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聖
張正聖
張正聖,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重慶市作物遺傳育種學術帶頭人。從事棉花重要性狀的遺傳機理研究。研究方向:棉花重要性狀基因/QTL定位,棉花重要性狀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棉花基因組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項目10餘項,獲得省部級鑒定成果 1 項、主持育成棉花新品種 3 個。近期代表性論文20餘篇。
簡介
博士,副研究員,1987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1990年在西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獲作物遺傳育種碩士學位。1990年至今一直從事棉花遺傳育種研究工作。1992年晉陞助理研究員,1998年晉陞副研究員。主研過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和四川八五科技攻關“棉花新品種選育”和“棉花特異優良種質的創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棉花長柱頭新資源的遺傳及其雜種優勢利用新途徑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棉花纖維品質、產量和抗病性分子標記及基因定位研究”、農業部發展棉專項基金項目“棉花抗黃萎病雜交種的選育”等項目。主持過國家九五科技攻關“棉花特異優良種質的創新”、四川省九五科技攻關“棉花新品種的選育”和“棉花特異優良種質的創新”、2001年度農業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資金項目“棉花品種資源收集與創新研究”等項目。現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利用陸地棉重組自交系構建高密度連鎖圖譜和定位纖維品質性狀QTL”項目。主持項目“陸地棉高強纖維材料與方法研究”1999年3月通過四川省科委、農業部組織的技術成果鑒定;主持育成的“優質棉花新品種科棉1號”2001年4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優質棉花新品種渝雜2號”2002年3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優質棉花新品種科棉2號”2002年4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
參加過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和四川省八五科技攻關“棉花新品種選育”和“棉花特異優良種質的創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棉花長柱頭新資源的遺傳及其雜種優勢利用新途徑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棉花纖維品質、產量和抗病性分子標記及基因定位 研究”、農業部發展棉專項基金項目“棉花抗黃萎病雜交種的選育”
等項目、國家科技部 973 項目“棉花纖維品質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分子改良”。主持過國家九五科技攻關“棉花特異優良種質的創新”
四川省九五科技攻關“棉花新品種的選育”和“棉花育種親本材料的創新”、農業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資金項目“棉花品種資源收集與創新研究”等項目。主持在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利用陸地棉重組自交系構建高密度連鎖圖譜和定位纖維品質性狀 QTL ”和“陸地纖維品質性狀 QTL 的早代精確定位與不同遺傳背景 QTL 比較”。
主持項目
獲得省部級鑒定成果 1 項、主持育成棉花新品種 3 個。
主持項目“陸 地棉高強纖維材料與方法研究” 1999 年 3 月 通過四川省科委、農業部組織的技術成果鑒定;主持育成的“棉花抗蟲優質新品種科棉 1 號” 2001 年 4 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主持育成的“棉花抗蟲優質新品種渝雜 2 號” 2002 年 3 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主持育成的“棉花優質新品種科棉 2 號” 2002 年 4 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發表相關論文
張正聖、張鳳鑫、夏玉先等 . 陸地棉長花柱系的選育及其雜種優勢利用 . 中國農業科學 1999, 32(4):27-33
張正聖、張鳳鑫 . 陸地棉高產和高品質的同步改良 . 西南農業學報 1998, 11:230-234
張正聖、張鳳鑫 . 陸地棉高產和高品質的同步改良 . 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戰略與對策 . 中國農業出版社 . 1998, 859-863
方衛國、張正聖、李先碧 等 . 棉花鈴重的 AFLP 標記初步研究 . 棉花學報 2000. 12(4) : 176-179
張正聖現任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農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