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墓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鎮
周瑜墓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鎮,墓建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約5畝,北域高約8尺,有封無表,平地起墳,以3×6×12小車紋漢代大磚砌成,墓門向東,墓周圍繞以石刻欄桿,旁建木質六角“談笑亭”。歷經千年,冢塌亭倒,石欄毀滅無存。
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提學御史彭勖令知縣黃金蘭重加修葺,並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碑碣。
清咸豐年間,墓址又遭破壞。民國31年,國民黨桂系駐廬部隊一七六師五二六團團長覃振元掘墓,后又重新修建,築墓成台,改圓形墓為凸型墓,分三層台階,正方體,圓頂。底台階邊長10米,墓高約5米,墓四角配以4頭石獅,墓正面豎立“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兩側刻有對聯,文曰:“君臣骨肉江東水;兒女英雄皖北墳。”二層台階豎立國民黨駐軍團長覃振元、江防司令孫福安、縣長謝殿棟3塊石刻碑記。墓前兩旁豎立一對高大的長方形磚柱,上書對聯:“赤壁展鴻圖,三十功名公已勛垂宇宙;佳城封馬鬣,兩千年後我來樹此風聲。”
念奴嬌-桑落洲懷古,周瑜墓
建國前柱已遭破壞。
建國后,“文革”期間,表層碑碎,僅留下衰草荒丘。
六十年代,興修水利,周瑜墓沉入黃大口水庫。根據宿松《周氏宗譜》記載“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這個故城就是巢湖故城。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尋陽縣東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這裡說的“尋陽”是古尋陽,也就是黃梅西南。而尋陽縣東四十二里,正好是桑落洲。又根據宋初學者 徐鉉 《騎省集》中《故汝南縣太君周氏夫人墓誌銘並序》記載“夫人諱某,字某,廬江舒人,三國時吳將公瑾之後。公瑾葬於舒之宿松,今裔孫奉祀者百餘家”。從“家”來看,可見在唐代以前,周本家族已經在此守墓。宿松周瑜墓,是正史文字里唯一記載地。另外根據《周訪傳》記載,訪家尋陽,至訪四世。據di家譜記載,周瑜和周訪剛好四代人。大概很多學者認為,《周訪傳》並沒有講周瑜是周訪的高祖,家尋陽。史書記載都只言三代人,說太多就成家譜了。我們可以從《周瑜傳》里看出,“從祖景”。《周訪傳》“祖篡”。這也就證明史書只記載三代以內的人物關係。
1993年,文物部門重修周瑜墓園。
2002年,廬江縣文化旅遊局對周瑜墓冢進行了重新修復。
2008年9月,周瑜墓墓園區正式竣工並對社會開放。
今天的周瑜墓已經沉入了黃大口水庫,這是一種歷史遺憾。
周瑜墓
其他版本多作雷水。按文章的意思來看,應為雷水,不然講不通,“江水對雷州”,對是兩水相匯之思,不然直接講雷州北岸就可以了。所以,本處應為雷水。根據《通典》宿松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為九派,會於此縣界洲(桑落洲)上。可以講周瑜廟在宿松,應該確鑿無疑。宋代樂史《寰宇記》中也引用了《水經注》這段話。只不過,他在後面加上注了“亦呼大雷神”其寫的是舒州望江。這裡他可能是把大雷廟當作了周瑜廟。他所考據的有一個失誤,就是以宋代的長江來吻合雷水,由於沒有考慮到長江南移這一現象,導致他錯誤的以為大雷廟就是周瑜廟。宋朝的長江已經在桑落洲之南了。而三國時期的長江在什麼地方呢?根據晉朝袁宏《東征賦》記載,“爾乃出桑落,會通川,背彭澤,面長泉”這裡的長泉就是指長江,因為賦文要押韻,所以改江為泉。