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實驗小學

1949年創立於湖北武穴的小學

武穴實武穴實驗小學始創於1949年5月。學校座落在美麗的揚子江畔,面臨“黃金水道”,背依“京九動脈”,東臨潯陽故郡,北承武漢錦繡,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學校。五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實小人在武穴市(廣濟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積極推進教育改革,譜寫出一部學校發展與建設的壯麗詩篇。該小學始創於1949年5月。

歷史沿革


1949年,人民解放軍大軍揮師南下,途經廣濟縣武穴鎮,在鎮內大戶劉文島(曾任國民黨政府駐義大利公使,武漢特別市市長)家宅所在地屯放糧草。糧草撤出后,由南下幹部伍陶等人建議,經廣濟縣軍管會同意,決定將劉家大院改建為一所公辦小學。這樣,廣濟縣境內第一所公辦小學誕生了。
學校籌建領導小組由伍陶、張少文、盧堂構、周慶余等人組成,經過四個多月的奮戰,學校於1949年9月初 步建成。學校校名定為“武穴一小”,面向廣濟縣武穴鎮招生,隸屬武穴鎮管理。魯海青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學校有教職工32人,18個教學班,首批招生782人。
學校自創建之初,至1978年,一直隸屬武穴鎮管理。1978年7月,經廣濟縣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成為縣直小學。創建初期,校園面積近3萬平方米,改建出土木結構教室20間,教師辦公室15間,會議室一間,音樂室1間。1958年,籌建廣濟縣棉花公司,自學校校園東段劃出土地3100平方米;1957年,擴建黃廣大堤,校園南段劃出土地12000平方米;1984年和1994年,兩次擴建江堤路,校園面積又總計縮小近7000平方米。迄今,由於地方建設的需要,校園面積由最初的3萬平方米縮小為7500平方米。2004年,武穴市委常委會深入學校現場辦公,在江堤南側劃撥土地13000平方米,作為學校的運動區。
1978年,學校升級為廣濟縣縣直小學,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至1985年,學校在校生已由建校之初的700餘人增加至1600餘人,教職工86人。為解決校舍不足的問題,學校領導四方奔走,籌120餘萬元,新建一棟教學樓,設有25間教室,一間會議室、一間音樂室、一間多功能教室、16間辦公室和12套宿舍。為節約資金,時任校長上官金星帶領學校教師,利用課餘和節假日時間,自己動手拆除舊房子,共計投入勞動日231個,節約資金3000餘元。
1994年,學校又投資60餘萬元,拆除了最後一批土木結構的舊房,新建了一棟教學樓,配齊了多功能教室、圖書室、閱覽室、自然實驗室、少先隊隊室、語音教室等,學校的教輔設施配備達到了全省先進水平。
九十年代以來,學校教學質量、辦學聲譽在全省享有盛名。1997年,學校接受了湖北省普通中小學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1998年被省政府教育督導室命名為“湖北省普通小學示範學校”,標誌著學校辦學水平達到湖北省領先水平。
2000年,學校按照省督導評估組的指導意見,在市教育局的關懷下,創辦了幼教部,實現了幼教與小教的分離。
2004年7月,學校為解決班額過大、校舍不足的問題,成功兼并了原大橋小學,創辦了實驗小學大橋分校,並將本部學生向分校有序分流,逐步實現兩部之間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學生人數的均衡配置,保障學校朝著和諧的集團式學校穩步前進。
自2000年開始,學校便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選派優秀教師深入農村小學支教。2000至2001年,學校共派出7名教師到梅川鎮石牛小學任教,2002—2004年,學校又一共選派出31位教師到花橋鎮蘭傑小學任教。

