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源,又名杜沁源(1907.11.8—1985.12.18),原名杜春江,山西省五台縣大建安村人。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27年8月由張雋軒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1915年在本村小學讀書。1920年年考入河邊川至高小,畢業后輟學一年。1923年考入川至中學校。因學習成績優異,組織能力較強,被選為學生會主席。
大革命時期,青年時代為人正直,思想進步。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后,與同學
郭漢三,領導全校學生幾百人罷課,發動了反帝愛國的學生運動。率領學生隊伍徒步到太原向省政府請願,要求抵制日貨,開展反帝鬥爭。返校后校長段保芳不滿罷課請願,被開除出校。1927年考入
北京師範大學。
杜心源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
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反革命大屠殺 的血雨腥風,立場堅定。一面讀書,一面在師大黨組織辦的
平民學校教書,同時積極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3年大學畢業后回山西,在
成成中學、太原師範等校任教,並先後擔任成成中學的
訓育主任、教務主任,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34夏利用回鄉探親的機會,與本村留日學生徐筱峰及進步人士徐士卓、徐根旺、徐廷武等成立了大建安教育促進會,取代了原校董會,大膽進行教育改革。1935年3月在中共山西工委領導下,為保存革命力量,將流亡太原及成成中學的共產黨員趙益三及進步青年張庸五、張玉泉、郭志謙、魏玉田等介紹到大建安小學任教,不久建立了大建安小學黨支部,開展中共黨的地下活動。
杜心源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七·七”事變后,參加了
共產黨領導下的戰地動員委員會的工作,領導組建太原成城中學師生
抗日游擊隊。1938年春任臨汾國民黨第二戰區民族革命大學政治處主任。1939年夏由於叛徒告密,被
閻錫山解職,到二戰區行政人員訓練班任教,堅持做地下工作。同年12月閻錫山發動“
十二月事變”,遂率領一批“
民大”革命師生奔赴
延安。1940年3月由黨中央派往晉綏邊區工作,在
抗戰學校任教。10月調晉綏邊區行署,先後歷任教育處長、民政教育處長。為晉綏邊區教育事業、政權建設和支援前線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綏、
保德、
河曲等縣五寨地區土改工作團團長、中共二分區地委書記、軍分區
政治委員。1948年冬隨軍北進內蒙,參加了
第二次綏遠戰役,在前委和綏蒙區黨委領導下為接管
綏遠、
包頭,作了大量準備工作,並深入新區從事經濟調查研究工作,后赴平、津等地學習接管城市工作的經驗。1949年夏任中共臨汾黨校教育長,主持黨校工作,為解放大西南培養了大批幹部。
杜心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2月解放成都時,奉命首先進入市區,接管電台,報社等部門。1950年初任成都市軍管會文教委員會主任,以後相繼歷任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部長,
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書記,兼任《川西日報》、《
四川日報》社社長、總編輯等職。為黨的宣傳、文教事業嘔心嚦血,是四川宣傳文教事業的艱苦創業者和耕耘者。“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四人幫”的迫害,被關押長達5年之久。1972年重新工作后,任四川省革委會辦事組組長、中共四川省委秘書長等職務,1977年12月任四川省第四屆
政治協商會議主席;1979年12月後,歷任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是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5年12月18日。杜心源同志因病在成都逝世,終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