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服飾
佤族服飾
佤族崇拜紅色和黑色,服飾多數以黑為質,以紅為飾,基本上還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婦女裝飾別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寬手鐲、細藤圈,標誌著佤族人粗獷、豪放的堅強性格。相對來說,男子服飾除包黑色包頭上沒有什麼特別。但喜歡紋身,其中多數在胸脯刺牛頭,手腕刺鳥,腿上刺山林圖案。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長刀或火槍,給人以雄壯威武之感。而婦女們的裝束特點分明與眾不同。最突出的是頭戴寬約3公分左右的銀箍,留長發;身著靛青色無領大襟右衽及橫條花筒裙。腰系紅布寬腰帶和數十根細藤圈。耳掛垂肩圓形大耳環,頸戴銀質大項圈,細項鏈。上了年紀的人,喜歡戴長約五公分傘狀大耳筒,筒頂還刻有各種花紋。有的婦女在耳筒內插上香花香草,有的放上人民幣,出門趕集,隨用隨取,很是便利。在佤族聚居區西盟,無論家庭貧富婦女們都有一副寬手鐲,長年套在手腕上。手鐲寬約五公分,多用白銀製成。上面刻有精緻的各種圖案花紋,美觀閃亮,是佤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佤族服飾
佤年先民濮人吃苦耐勞,勤於耕耘們“耕山力穡,頗知紡織”。佤族共同的古老衣著服飾是男子裹青紅佈於頭,身著短衣,褲子短而肥大,尚黑色。頸上戴有銀竹制項圈,手戴銀(銅)手鐲,耳附銀環,腰系海貝,頸帶項圈或珠串。佤族還有文身習俗,在胸、肩、臂、背等部位常刺有太陽、月亮、蜥蜴、牛頭等圖案。這些服飾淵源流長,經久不衰。究其原因,除了他們自認為保存祖傳的“阿佤理”民族歷史外,那就是他們通過神、宗教等方式保存了本民族的共同意識--傳統民族精神。例如太陽、月亮、蜥蜴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神話與宗教中崇拜的圖騰,是偉大梅依格神的生命的物質體現。而萊姆山(公明山)崇拜是佤崩人特有的宗教儀式。據說,這個支系的人們之所以崇拜萊姆山,一是他們認為,以萊姆山為最高峰的阿佤群山是佤族人賴以生存的最後土地,這是他們對於歷史上幾經失敗的經驗之反省;二是反映他們圖強自新,重建家園的強烈願望,他們需要萊姆山守護照護。
除了一般民眾服飾,佤族還專有阿曼的服飾。阿曼,有的支系叫利曼,有的叫西曼,因方言不同,叫法稍有有差異。佤族傳統阿曼大致有三種:一是格亞永,即寨子頭人,二是格利俄,部落酋長;三是王,即邦國的君王,奇怪的是未見史籍記載佤族有國家,但他們傳說自己有過國家耿佤,並且國王叫王。
佤族頭人,無論是寨子頭格亞永,還是部落酋長格利俄,西盟叫窩朗,他們都共同保留其先民濮人“尊貴者裹紅布頭”的習俗。另外,格利俄(窩朗)這一級的頭人衣服上還飾太陽、月亮、星星、雙龍和牛頭。雙龍含紅日的圖形要綉在內衣上。而且只能是頭人本人穿,不能轉借於他人。
佤族婦女傳統服飾的另一個鮮明標誌,是頸、臂、腰、腿上都戴數個、數十個竹篾圈或藤圈。未成年女子,每增加一歲即加一腳圈,故有“欲知年齡數腳圈”之說。這種特徵,是佤族竹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
佤族認為太陽是生命的源泉,也是雨水的吸附者,太陽體內含蘊偉大神靈梅依格的靈氣。所以它才能製造生命,才被際為里德神;月亮則是繁星和地球的堆積者,所以它叫魯安神。“魯安”即堆積的意思。月亮身上也有梅依格的靈氣,所以它也是佤族崇拜的大神之一。星星象徵著繁衍與眾多,它們是太與月亮的兒女,佤族希望自己兒孫象繁星一樣繁多。牛頭圖案象徵著謙和與善良。牛是佤族者祖母安桂的良伴益友,而且黃牛是大神梅依格最喜悅的祭品,所以佤族人也常常在服裝上飾有牛頭圖案。
關於內衣飾有雙龍圖,其意義各地說法不一,有的說龍是人類(佤族)的母親,所以有“天父龍母”之格言流傳於佤族中。另一種傳說說龍公主安榮是司掌雨水之大神,她與樹神桑洛是一對情深意切的恩愛夫妻。因此龍公主年年歲歲及時給大地、山林及人類送來寶貴的雨水。佤族是一個最懂得感恩的民族。這樣的大恩人,他們自然要感謝她。一年一度的迎水節就是為了報答龍公主安榮的恩情。這是頭人在自己內衣飾有雙龍的一種解釋。為什麼只綉在內衣上?他們回答說:"我們的阿祖就是這樣做的!"
