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

米里設計局研發的軍用直升機

米-28武裝直升機(俄文:Ми-28 Yдарный Bертолёт,英文:Mi-28,北約代號:Havoc,譯文:浩劫),是蘇聯一型單旋翼帶尾槳縱列雙座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

米-28武裝直升機使用了大量先進技術,成為了蘇軍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可直接用安-22和伊爾-76運輸機運輸到指定作戰地區,它的結構布局、作戰特點都與西方流行的設計,尤其與AH-64相似,因此被西方戲稱為“阿帕奇斯基”。

米-28武裝直升機由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1980年開始設計,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廠生產,原型機1982年11月10日首飛,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1996年,米-28H、米-28N原型機分別於8月及10月成功首飛。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AH-64武裝直升機
AH-64武裝直升機
越南戰爭,始展AH-1武裝直升機,蘇聯軍方隨後就向米里設計局卡莫夫設計局提出了為陸軍研製新型武裝運輸直升機的任務。1968年5月,米里設計局和卡莫夫設計局的武裝直升機模型參加了軍方舉行的招標活動。前者提供了米-24立即得到了軍方的支持和撥款。1970年首批米-24開始裝備蘇聯陸軍航空兵和當時的華約組織國家軍隊。
,-武裝升越南佳,提研製、存、遂務武裝升計劃。
,提“武裝升計劃”(),武裝升伴隨隊提供火支援首務,考慮彌補固翼攻擊反坦足,消彌歐陸北約國家相對於華約國家在陸軍裝甲武力數量上的巨大劣勢,定義為一種能攜帶反坦克導彈、格外注重獵殺硬性目標與多目標接戰能力的專業反坦克武裝直升機。
米-28全尺寸實體模型“01號”
米-28全尺寸實體模型“01號”
1973年6月,美國陸軍宣布休伊與貝爾的設計通過概念設計階段,接著撥款給雙方各製造兩架飛行測試原型機與一架地面靜態測試機進行進一步的競爭。休斯的概念機編號為Model-77,軍用編號YAH-64;貝爾的設計則為Model-409,軍方編號YAH-63,雙方的原型機都從1975年9月起展開試飛。經過激烈的競爭,美國陸軍在1976年 12月10日宣布YAH-64獲勝,並賦予其AH-64的正式編號,成為美國陸軍繼AH-1系列之後第二種專業的武裝直升機。
1976年12月16日,蘇聯政府在了解到AH-64的情況后,要求兩家直升機設計局研製新型武裝直升機。在最初的競標活動中,米里設計局的米-28A設計方案戰勝了卡莫夫設計局的卡-50設計方案。但之後形勢的發展卻使米-28的從軍之路一波三折。蘇聯軍方雖然選擇了米-28A,但沒有答應立即撥款,這也使得卡莫夫設計局看到了希望,開始研製卡-52武裝直升機

