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驢
詞語
蠢驢是罵人的口語,意思是罵人愚蠢,跟蠢豬、傻瓜、笨蛋等意思相近。表示人對對方的一種不尊敬,驢比較愚蠢,大多比喻智力弱,比較愚蠢的人。
人們認為驢是愚蠢的,通常起源於驢拉磨。為了使驢拉磨,人們在驢眼前面吊一棵驢愛吃的菜,然後驢會一直以為菜在前面,就一直往前走,結果菜與驢總保持一定距離,它吃不上。但驢腦子笨,它理解不了,所以一直往前走,拉得很有勁。
另外,因為動物大腦的結構關係,當動物一直處在轉動狀態的時候,很容易對方向產生錯覺,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謂的“暈”。但是,如果把眼睛遮蓋起來,因為看不到周圍景物的變化,就使得大腦不會產生這種錯覺,身體可以保持自然平衡。當然,轉得太快的話,即使蒙上眼睛一樣暈。所以,一般毛驢在拉磨的時候要把眼睛蒙起來,防止它轉蒙,同時,也為了防止它偷吃東西,受周圍環境吸引注意力。但是,我們知道,很多動物尋找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覺,所以蒙上眼睛並不能徹底“防盜”。可見,人類也有愚蠢的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而且,被慾望勾引的團團轉的人不也和那蠢驢一樣嗎?從這裡還引申出一個歇後語:盲驢拉磨——瞎轉圈。
伊索就這樣成了世上第一個發現驢之愚蠢的人。伊索想,驢子沒有頭腦,但有力氣,不該讓驢子馱神像,而該讓它為自己販鹽。伊索趕著驢子馱著鹽過一條小溪,溪水只到驢腿的一半。沒想到驢子腳下一滑跌入水中,驢子在伊索的棍打下,好不容易站起來。驢子心裡暗暗高興,因為它覺得背上的鹽輕了許多。鹽被水一浸,已經化去了一大半。伊索這次販鹽折了老本,於是改為販賣不怕水的海綿。驢子馱著海綿趟過小溪,心想若是再跌一跤,爬起來定會輕一些。於是它故意滑倒在水裡。不料海綿吸足了水,比原來重了好幾倍。驢子自作聰明,結果吃夠了苦頭。
原文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
驢禁不住發怒,用蹄子踢老虎。
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加口字旁),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文
貴州本地不產驢,有個喜好多事的人從外地帶了一頭驢去,放牧在山腳下。老虎見它它是個龐然大物,以為是神,就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開始時,驢一叫,老虎大為驚駭,以為要吃自己頓時遠遠地逃跑。後來老虎仔細地觀察它,覺得驢子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就走近戲弄它。驢大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一看驢的本領不過如此,上去一口就把驢咬死了。
一天,牛給驢出了一個難題,問“蠢”字下面兩隻蟲子哪只是公的,哪只是母的。驢絞盡腦汁,還是答不上來。牛罵道:“你真是頭蠢驢,男左女右嘛!”
為什麼叫驢做“笨驢”、“蠢驢”而這麼叫馬的卻少呢?
因為馬聰明驢笨唄!
這說是笨驢,蠢驢
兩個朋友之間的對話:“你這頭蠢驢。”
“我可能真是頭蠢驢……問題僅僅在於:究竟因為我是你的朋友我才是頭蠢驢呢,還是由於我是頭蠢驢,我才成了你的朋友?”
今天早上我過馬路時沒有注意看兩邊的車。一輛汽車尖叫一聲,而後在我面前剎住。開車的先生甜甜一笑,說:我是為了動物而剎車的--你這蠢驢!
卡卡給小Y發了一簡訊,上寫:
請你大聲地念三遍這首詩:
卧梅又聞花,卧枝會堤下。邀問卧石碎,卧濕答春綠,答春綠,卧濕意投答春綠!
小Y細細一琢磨,這不陷阱深得很嘛。才不上當呢。
於是回了信息說,我朗誦得不好,下班了你做個示範嘛。
想忽悠我,沒那麼容易哈哈。
這詩用陝西話一說,問題就出來拉。
我沒有文化,我只會提鞋。要問我是誰,我是大蠢驢,大蠢驢,我是一頭大蠢驢。
星星的手機收到一條奇怪的短消息,叫他用標準的普通話大聲的讀出來,星星自覺普通話說得不錯,就大聲地念了出來:“岸是綠,岸是綠,岸是春綠。”
這一讀不要緊,把隔壁得山東大媽給樂壞了:“誰家得蠢驢在那兒瞎嚎呢?”
點,它結實不容易生病,性情溫順,刻苦耐勞,聽從使喚,十分適宜于山區馱運以及家庭的役用,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驢可以幫助農民工作,每天工作6~7小時,可耕地2.5~3畝,大大的減輕農民的負擔,在農村,還可以騎著驢趕集。
蠢驢
祖孫倆與一驢趕集,初,祖孫倆都沒騎,路人笑曰:蠢啊,有驢不騎而步行!聽后,忙讓孫騎,一會有人斥曰:不懂事啊,讓老年人步行!孫忙下而讓祖父。不料一會又有人責道:老糊塗啊,這麼小的孩子步行,自己騎驢!於是祖孫倆同騎,蹣跚而行。路人紛紛指且罵:虐待啊,雖是驢,怎可如此?祖孫相顧,只得抬驢而行。
嗚呼,初聽之好笑,笑后不由大悲,自己有多少是自己,何嘗不是生活在別人目光里!求錢自己可花多少?求權自己又可快樂多少?為了別人目光而活,而奮鬥啊!自己真是“蠢驢”啊,不,自己常常是抬驢的人!
正當蘇秦在齊國積極效力的時候,遇上了刺客.蘇秦被當胸刺了一劍,當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齊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生氣,立即下令捉拿兇手.可是刺客已逃得無影無蹤,到哪裡去捉呢?齊王靈機一動,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計.他下令把蘇秦的頭割下來,還讓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屍體,弄得滿頭滿臉都是血.然後把血淋淋的人頭懸掛在城門口,張貼出黃榜,上面寫著:“蘇秦是個大內奸,死有餘辜.齊王一直想殺了他,卻沒想到什麼好的辦法.今幸有義士為民除害,大快人心.齊王下旨重賞,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賞。”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鉤.竟有四人前來領賞,而且他們都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殺的。於是士兵把他們“請”到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可他還是煞有介事地問:“這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怎麼個分法?”這四個人不知道中了計,還高興得立即回答說:“這好辦,每人二百五。”
齊王一聽他們還樂滋滋地想著賞金,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這四個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殺了。而真正的刺客,據說是秦國派來的殺手,早就逃回秦國去了。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人們常用它來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財色所迷惑的人。
追溯到一個驢拉磨的故事。古時候人們為了使驢乖乖的拉磨,就在你的眼前吊一顆他愛吃的菜,驢以為菜在前面就一直追著菜走,因為菜與驢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這樣永遠都吃不上,但是驢腦子比較笨,他不知道這是人們的計謀,所以一直往前走,而且驢也拉得很有勁。
蠢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