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水

軒轅黃帝的成長地

姬水,傳說中軒轅黃帝炎帝的成長地(黃帝以姬水成),出自《國語·晉語》:“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

姬水所在地望,史無明載,有新鄭潩水、武功縣漆水河[3]等多種說法。

黃帝部落出自華胥氏。據史載,黃帝出於少典,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而以姬為姓。

人文歷史


經過當代史學家和考古界考證,姬水是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始祖山下的潩水。上古時代,黃帝出生於有熊(今河南新鄭),乃有熊國君少典與有蟜氏之子,有熊氏族之墟,都城就在有熊國,今河南鄭州新鄭境內。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黃帝取得適合淺耕的中原地區,建都於有熊,開啟了華夏的新篇章。
黃帝與炎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的史料。
姬水是源出河南鄭州的姓氏。姬姓源於華夏始祖黃帝。《國語·晉語四》載:“昔少典娶於有嶠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又說:“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蒼林氏同於黃帝,故皆為姬姓。”姬水在今河南鄭州新鄭市城外始祖山下,又稱陰水,后改為*1水。清順治十六年《新鄭縣誌》亦載:黃帝“生於軒轅丘,因名之。……國於有熊,故號有熊氏。長於姬水,又以姬為姓。”軒轅丘在今新鄭境內,有熊即今新鄭一帶。相傳黃帝有兩個兒子繼承了他的姓氏,其後繁衍下來,並從姬姓又衍分出198個姓氏。現代姬姓人口並不太多,河南省鄭州市各縣市區雖然都有分佈。
河南省新鄭市古為有熊國,是古黃帝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出生於新鄭北關的軒轅丘,長於姬水河畔,黃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帶領先民肇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

