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梁遺址
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景點
國保單位泥河灣舊石器遺址群之小長梁遺址於1978年被挖掘發現,為距今136萬年的更新世早期地層和遠古人類遺址,震驚世界。
遺址共發掘出土石器1000餘件,對我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研究以及探討華北地區小石器傳統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古人類活動最北端的見證,小長梁遺址被攜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第一階。
在。1978年後,相繼在這裡的湖成地層(距今100萬年)中,發現大量石製品和三趾馬、古菱齒象等古動物化石。石製品以火成岩、燧石、玉髓等為原料。石器工具類型有邊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鑽具等。這些石器尺寸小,屬輕型傳統工
撥開浮土,綠泥岩是藍綠的
遠眺小長梁剖面
但是,在步日耶研究上述材料的同時,另一位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也在中國看見過這些標本,卻不同意步日耶的論點,認為不是人工的痕迹,寫了一篇發駁的文章,也同時刊登在同樣的雜誌上。這兩位專家的爭論,曾引起人們的很大興趣,但由於一時之間找不到更多的材料參加討論,這件公案也就慢慢地被學術界遺忘了。
小長梁遺址
1978年8月21日,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第四紀組的研究人員又進入泥河灣盆地考察,於陽原縣官廳村的小長梁找到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泥河灣組"下部的地層中,稱之為小長梁遺址。
美國伊里諾斯大學教授卜普在小長梁考察
研究者從這個遺址中認為,肯定有人在此活動,只可惜尚未發現人類骨骼的化石。至於遺址的年代,經古地磁的測定,泥河灣組的頂部年齡為150萬年前,底部為300萬年前,遺址的層位定為243萬年--255萬年之間,大體來說,250萬年左右,這就是目前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文化的遺址。根據石器的分析,當時人類已有語言,不然技術傳授會有困難。
1981年,在小長梁對岸的東谷坨又發現了一處面積極大,遺物豐富的石器地點,距今100萬年,說明當時在東北已有很多人類活動了。
小長梁遺址
山上只是一些簡單的建築,而遺址卻在坡下。簡單地說,那只是一個剖面,一個外行看不懂有任何意義的地層剖面,但對專家來說,許多代表遠古印痕的化石正是從這裡出土的,所以這裡也成了古生物化石和泥河灣地層標準剖面。
小長梁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