建造沿革

1982年11月10日,米-28 012號原型機順利首飛
1982年11月10日,米-28 012號原型機順利首飛
1980年,米-28開始設計,1981年6月,米-28的初步設計(產品280)通過審核。1982年11月10日,古爾根·卡拉佩特延和維克多·崔干科夫駕駛第一架米-28原型機012號首飛。同年12月19日,同一機組駕駛原型機做了首次航線飛行。012號原型機沒有觀瞄設備和其他一些系統,僅被用於基本試飛。
1984年,美國國防部在蘇聯軍力報告中首次提及米-28,並且在1985版的報告公布了直升機的想象線圖。
1987年,米-28開始投入使用,但是蘇聯軍方在1987年12月又做出了如下裁決:中止米-28A的研製工作,繼續卡-50的研製工作。在中止米-28A直升機研製后,蘇聯空軍隨後做出決定,責成米里設計局繼續改進米-28A,蘇聯空軍認為:“儘管米-28A存在致命弱點,但是要取消它是不可行的。”蘇聯空軍的這一決定實際上將處於死亡邊緣的米-28A拉了回來,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後來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
1989 年 米-28A 參加了巴黎航展
1989 年 米-28A 參加了巴黎航展
1988年1月7日,第三架原型機暨第一架米-28A原型機032號(產品286,北約代號“浩劫-A”)做了首次懸停飛行,該機12天後做了首次航線飛行。032號原型機安裝了全新的X型尾槳以及經過重新設計的發動機排氣管,經過改進的感測器,並在翼尖橢圓形整流罩內安裝了用於自衛的干擾彈發射器。第二架米-28A原型機042號略有不同,取消了夜間觀測系統的圓形小窗。
1989年6月,米-28A的032號原型機在巴黎布爾歇機場做了首次海外亮相。1990年,伊拉克曾和蘇聯政府簽訂了購買28架米-28以及按許可證生產米-28L的協議,但由於蘇聯的解體和海灣戰爭的爆發,該協議被終止。
1991年9月30日,蘇軍要求米里設計局開始研製代號“前衛-2”的米-28夜戰型,同時卡莫夫設計局也收到了研製“前衛-1”卡-50夜戰型的命令。於是米里設計局放棄了米-28A,集中精力發展米-28N夜戰型(產品294,北約代號“浩劫-B”)。但由於資金極為短缺,該機的發展相當緩慢。
第二架米-28原型機022號被用於武器測試
第二架米-28原型機022號被用於武器測試
1992年後,米-28原型少量生產,至2007年尚未批量生產或裝備部隊,米里設計局還曾提出一種傘兵/作戰改型,編號米-40 。米-28A 042號原型機和米-28N 014號分別參加了1993年和1997年巴黎航展。
1993年5月6日,卡拉佩特延和S·謝列金駕駛該機完成了首次筋斗機動,幾天後又完成了滾轉機動。第二架米-28原型機022號被用於武器測試,安裝了光學觀瞄轉塔,機鼻大型天線罩內有遙控反坦克導彈的數據鏈。轉塔兩側的圓形窗口內原定安裝紅外夜視觀測系統,不過最後沒有實現。
1995年10月,瑞典在武裝直升機選型中測試了米-28A 042號和AH-64“阿帕奇”,瑞典人打算購買20架武裝直升機,但後來因經濟原因而放棄。
1996年11月14日,第一架米-28N原型機OP-1(014號)首次懸停飛行
1996年11月14日,第一架米-28N原型機OP-1(014號)首次懸停飛行
1996年8月19日,俄羅斯首次展示了米-28N“夜間獵手/獵人” 。
1996年10月,米-28N完成了首次試飛。1996年11月14日,第一架米-28N原型機OP-1(014號)完成了首次懸停飛行,試飛員是弗拉基米爾·尤金和S·尼庫林。
1997年4月26日,同一機組駕駛原型機完成了首次航線飛行。1997年4月30日,米-28N在莫斯科郊外的米里直升機製造廠進行了首次正式飛行表演。俄軍方計劃在1999年初完成米-28N的飛行試驗,並將交給羅斯托夫直升機製造廠批量生產,但由於一些子系統特別是全新的主減速器遲遲無法交貨,014號原型機在試飛了幾架次后就被迫停飛,由於俄羅斯經濟原因,這一計劃遭擱置。