考古研究


河南新鄭潩水
姬水河出自始祖山中,向東流過河南新鄭市,經過河南長葛市流人潁水,再一匯人淮河。姬水著稱中華之源。據說天元部落時代,盤古氏就居住在姬水河邊,到有熊氏部落時代,有熊國君少典及次妃附寶攜帶軒轅常居姬水,故軒轅又稱姬姓。
姬水河一直沿用到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姬子房(張良)在博浪沙謀刺秦王政不成后,逃往下邳,改名張良。秦始皇為此大索天下,大殺姬姓。據《漢書·張良傳》載,張良一家被殺死者多達300多口,張良的弟弟被殺后,竟無人敢去收屍。姬姓遭到大抄殺時,沿姬水河一帶的姬姓改為張姓,姬水河名同時也改名潩水河。張姓已成為新鄭一大姓,特別是姬水河沿岸張姓最多:如今河南新鄭姬水河沿岸還有很多上古時代的歷史文化遺址。
(一)軒轅故里與姬水河的關係:上古時代,黃帝出生於有熊,乃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氏族之墟(都城),就在新鄭。《國語》說黃帝常居姬水,又為姬姓。姬水在哪裡?應從有熊氏族部落區域考察姬水。新鄭市古為有熊氏之國,河南省新鄭市境內現有五道河流(雙河[古洧水]、黃水河[古溱水]、潩水河、梅河、潮河),在這五道河流中,潩水河上下22.5公里,有黃帝文化遺址和黃帝文化祠廟遺跡10多處。其中心地帶就在自然山黃帝飲馬泉和少典祠一帶。《天下名勝志》和《山川志》記:“自然山黃帝飲馬泉,在河南省新鄭市西南25里。”據當地人們傳說,軒轅黃帝為戰勝蚩尤,曾在自然山沿河兩岸,長22.5公里的地方作戎馬根據地。黃帝命風後為大將,研製兵法,製造干戈、弓箭,造指南,裝戰車,練兵聚將。相傳,指南車的發明就在自然山。當地漁民反映:至今凡駕駛鐵皮船行走到自然山前,船身下沉,前進難行,水下有吸引力,即為磁石造指南的佐證。
自然山、潩水河與黃帝故里、故都相距12.5公里,又有大量的黃帝活動文化遺跡。這就證明,潩水和軒轅故里、故都的關係是密切的,連在一起,潩水應是姬水。
(二)少典活動遺跡與姬水的關係:
少典,古傳為有熊國君。“黃帝者,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在河南新鄭,歷代文獻多有記載,史無爭議。姬水河中上游,在自然山一帶,古來就有少典祠。少典祠古稱“太古祠”,又稱“太古爺廟”,出自春秋之前。古代相傳,這裡是少典帶領軒轅常居之地。
(三)姬水——潩水之變化:
文字學家認為,從“潩”字來說,是變的意思,不是原意。加上三點水,就說明這道河不是原名,而是更換了名字。
潩水原名◆水,在母系氏族時代,以女為主,“◆”字加女字為“姬”,所以潩水為姬水。到了父系氏族時代,姬字又去掉女字,加上三點水,改姬字為潩字,就變成了潩水河。何時更換名字?相傳秦滅韓之後。
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30年,秦王贏政按照李斯“遠交近攻”之略,首先攻佔韓國,奪取中原。當時韓王安軟弱無能,韓相國姬平奮力抵抗,但終因兵將懸殊,戰而無備,韓國都城(今河南新鄭)被秦軍佔領,相國姬平被秦王贏政所殺害。韓國不少有志之士,誓報滅國殺相之仇。最著名的便是博浪沙刺秦王贏政一事了。
公元前236年,姬子房(人稱姬大公子),胸懷興國雪恨大志,招募一位能使動百斤鐵錐的勇士,暗中跟蹤正去外地巡視的秦王贏政,趁秦王贏政過黃河北上之際,姬公子提前過黃河,隱蔽在博浪沙一帶(今河南原陽東南)。等到秦王贏政路經時,勇士突然跳出草叢,以鐵錐砸車,但僅砸中副車,未擊中秦王贏政。為此秦王贏政下令大索天下。姬公子見勢不妙,逃出博浪沙,隱居具茨山區,立志“拉長弓,找良機,滅秦王政”,故此改名“張良”。
秦王贏政後來了解到這一謀殺事件的真相后,便殘忍地殺害韓國臣民萬千。姬姓殺絕,姬水河由此改潩水,姬水一帶姬姓改張姓。至今,河南新鄭仍無姬姓,但新鄭境內,特別是姬水上下數十里,有張庄、湛張、姚張、溝張、桐樹張等數十個張氏村莊,張姓現有數萬人,在自然山南側還有姬河村名。
寶雞岐水
何光岳先生在《炎黃源流史》一書中說:“黃帝軒轅氏的居地為姬水,以姬為姓。姬與岐同音,即今陝西岐山縣南橫水河。則姬水、姜水相鄰,正合炎黃雙胞族之說。”三是認為岐水就是今之後河或湋河。古時人分段為河水取名,把上游的一條小流叫橫水,橫水與雍水匯合后,流經岐山南邊的一段叫岐水,流經姜氏城南的一段又叫姜水,實際上都是同一條河。而周人始祖母姜嫄所居之邰地也位於姜水的最下游——湋水入渭口。
張寶通:渭河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我們說中華文明是黃河文明,黃河文明實際上是渭河文明,因為渭河是古黃河的故道,古黃河就是從劉家峽經過天水寶雞西安出潼關到了三門峽,整個中華文明的主線全在渭河流域。從最早的人文始祖華胥氏母系氏族到女媧伏羲,再到炎帝黃帝,最後到了周秦漢唐,這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代表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主流。

歷史著作


《國語·晉語四》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水經注·渭水》雍水條所記述的:“雍水又東南流與橫水合,水出杜陽山,其水南流,謂之杜陽川。東南流,左會漆水,水出杜陽縣之漆溪,謂之漆渠。故徐廣曰:漆水出杜陽之岐山者也。漆渠水南流,大水注之,水出西北大道川,東南流入漆,即故岐水也。
淮南子》曰:岐水出石橋山,東南流。
《封禪書》曰:‘收龜於岐’。
《漢書音義》曰:‘岐,水名也,謂斯水也’。二川並逝,俱為一水,南與橫水合,自下通得岐水之目,俗謂之小橫水,亦或名之米流川,逕岐山西,又屈逕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陽而近西,所謂居岐之陽也。非其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稱矣。昔秦盜食穆公馬處也。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東注雍水。雍水又南,逕美陽縣之中亭川,合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