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6條詞條名為張庄村的結果 展開
- 曲阜市石門山鎮張庄村
- 河南省永城市酇城鎮下轄村
- 山西省長治市郊區馬廠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二十里鋪街道下轄村
-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永安鎮張庄村
- 安徽宿州市蕭縣劉套鎮張庄村
- 老張庄
- 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鄉張庄村
-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呂公堡鎮下轄村
- 安徽省臨泉縣黃嶺鎮張庄村
- 上海市松江區石湖盪鎮下轄村
- 江蘇省邳州市趙墩鎮張庄村
- 河北大名縣埝頭鄉下轄村
-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穰東鎮張庄村
- 山西省高平市南城街街道下轄村
- 山西省陽城縣白桑鄉下轄村
- 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石河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小路口鎮下轄村
- 隸屬遼寧省調兵山市曉南鎮
- 山東省臨清市松林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高里鎮下轄村
-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張庄鎮下轄村
- 河南省新野縣前高廟鄉張庄村
- 山西省古縣岳陽鎮下轄村
-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街道張庄村
-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闞橋張庄
-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古邵鎮下轄村
- 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樓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川底鄉下轄村
- 山東濟寧微山縣馬坡鎮張庄村
-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微子鎮下轄村
- 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村鎮下轄村
-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北義井鄉下轄村
- 安徽省濉溪縣鐵佛鎮張庄村
- 江蘇省灌南縣李集鄉張庄村
-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鮑店鎮下轄村
- 安徽省定遠縣西卅店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韓垓鎮下轄村
- 江蘇省泰興市濟川街道張庄村
-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北周庄鎮下轄村
- 河南省新鄭市城關鄉張庄村
- 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下轄村
-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沙溝鎮下轄村
- 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
-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下轄村
- 河北省邱縣梁二庄鎮
- 河南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張庄村
- 山東省肥城市過村鎮下轄村
-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王官屯鎮下轄村
- 浙江省樂清市芙蓉鎮張庄村
-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上司鄉下轄村
- 山西省浮山縣張庄鄉下轄村
-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拳鋪鎮下轄村
- 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下轄村
- 山東廣饒經濟開發區張庄村
-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徐集鎮下轄村
- 河北省霸州市信安鎮張庄村
-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下轄村
- 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下轄村
-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玉皇廟鎮張庄村
- 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馬坊鄉下轄村
- 山西省臨猗縣廟上鄉下轄村
- 河南省中牟縣雁鳴湖鎮下轄村
- 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仙人鄉下轄村
-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縣雙城集張庄村
- 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高顯鎮下轄村
-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庄鎮張庄村
- 安徽亳州市蒙城縣白楊林場張庄村
-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下馬峪鄉下轄村
- 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馬橋鎮張庄村
- 山西省沁水縣龍港鎮下轄村
-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八於鄉張庄村
-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張庄村
- 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西洛鎮下轄村
- 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沙灣鎮張庄村
- 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壺泉鎮下轄村
- 山西省陵川縣崇文鎮下轄村
- 河南省夏邑縣楊集鎮王莊大隊張庄村
- 河南省淅川縣厚坡鎮張庄村
- 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縣巨樂鄉下轄村
- 河北省邯鄲市邱縣梁二庄鎮下轄村
- 山東省臨清市尚店鎮張庄村
- 安徽阜陽市潁上縣黃橋鎮下轄村
- 山西運城市臨猗縣下轄村
- 安徽省濉溪縣百善鎮下轄
- 河南省長垣縣武邱鄉下轄
- 山東省微山縣趙廟鎮下轄村
- 北京市延慶縣延慶鎮下轄村
-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鎮張庄村
- 河南省鶴壁市浚縣新鎮鎮張庄村
- 河南省長垣縣孟崗鄉下轄村
- 甘肅省成縣黃渚鎮張庄村
- 安徽省淮北市百善鎮張庄村
-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鎮張庄村
- 山西運城市夏縣下轄村
張庄村
安徽宿州市蕭縣劉套鎮張庄村
徠安徽宿州市蕭縣劉套鎮張庄村 張庄行政村下轄大張庄、小張庄、縱庄三個自然村,人口3971人,3874畝耕地,12個村民小組。行政村有94名黨員,設張庄村總支委員會,下轄3個黨支部。該村南與劉套村接壤,西與楊樓鎮為鄰,東與三大家村相連,北靠故黃河。
目錄
徠安徽宿州市蕭縣劉套鎮張庄村.
行政代碼:341322105 | 行政級別:村 | 長途區號:0557 |
郵政編碼:234000 | 車牌號碼:皖L | 隸屬政區:劉套鎮 |
張庄行政村下轄大張庄、小張庄、縱庄三個自然村,人口3971人,3874畝耕地,12個村民小組。行政村有94名黨員,設張庄村總支委員會,下轄3個黨支部。該村南與劉套村接壤,西與楊樓鎮為鄰,東與三大家村相連,北靠故黃河。
張庄村主要以農業為主,堅持以建設生態文明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結合,認真制定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項目:(1)、積極做好新村委辦公樓和村委文化室和敬老樓籌建工作,通過自籌資金,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農村生態經濟。(2)、以爭創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實現“八化”標準(道路硬底化、村莊凈化、環境綠化、村容村貌美化、生態優化、文化化、環保化、節約化)。(3)、改善生態環境,整治破壞生態行為,轉變群眾陳舊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4)、充分發揮中心鎮和新城大道向橋頭村拓展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發展壯大村的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