服役歷程

米-28直升機
米-28直升機
2001年5月28日,莫斯科米里直升機廠股份公司將繼續首架米-28N武裝直升機樣機的試驗,預計將進行700~900次飛行。羅斯托夫直升機聯合股份公司生產的第二架米-28N的樣機則將在2002年初開始試驗。第一架樣機暫時還沒有安裝機載雷達,預計年底將完成安裝工作。“拉緬斯克儀錶製造廠”聯合股份公司將提供機載無線電設備。據專家估計,研製和生產第一架米-28N試驗樣機的費用約為1億5千萬美元。而歐洲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約為1.5~1.7千萬美元,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單價為約3千萬美元,米-28N的價格預計不超過1.6千萬美元,具有一定競爭力。
2004年3月25日,改為由俄羅斯直升機公司製造的第二架米-28N原型機OP-2(024號)首飛。這架原型機具有新主旋翼葉片、周期變距盤和旋翼頭,並改進了發動機和燃料系統控制系統。
米-28N 是家族中最先進的型號
米-28N 是家族中最先進的型號
2002年4月24日,米-28N原型機014號在裝上VR-29減速器后恢複試飛。這種新型減速器取代了之前的VR-28,能承受更高的功率輸出。同年,014號參加了米-28N的國家驗收試飛。由於俄羅斯經濟不景,這一計劃遭擱置。
2002年6月,米-28N開始準備國家級試驗,俄羅斯新聞報稱試驗很成功。羅斯托夫直升機公司於是製造出第二架N型試驗型機。大約試驗一年後,便可作出該機是否可裝備陸軍航空兵並開始成批生產的初步結論。
2004年10月,莫斯科直升機廠領導在“俄羅斯武器”展覽會舉行的國家杜馬新聞發布會上宣布,2015年前俄羅斯武裝部隊將購買50架軍用戰鬥機米-28H(夜間型)。
2006年3月4日,米-28N的第一階段國家驗收試飛順利完成,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獲得俄羅斯國家試驗委員會批准,開始生產小批用於服役測試的預生產型米-28N直升機,至2015年空軍至少應該裝備50架。俄羅斯羅斯托夫公司還開始準備米-28NE(E代表英文Export,指出口型)直升機的批生產階段工作。
米-28NM原型(下)與米-28N在外形最大變化-機鼻的“鼻子”不見了
米-28NM原型(下)與米-28N在外形最大變化-機鼻的“鼻子”不見了
2006年5月,第一架批量生產的米-28N直升機已經完成工廠試驗,交俄羅斯武裝力量。新直升機是兩架試驗機中的一架,這兩架直升機已進入部隊試驗階段。試驗過程中將檢驗無線電子設備和火控系統。在工廠試驗過程中進行了若干次試飛,並進行了作戰發射,據研製者稱,試驗肯定了飛機的性能完全符合軍方的戰術技術要求。
至2007年夏,俄直已經製造了7架預生產型米-28N直升機(32-38號),供米里設計局和軍方進行測試,第一架32號在2005年12月27日首飛。
2007年9月8日,俄羅斯空軍總司令宣布,關於開始批量生產全天候攻擊直升機米-28N的文件即將簽署,已經下達了一系列米-28N訂單,總計191架。這些訂單分別是2010年的30架、2011年的70架、2015年的67架、2016年4月的24架(具有複式操縱系統的米-28UB教練型,除此之外與米-28N相同) 。
2008年1月22日,俄羅斯空軍在頓河畔羅斯托夫接收了頭兩架生產型米-28N(41和42號),裝備了托爾若克的第344評估和作戰換裝中心。隨後米-28N開始交付作戰部隊,陸續裝備了布瓊諾夫斯克的第387空軍基地(2009年3月)、科列諾夫斯克的第393空軍基地(2010年10月)、頓河畔羅斯托夫的第546空軍基地(現第16陸軍航空旅,2012年夏)、奧斯特羅夫的第15陸軍航空旅(2013年8月)、維亞濟馬的第378空軍基地(2014年) 。
2008年12月26日,米-28N第二階段國家驗收試飛順利結束,為服役掃清了障礙。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的米-28N生產線
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的米-28N生產線
莫斯科米里直升機工廠出現的米-28NM原型機
莫斯科米里直升機工廠出現的米-28NM原型機
2009年10月15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准許米-28N服役的總統令。米里設計局啟動了“前衛-3”項目,研製米-28NM(產品 296)改進型。該機將安裝“阿爾巴特”項目研製的新型BREO-28M(產品930M)航電套件,包括帶N025M雷達的BRLK-28雷達系統、OPS-28M“路徑-M”光電轉塔(曾考慮過卡-52的GOES-451M轉塔,但最後被否決)、SUO-280NM武器管理系統。該機還具有新的LSN-296激光導彈制導系統(不是米-28N的LD-294激光測距儀),可以引導新一代“旋風”和“菊花”雷達/激光波束雙重製導反坦克導彈,以及全新的LMUR導彈。機組將佩戴NSTsI-V頭盔瞄準和顯示系統。該機的全新自衛套件也正在研製中。米-28NM機身的變化較小,主要是換裝提高了高溫高原性能的VK-2500P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正由聖彼得堡的克里莫夫公司研製。此外還將安裝Aerosila提供的TA14-130-28輔助動力單元。米-28NM原型機改裝自米-28N/02-02 38號,已經完成首飛。米里設計局將在該機的基礎上研製米-28EM出口型。
2013年11月22日,在解決了米-28N在試飛中暴露的一些問題后,俄羅斯國防部宣布米-28N正式服役。俄國防部一度曾考慮過裝備米-28D簡化型(D代表白天),該機沿用米-28N的機身、發動機、旋翼和傳動系統,只是沒有安裝夜間感測器。
即將啟程,前往伊拉克的米-28NE
即將啟程,前往伊拉克的米-28NE
2013年,時任俄羅斯空軍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中將表示,俄空軍在2020年之前將獲得40-60架米-28UB教練型直升機,“每個部隊將裝備4-6架”。這表明俄羅斯的目標是裝備10個米-28空軍基地(團)。米-28UB(產品298)教練機原型機37號改裝自米-28N 02-01,該機於2013年7月中旬在頓河畔羅斯托夫完成首飛,機組是謝爾蓋·巴爾科夫和G·阿納尼耶夫。米-28UB的前座艙也安裝了操縱桿、地平儀和水平狀態指示器。前後座艙使用新的吸能AK-2005座椅取代了之前的帕米爾座椅,此外座艙還加寬140毫米。米-28UB保留了米-28N的所有任務系統。
2014年,伊拉克作為第一個米-28N的購買客戶,拿到了的首批直升機。
2016年3月,俄羅斯開始把米-28N部署在敘利亞戰場接受實戰考驗。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米-28直升機圖1
米-28直升機圖1
米-28武裝直升機放棄了米-24許多獨特的設計,例如能裝載8名步兵的運兵艙、氣泡形風擋等,最新型A具有超負載能力,機載光學瞄準系統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操縱性,任何一位技術不夠嫻熟的乘員都可以很快駕馭;機動性也很好,能夠做翻跟斗等動作;生存能力很強,駕駛座艙和機載設備可以抵禦敵防空火力的攻擊,完全符合西方關於“反坦克直升機的作戰標準”,在遠距離和十分複雜的地形,先敵發現和先敵打擊;還具有20-米以下的超低空突防能力。