而這個通川,就是雷水水系,“會”字說明桑落洲被雷水包圍,彭澤,就是今湖口一帶。我們可以發現,三國時期的長江在桑落洲北面。因為水的不確定性,導致歷史地理考據的失察,已不是一兩例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桑落洲基本上都在戰爭的焦點上。那我們只有將時間區域鎖定在210年到280年這個區間,因桑落洲是個小洲,修建紀念性質的建築沒有意義和價值,官方和民間都不可能在小洲上修建紀念性的廟宇,因為紀念性的廟宇都是修建在鬧市區。這樣就不難判斷周瑜廟的性質了,周瑜廟就是周瑜墓廟。
周瑜墓
南北朝酈道元《水經注》“江水對雷水之北側,有周瑜廟”。因為《水經注》是註釋《水經》的一本書,如果按照《水經》成書年代來算,應該是魏晉三國時期,這就很接近周瑜卒年的記載。江水對雷水,也符合解縉的詩句。如果按照最晚推算的話,《水經注》成書南北朝時期,也就是公元450年左右,因酈道元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文資料其必定是參考南方人的著作,這樣文獻的成書年代最晚在三百年左右的晉朝,戰爭期間修建廟宇的可能性很小。周瑜的家就在巢湖故城裡面。這符合宿松《周氏宗譜》“汝南人,瑜公守吳郡,家廬江舒,...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的記載,這個故城絕對不是廬江舒城,因為前文已經講的很明白,籍貫是汝南,家廬江舒城。所以他應該不是故鄉的意思,並且江西的烏東族譜也有這樣的記載“廬江為吾周之先,再家於舒自瑜遷”,這裡可以看出,家在舒是自周瑜時代搬遷的。兩者地隔千里,而記載卻一致,說明是事實。故城這裡可以理解為被廢棄的城池。所以這個故城只可能是巢湖故城。
古廬江舒的“舒”指的是廬江郡治所在,梁天監元年改名潛,隋代,開皇元年(581年),罷廬江郡置廬州,為存舊名,改舊治為廬江縣。根據宿松《周氏宗譜》記載“故城及松圭山均有 墓”,可能是尋陽東四十二里。結合《水經注》所言,其實不難發現,這個地點就是在被雷水包圍的桑落洲和古長江交匯的北側。后因桑落洲(在今宿松匯口鎮,洲頭鄉沿江一帶)崩岸,早在唐代之前,周瑜後人就把周瑜墓廟搬遷到了宿松圭山。這也就是“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的由來。註明一下,在史書記載中,隋朝以後,都稱宿松,而文中以一單字“松”來代表,這種記載方式是在隋朝以前的記載形式。隋朝以前宿松稱松茲。可見,周瑜墓在隋朝以前就落戶宿松圭山了。無論是從時間,文獻記載,還是歷史考證,都是最完備的。宿松周瑜墓就差一紙證明了。而縱觀其他周瑜墓,都沒宿松詳實。宿松有周瑜後裔守墓,文獻記載最早,有完整的家譜記載脈絡傳承,考據最嚴密,歷朝都有記載,古迹任存,周瑜後裔還在墓旁而居。周瑜已逝,英雄不再。周瑜墓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周瑜墓最早下葬於古尋陽的巢湖故城,為什麼會下葬於巢湖故城呢?主要原因是周瑜自赤壁大戰候,主要的軍事駐防都在尋陽附近,袁宏明確記載周瑜屯兵於桑落洲,在桑落洲修建城池,所以在屯地下葬也比較符合當時的歷史情況和習俗。至於“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的記載,本人認為,這個“還吳”中“吳”應該是指吳國,因為作者寫《吳書》的時候,吳國已經建國40多年了,以作者的角度,這個“吳”應該是吳國的意思。至於“迎之蕪湖”這個估計是迎接靈位,古人有迎靈之說,而未有迎喪之說。周瑜墓后因自然災害,戰爭,才遷移到了安徽宿松圭山。巢湖故城周瑜墓因崩岸和鄱陽湖梟陽縣沉沒等原因,遺址遺跡不復存在了。留下的只有宿松圭山周瑜墓。宿松周瑜墓有歷史文獻明文記載,周瑜墓應該無出其左右。