辦學主要成就


1、德育工作
“文革”之前,學校始終把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紅色渡口”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1963年以後,學校堅持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學生成立了多個學雷鋒小隊,深入到福利院、車站、碼頭進行義務勞動或社區服務公益勞動。
“文革”結束后,學校廣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活動,榮獲“黃岡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廣濟縣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稱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學校德育工作堅持以活動為載體,結合學校承擔的省級課題“思品課情感教育”實驗的契機,廣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內化學生道德情感,學校少先隊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
進入九十年代初期,學校又創造性地開展“雛鷹爭章”、“五星教育”教育活動,廣泛開展“五自”(自理、自律、自護、自學、自強)教育,原六(2)中隊被湖北省少工委評為“賴寧中隊”,少先隊大隊部又被評為全國“雛鷹大隊”。
九十年代中後期,學校堅持開展“法制啟蒙教育”,廣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開設了法律校本課程,編寫了一套《學生的權利與義務》校本教材,建立了學工、學農、學法、學軍四大系列三十六家校外教育基地,學校被評為全國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原六(3)中隊被全國少工委授予“夢之隊”稱號。
進入新的世紀,學校大力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後開展了古詩教學、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2、教學工作
學校自創辦以來,一直高舉教學質量的大旗,為社會和高一級學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人才,在武穴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50多年來,學校學生共獲國家級獎1300多人次。恢復高考以後,武穴市歷屆高考狀元、中考狀元中,大多是實驗小學畢業生。
學校創辦之初,就狠抓教學質量。在1950年武穴鎮統考中,學校各年級人平分、小考升學率均為武穴鎮之首,得到廣濟縣文教局表彰。此後,學校的教學質量在武穴鎮乃至廣濟縣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1985年以後,學校積極推進“樂學教育整體改革”實驗,積極開發課堂教學中的“樂學”要素,主要經驗在《湖北教育》雜誌、《湖北教育報》上推介。1990年以後,學校大力開展“數學應用題思維訓練研究”,學生在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共獲滿分獎5人次,金獎23人次,獲獎成績居黃岡市之首,在全省也名列前茅,同時也推出了一批數學教學名師,上官金星、李曉東、呂存照等教師因為實驗過程紮實、成績優異,都被評上數學特級教師中學數學高級教師。
1994年以後,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先後承擔了“小語四結合”實驗、“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實驗、“中華字經”實驗、“藝術課程中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研究,“開展寫字教育,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展”、“法制啟蒙教育”實驗等國家級立項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北省教科研50強學校”、“湖北省教改名校”等稱號。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學校成為湖北省首批試點學校之一,被授予“全國課程改革理論與實驗研究基地”。學校堅持開設寫字、法制、古詩、閱讀等校本課程,構築出歷史人文教育、法制啟蒙教育、科技創新教育等三大品牌,學校於2004年3月以質量效益第一名、綜合評比第八名的成績被評為“湖北省中小學綜合實力50強學校”。
3、體、衛、藝工作
學校一貫重視體、衛、藝工作。1995年,學校被評為“湖北省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田徑傳項學校”。1999年學校又再次被評為“湖北省田徑傳項學校”。從1990年起,學校田徑隊連續14年獲黃岡市傳項學校田徑對抗賽第一名,累計打破賽會記錄22人次。1995年和1998年,學校田徑隊兩次代表黃岡市參加“湖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田徑比賽,分別捧回了“女子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2008年,學校奧林匹克知識代表隊在參加全省奧林匹克知識競賽中,奪得第一名。
學校的藝術教育取得了非凡的成績,舞蹈節目《藍色狂想》、《綠色之歌》、《屹立》、《鄉國情懷》等分別參加了第二、三、四、六屆“黃鶴美育節”的閉幕式演出活動,其中《鄉國情懷》被央視少兒頻道黃金時間播放。2002年戲劇舞蹈《狐狸釣魚》獲省級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音樂、最佳舞美設計、最佳演員等七項大獎。2004年又獲國家文化部兩項一等獎。
學校自創辦之日起,就高度重視衛生工作,建立了校醫務室,配備了校醫。學校堅持每年的體檢制度,並及時做好信息反饋。
4、勞動教育
學校一直把實行勞動教育看成是貫徹教育方針的必要內容,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1953年,在武穴鎮政府的支持下,學校建立起一塊佔地約3畝的勞動教育基地,基地邊還建有宿舍、食堂、水井、廁所等生活設施。每學期,學校都要組織學生進駐基地,吃住在基地,參加勞動,體驗生活。
1969年,學校為了給學生建立學工基地,建立了“向陽墨水廠”,主要生產“向陽牌紅墨水”、“向陽牌藍墨水”、“向陽牌墨汁”,1970年又開始生產“向陽牌塑料油壺”,當時生產車間已有一定規模,可接納20多名學生到實際工序中參與實踐。1973年和1991年,學校又相繼創辦了冷飲廠和飲料廠,主要生產冰棒、冰袋、粒粒橙等產品,校辦企業既是學校勤工儉學的途徑,又是學生勞動實踐的基地。
2004年7月,學校成功兼并了原大橋小學,成立大橋分校,將勞動教育基地建在生物園、植物園,經常組織學生到園地中除草,分撿垃圾,修枝等,學生在美化校園的實踐中既體驗了勞動的情景,又增長了勞動的技能。

基本建設過程


1949年 學校建成
1953年 新建土木結構兩重共12間
1958年 創辦武穴實驗小學農場
1969年 創辦向陽墨水廠
1973年 創辦冷飲廠
1978年 新建教師宿舍及辦公樓一棟
1985年 新建學校教學樓一棟,共有教室27間
1989年 新建教師宿舍樓一棟
1991年 創辦學校飲料廠
1992年 購買教師宿舍樓一棟
1995年 學校綜合樓落成
1999年 新建教學樓一棟,共有教室12間
2000年 收購併整修原特教學校,成立幼教部,實現幼教與小教分離。
2001年 學校信息中心建成,接通了教育區域網,開通了校園網址,建成了虛擬學校。
2004年 兼并原大橋小學,成立大橋分校,學校集團化已具雛形。
2005年 學校主教樓頂加層,緩解了校舍緊張的問題。
2006年 寄宿生公寓竣工,學生健身館落成。

