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滸鎮

福建省霞浦縣下轄鎮

下滸鎮,位於福建省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中部,北瀕三都澳,距縣城30千米。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該鎮位於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中段,東鄰長春鎮,西與北壁鄉接壤,北瀕東吾洋,與溪南、沙江鎮隔洋相望,南與西洋島隔海相對,是環三都澳中心的一個海濱城鎮,也是該縣南部沿海鄉鎮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是國家非常著名的海帶之鄉。

2017年,下滸鎮行政區域面積10268公頃。

截至2002年末,全鎮常住人口27545人。

轄1個社區、21個村委會:下滸社區、下滸村、前洋村、西岐村、柏溪村、柘陽村、赤壁村、三洲村、磺砂村、上沃村、文星明村、王家洞村、石湖村、留金村、金蟹村、延亭村、四斗村、山斗村、大安村、居安村、滸水村、外滸村。

歷史沿革


武周長安二年至宋元豐三年(702~1080年),延亭至石湖一帶沿海村落和下滸村以西境域屬連江縣,其餘境域屬安東鄉連海里。宋元豐四年起,境域分屬安東鄉連海、招賢里。元至清光緒年間,地屬五十一都、五十三都。清宣統元年至民國中期,境域屬大南(長春)區。民國25年,成立下滸、善良居(后改稱三洲)2聯保,隸屬第三區,下轄19保、211甲。民國29年,下滸、三洲聯保並為下滸鎮,轄下滸、三洲、蝦山、赤壁、善良、延亭、文通、流金、東澳、石湖、柏灣、池澳、燕宿、碧山、滸塘、柏溪16保。民國32年,撤銷下滸鎮,成立大南鎮,鎮公所駐下滸塘。民國34年,撤銷大南鎮,設東滸鎮,轄東壁、上岐、池澳、盤港、山斗、下滸、湖金、柘溪、延亭、赤壁、三洲11保。
1949年10月,廢東滸鎮建制,境域屬第二區。1950年,成立第七區,下轄11個鄉,其中境內(今下滸鎮境域內,下同)設下滸、三洲、赤壁、柏溪、延亭、石湖、居安、山斗8鄉。1956年2月,第七區改稱下滸區,共轄13個鄉鎮,其中境內設9個鄉鎮。1958年,撤銷下滸區,成立下滸人民公社。1959年,下滸公社共轄31個大隊,其中境內設下滸、滸水、柏溪、柘陽、王家衕、清水洋、石湖、石湖漁業、留金、金蟹、延亭、延亭漁業、赤壁、三洲、居安、長港、燕宿、山斗、四斗、外澳20個大隊。
1961年5月,下滸公社復為下滸區,共轄11個公社、64個大隊。其中境內設下滸、延亭、山斗、居安、三洲、赤壁、柘陽7個公社,下轄42個大隊。1966年10月,下滸區再改為下滸公社。1984年,下滸公社改為下滸鄉。1986年7月,撤銷下滸鄉,分設下滸鎮、北壁鄉,下滸鎮轄20個行政村、1個街道。
1990年,下滸鎮位於縣境南部東沖半島中段,東北與長春鄉毗鄰,西南連接北壁鄉,東及東南與海島鄉浮鷹、西洋島隔海相望,西瀕東吾洋、官井洋,行政區域84.5平方公里。境內設下滸、西岐、前洋、石湖、柏溪、王家衕、三洲、磺砂、上澳、赤壁、文星明、柘洋、延亭、金蟹、留金、四斗、大安、居安、滸水、九斗洋20個行政村和1個下滸街道,下轄202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小組、107個自然村。鎮人民政府駐下滸村松柏山。

自然資源


下滸資源富饒,物產豐富。全鎮有耕地面積1.6萬畝,灘塗面積3.29萬畝,境內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甘薯,主要經濟作物為茶葉、豌豆、花生等。此外,居安的芭蕉、赤鐾的芹菜苗和赤壁梨更是遠近聞名。這裡水產品琳琅滿目,海帶、掛蠣、八腳魚、大黃魚、螃蟹、蟶、花蛤、白蠣魚、石斑魚等都是應有盡有。

行政區劃


轄1個社區、21個村委會:下滸社區、下滸村、前洋村、西岐村、柏溪村、柘陽村、赤壁村、三洲村、磺砂村、上沃村、文星明村、王家洞村、石湖村、留金村、金蟹村、延亭村、四斗村、山斗村、大安村、居安村、滸水村、外滸村。

經濟


下滸全鎮陸地面積8.4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2公里。村落沿內外海岸線分佈,總人口3.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000多人,以畲族為主)。全鎮地處沿海,地勢較低,以丘陵為主,境內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2℃左右,平均降水量1500mm以上,是以海洋經濟結構為主的鄉鎮之一。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09億元,財政總收入61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38元。

交通


下滸水陸交通便利。霞浦縣城往下滸鎮公路里程68公里,一小時即達。同時,寧德至下滸豪華快艇只須30分鐘,又可飽覽三都澳,東吾洋上別具一格的海上田園景觀。

人口民族


截至2002年末,全鎮常住人口275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