機型結構

座艙
米-28 飛行員座艙
米-28 飛行員座艙
米-28武裝直升機採用串列/縱列前後駕駛艙布局,前駕駛艙為領航員/射手,後面為駕駛員。防護比較強,駕駛艙裝有無閃爍、透明度好的平板防彈玻璃,風檔和座艙之間的隔板均採用防彈玻璃。駕駛艙座椅可調高低,採用了能吸收撞擊能量的座椅,座椅兩側和後方均裝有防彈鋼板,其陶瓷板能經受任子彈的多次打擊,即使防護板被打碎,也容易在野戰條件下予以更換。米-28的教練型號採用了視野更好的座艙設計,但犧牲了防護性能。
結構
米-28武裝直升機採用單旋翼布局五片主旋翼設計,在機身中部裝有小展弦比懸臂短翼,前緣后掠,主翼盒結構用輕合金材料製造,前後緣採用複合材料。機身為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結構,機身比較細長。在駕駛艙四周配有完備的鈦合金防彈鋼板。兩片槳葉的尾槳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右邊,不可收放的后三點起落架。
旋翼
尾槳
尾槳
米-28直升機圖2
米-28直升機圖2
米-28的旋翼系統共有5片槳葉,採用半剛性鉸接結構,轉速242轉/分。採用具有有彎度的高升力翼型,前緣后掠,每片后緣都有全翼展調整片。材料為玻璃纖維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窩夾芯的凱芙拉材料組成。槳葉前緣有鈦合金防蝕條,槳轂也為鈦合金結構。其旋翼槳轂不需上潤滑油,旋翼系統的橡膠金屬結構取代了傳統的機械鉸接結構,自動傾斜裝置和尾槳上只有一個潤滑嘴;所以在維護方面比較方便、經濟。