另外,佤奴姆的頭人還要在衣服上飾兩道大門。據說因為他們祖先是負責守司崗大門的人。而且他們還自稱自己是所有佤族的根.所以叫"佤奴姆"意即阿佤人的總根。他們傳說自從人類從司崗出來之後,世世代代守住阿佤山。現在岳宋、岩城一帶的人就是佤奴姆的後代。
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西盟的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的無領短款上衣,下著黑色或青色的大襠寬筒褲,剪髮。用黑、青、白、紅色的布包頭,喜歡戴銀鐲,佩竹飾,出門肩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形領緊身無袖短衣,下穿紅、黑色橫條紋的筒裙,披髮,佩戴銀、竹、藤製飾物,喜歡用竹或藤做成圈狀飾物裝飾在頸、腰、臂腿等處。男女老少都喜歡佩用極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掛包,男女青年還用作愛情的信物。服飾原料多為自製的棉、麻土布、染成紅、黃、藍、黑、褐等色,配上各種色線,織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
佤族婦女都從事於家庭紡織。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家庭紡織滿足不了他們生活的需要。長期以來,佤族缺少衣穿是很普遍的現象,有的婦女只穿一條麻布裙,有的男子只有一塊遮羞布。他們較普遍地穿上衣服是解放后的事。男女皆赤足,不穿鞋子,也不會做鞋子。
男子剪髮,頭纏包頭。包頭巾有黑色、白色和紅色。男子穿短衣,褲子短而肥大,尚黑色。男青年一般領上戴有竹藤製的項圈,少數富有者戴銀項圈和銀手鐲。有的男子還穿耳紋身。
婦女的服飾,各村寨不同。岳宋婦女上身著披戶,裙子長而大。馬散婦女上身穿無領短衣,裙子稍短,小腿上縛有裹腳布。芒杏、翁戛科等寨,因受拉祜族影響,上衣近似拉祜族,裙子與岳宋同。中課、永廣等寨,上衣與拉祜族和漢族相似,裙子與馬散同。婦女都留長發,不梳辮子,頭髮多披肩灑向臉頰兩側及肩背,用發箍從前額到腦後把頭髮攏住,這樣既可保證頭髮不散落在前影響視線,又顯得美觀大方,使用也很方便。發箍是佤族婦女最具特色的頭飾,在我國各民族中只有佤族使用,是識別佤族的最簡明的標誌。它呈半月形,中間寬,兩頭窄,長約30多厘米,中部寬約10厘米,多用鋁、銀製成,也有竹藤製的。耳戴銀環(最大的直徑約六、七分),頸戴銀項圈和若干串料珠(有的料珠中還加有貝殼)。腰圍若干個竹圈,小腿和大腿之間戴著若干個竹圈或藤圈,大小臂間戴有銀飾,手指上也有戴戒指。
佤族的服飾可能與東南亞某些民族有歷史淵源。例如,我國南北朝時期,對於東南亞的民族就有這樣的一段記載:“林邑俗居處為洞,名曰干蘭。男女皆以橫幅古貝繞腰而下,謂之干漫,亦曰都漫,穿耳貫小環。自林邑,扶南以南諸國皆然也。”扶南至唐為真臘,發展到今日即現在的柬埔寨。柬埔寨的居民主要是孟高棉族。佤語屬南語系孟高棉語族。所以,佤族在服飾上與東南亞某些民族(如高棉族)的共同點,也可以說明佤族與他們在族源上的淵源關係。佤族有自製的布單和自外民族買來的棉毯,睡時作被,早晚冷時就披在身上。佤族婦女的上衣是結構、剪裁及製作都很簡單的貫頭式。這種衣服是用一幅布雙摺,中剜一洞,左右臂附近略剜掉一些,兩裉連接便成,穿時從頭上套下即可。佤族婦女上衣短小,緊身,領呈“V”字形,無袖,兩裉和前襟均用線縫合,再配上彩織的花紋短裙,頗具現代時裝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