周瑜城,位於舒城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干鎮瑜城村。此為24歲以前的周瑜,在家鄉修建的兵營,供練兵習武及駐軍之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這裡丘陵起伏,杭埠河故道經此,是舒城縣城去西南鄉大別山區的咽喉要道。周瑜城為土城,正方形,長寬各296米,高10米,佔地面積104畝,四周是土築城牆,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東西南北各有一個相對稱的寬六七米的城門。原建有兵營、養馬場、周瑜井、拜母堂、凈梵寺、古塔等。城的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勢的三個土墩,名曰“練三墩”,傳為當年周郎練兵牧馬處。——周瑜城及練三墩,古稱“牧馬舊市”,為昔日“龍舒八景”之一。
周瑜墓
明代 解縉 《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慶宿松”,《文毅集》有詩曰“皖水青林繞墓田”。根據《水經注》雲,青林水,至尋陽,通大雷。按照我的理解,這個青林水就是雷水水系。古尋陽在今黃梅西南。這裡交代的很清楚,周瑜墓在宿松青林水附近。具體地點有待考察論證。
五代,宋初學者 徐鉉 《騎省集》中《故汝南縣太君周氏夫人墓誌銘並序》“公瑾葬舒之宿松,今裔孫奉祀者百餘家”。這也是其他“周瑜墓”不具備的條件,有後裔祭祀。南唐(宋代)馬令陸遊《南唐書-周本傳》“瑜葬宿松,即墓為祠,子孫居其旁者,猶數十家”。唐代 徐堅 《初學記》“江水對雷州之北側,有周瑜廟,以上舒州”。徐堅這裡是引用《水經注》里的文章。東晉 袁宏 《東征賦》“唯吾生於末運,托一葉於鄧林,.......爾乃出桑落,背彭澤”這裡的桑落就是桑落洲,袁宏在此懷念周瑜,周瑜墓在桑落洲鄧林。
周瑜墓胭脂井,又名周公井,原建築已損毀,現存建築用漢磚恢復為東漢體制。
享堂正門兩側的抱柱上掛著由藝人孫文光教授撰文並書寫的一副楹聯:上聯“偉烈震三吳,故壘猶凝江水赤”;下聯“英名播九域,佳城常共冶山青”。享堂飛檐翹角,灰瓦彤柱,中心高支仿紅木雕刻“周瑜與赤壁之戰”屏風。
周瑜墓
明代:王佐
揮毫欲寫周公瑾,江左誰當不世雄。料敵未煩玄德慮,運籌常與仲謀同。
吳人醉在醇醪里,漢賊魂沉燥荻中。今日巴丘一坯土,尚應千載賞英風。
冬日雨中過公瑾墓
清代:張熊
踏破寒威過野村,周郎遺跡至今存。森森古木參雲表,寂寂殘碑守墓門。
冷雨欲添吳主淚,凄風遙斷小喬魂。可堪憑眺東郊晚,猶憶醇醪帶醉吞。
江北紀行十六絕(其十四)
明代:張吉
破盡曹瞞百萬師,建安遺叟望傳麾。可憐皎皎鐘山月,不照成都赤羽旗。
題周瑜墓
現代:方軍
一代英雄公瑾郎,煙消赤壁驚濤狂。功名未就身先逝,日落巴丘鎖大江。
主詞條: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等都官至太尉。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北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廬江縣文物部門對周瑜墓進行了維修。
1987年,周瑜墓被廬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春,安徽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召開有關專家論證會,對湖南嶽陽,江西新淦,安徽廬江、巢縣、舒城、宿松等地的周瑜墓進行了全面的科學論證,取得一致意見,確認安徽省廬江縣的周瑜墓為周瑜首丘之地。
1989年5月27日,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瑜墓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鎮晨光社區。
早08:00~晚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