動力系統

米-28直升機圖3
米-28直升機圖3
米-28武裝直升機採用兩台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短艙位於機身兩側短翼翼根上方。兩台發動機相互位置離得較遠,中間由減速器隔開,可以防止一彈擊中兩台發動機。在部件配置上也作了巧妙安排:讓不太重要的部件作為屏障,以遮擋和保護關鍵部件,這樣便可在不用防彈鋼板的情況下提高直升機的抗彈能力。兩台發動機進氣口裝有導流板,可排除砂石、灰塵和外來物,採用發動機引氣實現進氣道防冰,內部總油量為1900升,還可弔掛4個外部油箱。

機載武器

武器配置
米-28直升機機腹下的機槍
米-28直升機機腹下的機槍
米-28武裝直升機基本武器配備包括直升機頭部下方炮塔內有一門改進型2A42型30毫米機炮,備彈300發。該炮與BMP-2步兵戰車上的機關炮相似,生產方便。活動方位角為110度。能左右擺動100°,上仰13°,下俯40°,對空射速900發/分,對地射速300發/分;每側短翼掛架上總共可弔掛16枚AT-6無線制導反坦克導彈,以及兩個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米-28也可使用最新型的16枚AS-14反坦克導彈,射程為800至6000米,這些導彈不僅能攻擊敵方地面裝甲目標,而且還能破壞敵方的臨時火力點、指揮部等;執行反直升機任務時,可帶8枚空對空導彈,還有80毫米和130毫米火箭彈供選擇。
導彈
米-28N 和“攻擊”-V 反坦克導彈與火箭巢
米-28N 和“攻擊”-V 反坦克導彈與火箭巢
9М114導彈(北約代號AT-6/AT-9)是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該系列導彈為導管發射、光學跟蹤、無線電指令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彈頭部為聚能破甲戰鬥部,穿甲厚度750~900毫米厚。隨後為制導控制部分,在其外表面兩側各有1個彈出式舵面,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固體火箭發動機構成導彈的后艙段,4片緊貼彈體的矩形圓弧式尾翼位於尾部,飛離發射管時翼片彈出並高速旋轉,使導彈穩定飛行。彈體尾部裝有光學跟蹤用的發光管,供直升機或裝甲戰車射手對發射后的導彈進行跟蹤控制,無線電指令傳輸頻率為35GHz。在不發射時,導彈全部封裝在發射管內,用作導彈的儲存箱;在發射時,該發射管用作導向裝置,導彈出口速度55m/s,加速到350~400m/s,飛行最大射程時間為15s。整個封裝導彈的重量為46.5kg,其中導彈重量為35kg。只裝有採用紅外光學跟蹤的無線電指令制導,並沒有採用半主動激光末制導。
9М120(AT-12/AT-16)反坦克導彈是前蘇聯/俄羅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也是專用於空對地攻擊的新一代反坦克導彈,1990年開始服役,該彈在氣動外形布局和結構上,與9М114相似,均採用導管發射方式。但該導彈在發射管內的配置有所不同,彈頭露在發射管外,無扁平頭蓋。在內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用半主動激光制導取代無線電指令制導,故該彈頭部呈半球形,內裝激光導引頭,隨後為控制舵機,在其外表面兩側各有1片彈出式舵面,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聚能破甲戰鬥部位於中部,但穿甲厚度增大,達到900~1000mm。1台兩級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構成導彈的后艙段,4片緊貼彈體的矩形圓弧式尾翼位於尾端,飛離發射管時翼片彈出並高速旋轉,使導彈穩定飛行。在不發射時,導彈除頭部外均位於發射管內,用作導彈的儲存箱;在發射時,該發射管用作導向裝置。改進型導彈的封裝重量為60kg,其中導彈重量為45kg 。