發展大事記


2000年10月:被授予“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靳維賢等一行五位領導專家深入學校指導工作。
2001年4 月:承辦了湖北省教育學會管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接待了來自全省近200所學校校長的參觀訪問。
2001年5月,學校與沙市紅星路小學結為友好學校,並相約每年互派學生到對方學習。
2002年5月:承辦了湖北省第四屆“楚風杯”師生書畫大賽,共收到參賽作品2000餘件,學校舉行了一次主題為《荊楚魂》的大型文藝晚會。
2003年3月:承辦了教育部課題實驗開題儀式,共有來自全國30多個課改實驗區、120多位來賓到校參加會議。
2003年10月,學校被教育部聘為“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孔德勇校長在北京與重慶市奉節縣永安鎮香山小學和貴州省凱生市第一小學簽訂幫扶協議。
2003年11月:承辦了湖北省小學校長聯誼會暨《小學生天地》導讀經驗交流會,共有包括5位省教育廳領導、60多位縣級以上重點小學校長等200餘名領導來賓前來觀摩指導。
2004年2月:接待了黃岡市委副書記阮英梓等領導的調研。
2004年3月:學校以質量效益第一名、綜合評估第八名的成績被評為“湖北省中小學綜合實力50強學校”。
2004年6月:承辦了湖北省第五屆“楚風杯”師生書畫大賽及頒獎儀式。共收到參賽作品4000餘件,創歷屆之最。學校在武穴街頭舉辦了“現場書畫表演賽”,共有全省200餘名小選手到校參賽。學校組織本校200餘名學生與參賽學生舉行了“手拉手”現場結對儀式。學校還舉行了主題為“楚風·楚韻·楚魂”的文藝晚會。
2004年7月,學校與武穴市大橋實業總公司達成協議,成功兼并了原大橋小學,成立了武穴市實驗小學大橋分校。
2004 年10月,學校辦學經驗在洪山禮堂作典型交流,孔德勇校長作為全省惟一一位校長代表作主題發言。
2004年11月,學校以質量效益第一名、綜合實力第八名的成績,被湖北省教育廳表彰為“湖北省中小學綜合實力50強學校”。
2005年3月,學校通過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對辦學水平的督導複評,再次被評為湖北省示範學校。
2005年3月——6月,學校舉行首屆民族文化節,文化節歷時100天,涉及7個大項,參與學校28所,學生600人餘人,280餘名學生獲獎。
2005年10月,學生戲劇舞蹈《校園暢想》,參加省級比賽,奪得全部七項金牌中的五塊,並代表湖北省參加全國比賽,奪得了兩個大獎。
2005年11月,學校被中央教科所命名為“全國信息技術道德教育實驗學校”。
2006年2月,學校成立寄宿部。
2006年5月,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先進女教工之家”稱號。
2006年6月,蘄春、黃梅黃石羅田等地的領導、教師聯合組團,來我校學習考察學校的古詩教學經驗。
2006年11月,學校“法制啟蒙教育實驗”課題通過省專家組鑒定,順利結題。
2006年12月,學校接受了湖北省財政廳等領導的調研。
2006年12月,學校承辦了黃岡市“素質教育推進會”活動,學校的辦學經驗在全市作推介。
2007年3月,學校被評為全國精細化管理示範學校。
2007年5月,學校五位教師參加黃岡市教師普通話比賽,獲得第一名,並在代表黃岡市參加省級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2007年6月,中國書法教育專業委員秘書長楊淑琴等領導專家一行視導我校書法教育工作。
2007年7月,中華詩詞協會常務副會長晨崧先生等一行5人,對學校的詩教工作進行調研。
2007年10月,學校承辦了全省詩教工作現場會,來自省內外領導、專家200餘人觀摩了我校的詩教課、詩教晚會。
2007年11月,學校的詩教工作經驗在全國詩教工作年會上作現場交流並引起強烈反響。
2008年3月,學校在全省2008年學校參加的奧林匹克知識競賽中,獲得第一名。
2008年7月,學校選派骨幹教師深入安徽湯池鎮文化中心學習后,在全校推廣《弟子規》教學,啟動了以“聖賢教育”為核心內容的道德教育工作。
2008年10月,學校人文教育經驗在全國交流。
2008年10月,當代著名教育家陶宏開教授到我校調研。
2008年11月,《中國德育》和《湖北教育》雜誌社進行專題採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