夠成,二杆子、楞A、灰錘、爬灰等。關中諺語、俗語很多,並有特色,僅舉一些例子:蒸饃省,烙饃費,撕疙瘩擀麵賣了地。媳婦好與瞎,一半看婆家。樹長天高,葉落歸根。雪怕太陽草怕霜,過日子怕的瞎鋪張。寧伸扶人手,不張陷人口。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不懂裝懂,永世飯桶。活著孝順吃一口,勝過死後獻一斗。會說話的想著說,不會說話的搶著說。越吃越饞,越坐越懶。早起早睡,精神百倍。喝開水,吃熟菜,不拉肚子不受害。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結婚太早,悔恨到老。只顧眼前,日後作難,精打細算,錢糧不斷。還有一些頗有地方特色的歇後語,如:背著兒媳婦朝華山——出力不討好;麥桿吹火——小氣;蒸饃打狗——有去無回;南院內的叫化子——嘴頭高;帽根梢上拴辣子——耍紅人。
關中經濟區的誕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不斷走向縱深的產物。
上世紀80年代看珠三角,特區興起,港商北上,依託廉價勞動力與加工製造業,“世界工廠”美名崛起為其留下華彩篇章。
上世紀90年代看長三角,浦東揚帆,資本雲集,上海老工業聯通江浙經濟腹地,風雲際會中遠東第一城市舊夢重現。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環渤海經濟圈快速成長,拉起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關中平原
關中盆地南倚秦嶺,北界“北山”。介於陝北高原與秦嶺山地之間。西起寶雞峽,東迄潼關港口,東西長約36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39064.5平方公里。關中盆地是由河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的,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機耕、灌溉條件都很好,是陝西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號稱“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類型是河流階地和黃土台塬。渭河橫貫盆地入黃河,河槽地勢低平,海拔324~600米。從渭河河槽向南、北南側,地勢呈不對稱性階梯狀增高,由一二級河流沖積階地過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級或二級黃土台塬。階地在北岸呈連續狀分佈,南岸則殘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應的多級階地。寬廣的階地平原是關中最肥沃的地帶。渭河北岸二級階地與陝北高原之間,分佈著東西延伸的渭北黃土台塬,塬面廣闊,一般海拔460~800米,是關中主要的產糧區。渭河南側的黃土台塬斷續分佈,高出渭河約250~400米,呈階梯狀或傾斜的盾狀,由秦嶺北麓向渭河平原緩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陽郭原,華縣的高塬原,華陰的盂原等,目前已發展成林、園為主的綜合農業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