航電系統

機頭圓形整流罩
機頭圓形整流罩
米-28武裝直升機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機上還裝有火控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光學瞄準系統、多普勒自動導航系統、晝夜目視系統和火控系統,機炮和制導導彈的發射由前駕駛艙控制,火箭發射由兩個駕駛艙分別控制;頭部圓形整流罩內裝有雷達天線,螺旋槳液壓油箱上裝有“弩”毫米波雷達,可探測隱身目標;尾部裝有紅外照相彈和箔條彈;此外,還裝有紅外抑制和紅外誘餌系統。

性能數據


機體參數
乘員2人
長度16.85米(不包括旋翼和尾槳),機身長14.3米,機身寬1.75米
高度4.81米(至旋翼頂部)
旋翼直徑17.20米
尾槳直徑3.84米
短翼翼展6.4米(包括翼尖掛架)
水平安定面翼展/
主輪距/
前主輪距/
旋翼槳盤/
空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1200-11400千克
外部載荷(帶瞄準系統)3640千克
動力系統
兩台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功率為2×1640千瓦(2230軸馬力)
旋翼轉速 242轉/分
槳尖速度 216米/秒
極限過載係數3/-0.5
最大飛行速度
35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26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5800米
懸停高度3600米(有地效)
航程470千米(最大油量)
續航時間2小時(最大油量)
作戰半徑240千米
爬升率18米/秒(海平面)
翼載荷51.1公斤/平方米
推重比0.39

衍生型號


米-28N 頂部的毫米波/厘米波雙波段雷達
米-28N 頂部的毫米波/厘米波雙波段雷達
米-28N吸收了米-28直升機的優點,有大推重比和較強的戰鬥生存力,最突出的是增加了能保證在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的各種設備,在夜間和惡劣環境下的戰鬥力大大提高,從而使米-28N成為全天候作戰直升機,其次還增大了所裝發動機的功率。
米-28N採用不可收放的后三點起落架,皆為單輪。座艙配備的防彈玻璃能承受直徑為12.7毫米子彈的直接射擊和直徑為20毫米的破片的衝擊,而且,包括主減速器在內的所有重要部件和系統都有防彈屏蔽。米-28N採用的乘員被動防護系統,包括帶有減震器的起落架,它能保障直升機在以每秒12米垂直速度緊急著陸時的生存性,這個指標和AH-64一致。
米-28N採用了兩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渦軸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為1864千瓦(2500軸馬力),使用全許可權數字電子控制系統,動力更大,為此還為其設計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減速器,可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實施戰鬥行動,並可在離地5米的高度超低空飛行,其它方面與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變,N型也可使用TV3-117-VK2500發動機。
米-28N攻擊直升機裝備的頂置毫米波雷達
米-28N攻擊直升機裝備的頂置毫米波雷達
米-28N裝備有自動跟蹤系統和多路通信系統,由於為它專門研製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雙波段雷達系統,並與信息系統配套,所以能在黑夜、甚至連微弱星光也沒有的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在液晶顯示器上,飛行員和武器操作員在黑夜也能看清航線上出現的障礙物,從而跟蹤和攻擊目標。雷達安裝在旋翼槳轂上能自由轉動的錘狀整流罩里,直升機不必飛出隱蔽物,只要將雷達伸出,讓其超過隱蔽物的高度,就能進行探測和攻擊,這與AH-64D“長弓阿帕奇”非常相似。該雷達還可以作為導航輔助裝置。此外還裝有微光電視、激光測距儀、頭盔目標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利用地球物理場進行極值曲線導航的高精度導航系統,能可靠地引導直升機飛行;地形跟蹤系統能保證直升機在複雜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貼地飛行,能及時規避危險的障礙物。米-28N具有很高的發現目標的概率,武器系統能快速進入發射狀態。
米-28N與“長弓阿帕奇”相比,在武器裝備和戰鬥生存性等綜合指標方面有優勢。它的出現直接推動了卡-50的改進,派生出了並列雙座、加裝雷達光電設備的卡-52。當然米-28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和AH-64相比機體大、重量大,機動性必然受影響;火控及機載武器水平與西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飛行員視野狹窄——這是俄羅斯設計傳統的弊病;設計上與卡-50相比沒有鮮明特點,甚至有些抄襲西方設計。最致命的問題是由於經費匱乏,該機無法批量生產裝備,技術停滯不前,競爭力隨著時間推移而急劇下降。
米-28N是米-28的改進型,配備了毫米波雷達。該直升機旋翼直徑17.20米,直升機長(無旋翼)16.85米,直升機高4.81米,直升機空重7000公斤,最大戰鬥載荷3640公斤。最大時速300公里/小時,最大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時,靜態升限3500米,動態升限5800米,最大燃料儲備的飛行距離460公里,最大燃料儲備的續航時間2小時,最大應用過載+3.0/-0.5。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米-28N彈藥基數可以有7種組合方案,其可以攜帶的彈藥包括:反坦克導彈,“針”式防空導彈,С-8火箭彈,С-13火箭彈和2А42機炮所使用的30毫米炮彈。同時,“攻擊”型反坦克導彈可以採用數種裝葯:串聯式聚能戰鬥部,用於對付裝甲技術兵器;芯型戰鬥部,用於殺傷空中目標;燃料空氣炸藥(爆震)戰鬥部,用於殺傷地面目標。
米-28N旋翼軸上方,裝有能自由轉動的錘狀整流罩,裡面裝有毫米波火控雷達。直升機不必飛出隱蔽物,只要將雷達伸出,讓其超過隱蔽物的高度,就能進行探測和攻擊,這種雷達不僅具有探測和火力控制的功能,而且還可以作為導航輔助裝置使用。N型裝備有自動跟蹤系統和多路通信系統。由於為它專門研製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雙波段雷達系統,並與信息系統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連微弱星光也沒有的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所配備的夜視鏡以人們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使用方便。此外還裝有微光電視、激光測距儀、頭盔目標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對觀察、識別、跟蹤目標和導航都大有幫助。

服役動態


米-28武裝直升機
米-28武裝直升機
1995年10月7日,俄空軍運輸航空兵的1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將1架編號為042的米-28A運抵瑞典魯爾卡空軍基地,目的是與美國AH-64一道參加瑞典軍方舉行的招標活動。根據瑞典軍方的要求,在對抗模擬演習中,米-28A要完成兩項對抗模擬演習科目:第一項是對己方裝甲部隊實施掩護;第二項是對戰場敵戰術目標實施突擊。瑞典軍方派出了STYV121主戰坦克和STYF90步兵戰車,扮演米-28A的掩護對象。對抗模擬演習在瑞典北方軍區的維傑利靶場進行。在對己方坦克和裝甲車掩護過程中,米-28A對敵RBS90近程防空系統和LVKV90 防空高炮以及JA-37“雷”戰鬥機實施攻擊。第一項對抗模擬演習科目的檢驗結果表明:米-28A的機載光學瞄準系統的作戰勝能很好。在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情況下,瑞典空軍飛行員可以熟練地對其進行操作,及時發現和捕捉目標,從最遠的距離對目標實施突擊。在第二項對抗模擬演習科目,即戰場敵戰術目標實施突擊的檢驗過程中,瑞典空軍飛行員駕駛米-28A在距敵坦克靶標900米時,採用空中懸停的方式發射了一枚9M114“突擊”型反坦克導彈。此外,在距敵坦克靶標470米時,米-28A以200公里/時的飛行速度,採用水平方投彈方式對距470米的敵坦克靶標發射了一枚9M12O“旋風”型反坦克導彈。實彈射擊的結果證明,兩枚反坦克導彈都準確地命中了敵坦克靶標。隨後,瑞典空軍飛行員又駕駛米-28A,分別以160和220公里/時的飛行速度,採用水平方投彈方式,對距離2000和4000米的地面目標發射了S-8KOM火箭彈。結果證明,火箭彈的密集度良好。此外,在一次發射火箭彈時,米-28A的一台渦輪軸發動機突然出現了喘振,機載電子調節器指示另一台完好的渦輪軸發動機提升功率,從而確保瑞典空軍飛行員駕駛米-28A安全降落。
米-28N直升機
米-28N直升機
2007年,參加“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演習的俄方參演直升機型號分別為米-8、米-24和米-28N。
2008年1月,俄羅斯羅斯托夫直升機公司向國防部交付了第一批2架米-28N直升機。國防部計劃先訂購10-15架米-28N直升機,下一步打算增加訂購數量。俄羅斯國家武器裝備改進計劃一直延續到2015年,在此之前,俄羅斯空軍將獲得足夠數目的直升機。托爾日克軍事中心將獲得直升機,隨後,其他地區也將部署。該直升機項目的科研經費來自國家預算的大約有10億盧布。並將在2015年前由“夜空獵手”取代Mi-24直升機。
2008年7月,米-28N完成在山地條件下的例行試驗,從而證實了該型武裝直升機晝間在3000米高山未平整場地安全起飛和降落的能力。
2009年7月,俄羅斯陸軍一架米-28N攻擊直升機在6月19日進行火箭彈發射試驗時墜毀。這是該型直升機首次發生墜毀事故。這架直升機出事時,正在40米低空盤旋,發射非制導火箭彈,直升機突然失去動力並墜毀。其尾部螺旋槳和掛架在事故中損毀,但是兩名乘員倖免於難。

總體評價


俄羅斯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
展覽會上的米-28UB武裝直升機
展覽會上的米-28UB武裝直升機
在對米-28A和AH-64戰術技術性能和在對抗演習中的表現進行認真分析和比較后,瑞典軍方對米-28A做出以下評價:“米-28A具有驚人的超負載能力。它的機載光學瞄準系統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操縱性,任何一位技術不夠嫻熟的機組成員都可以很決地掌握它。米-28A的生存能力很強,駕駛座艙和機載設備可以抵禦敵防空火力的攻擊。此外,這種直升機完全符合西方關於“反坦克直升機的作戰標準”,即在遠距離和地形十分複雜的條件下,先敵發現和先敵打擊的戰術任務。除此之外,米-28A還具有20米以下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在從瑞典北方軍區飛往中央軍區的途中,米-28A曾三次以超低空飛行的方式躲避了瑞典防空軍地面防空雷達的跟蹤。但是,米-28A武裝直升機也存在致命的弱點:由於沒有安裝夜視裝備,無法完成夜間作戰任務,武器老化,在敵人野戰防空火力範圍內不能消滅目標。
米-28武裝直升機具有多用途性,可以用來攻擊地面坦克,攻擊近距支援攻擊機和直升機,攔截和下射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攻擊地面活動目標和進行戰場偵查等。其機身雷達橫截面小,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良好的隱身生存能力。此外其防護力強,駕駛艙周圍配有完備的鈦合金防彈鋼板,可以抵禦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的攻擊。
米-28武裝直升機
米-28武裝直升機
米-28的發展歷程坎坷,命運多舛。由於米-28在國際上的地位遠遠遜於AH-64,以及最致命的經費匱乏問題,導致米-28無法批量生產裝備,技術停止不前,競爭力隨著時間推移而急劇下降。但是如今米-28的最新改進型米-28N已經裝備俄軍,成為21世紀初俄軍的主要武裝直升機。
米-28N的設計思想卻相當保守,對於武裝直升機來說,攻擊力的強弱是顯示其作戰能力的關鍵指標。米-28使用先進的反坦克導彈殺傷裝甲兵器和其他地面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半自動制導方式對導彈進行控制,即射手將瞄準具對準殺傷目標,而制導系統自動引導導彈飛向目標。不過由於機載設備搜索地面目標和控制導彈的總時間明顯比現代化野戰防空兵器反應時間長,在這種情況下,直升機使用導彈極為危險。為了取得“先發制人”的作戰效果,米-28的航電系統以及武器先進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1架直升機價格相當於3~4輛坦克的情況下,考慮到“效費比”的標準,裝備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系統的米-28N直升機能否在國外防空兵器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完成消滅目標的任務還是值得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