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白
張肖白
張肖白,乳名採薇,祖籍廣東省開平縣(今開平市)馬崗鄉梧村。1897年8月19日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的維多利亞的一個華僑家庭。為了紀念她的誕生地,張肖白英文取名為Victo袖Chung,出生後由父母代為洗禮,成為基督教徒。
目錄
張肖白,其父張靈椿,原在加拿大教會任職,后曾回廣州從事教會工作,結識了當時正在廣州博濟公醫學醫的庄燕嫻,二人結婚後同回加拿大。張靈椿隨後離開教會,開設洗衣館,庄燕嫻則開業當助產士。夫婦勤儉持家,過著儉樸的生活。童年時的儉樸的生活習慣,給張肖白的此後一生帶來良好的影響。張肖白是長女,三弟及四妹早亡,二弟亦於1966年死於肺癌。
1904一1913年,張肖白在溫哥華維多利亞就讀小學。1913年一1917年在當地教會學校讀中學及大學一年級。她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在中學時代已牢牢地打下了各方面的知識基礎。她經常利用傍晚時間,帶著書本去為那些外出度夜生活的夫婦帶孩子,一面帶孩子,一面讀書學習"她便是這樣在勤勞中度過她的童年。
1917年,張肖白時年20歲,考人了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攻讀醫學。1922年畢業並獲得醫學碩士學位。19X一1923年在多倫多醫院實習,1923年11月遠渡重洋,回到祖國,從事醫務工作。本來張肖白在加拿大多倫多醫科畢業,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各處開業的,但她卻毅然選擇了回國的道路。她回國初期,廣州的美國人辦的夏葛醫學院,通過她的朋友,熱誠地要聘請她當教授,被她婉言謝絕了。當時的祖國正處在內憂外患、民生凋敝的困境之中,有朋友便勸她到香港開業,她同樣也謝絕了朋友們的好意。她要運用自己的醫學專長,為多災多難的祖國工作,為缺醫少葯的同胞服務,結果通過教會的惟薦,到了江門仁濟醫院(即北街醫院前身)任醫師。1929年9月至1930年6月,她到美國紐約醫院進修婦兒科,1930年10月始任仁濟醫院院長。1936年11月至1937年7月,她到加拿大多倫多醫院進修內科。1937年9月至1937年12月,她到英國倫敦熱帶病學院進修。在這期間,張肖自己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成為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員。
抗日戰爭爆發后,敵機頻繁轟炸廣州、江門等地,在這戰亂頻仍、人民生命朝不保夕的時期,一些國外親友鄱勸張肖白返回加拿大或到英美等國去避開戰亂,但面對家國危亡,山河破碎,百姓顛沛流離,張肖白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滿腔仇恨,絕不忍心離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同胞,不肯離開災難深重的祖國,她毅然作出選擇,要和苦難的同胞同艱苦、共患難而留了下來。1941年12月,江門淪陷,敵偽用武力侵佔了仁濟醫院,日本侵略軍用剌刀百指張肖白,強迫她繼續任職,為敵偽服務。她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大義凜然地拒絕了敵偽的命令,帶著無比怒憤的心情,離開了仁濟醫院,先在江門自已的家裡,替病人看病,不久,便與王淑賢醫師、張微笑、盧瑞珍女十等醫護人員一起,在江門開設私人診所,繼續為廣大群眾治病服務。
1945年,抗戰勝利,日寇投降,張肖白仍舊回到仁濟醫院任院長兼醫師。1947年9月至1948年5月,張肖白再度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進修內科。解放后仍任仁濟醫院院長,1951年11月,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仁濟醫院,改名為粵中行署第一人民醫院(后改名為北街人民醫院),張肖白受人民政府委任為院長。
1966年初,張肖白不幸患上肺癌,黨和政府領導鄱非常關心她的健康,在確診后,即送她到廣州中山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留醫,經幾個月的多方治療無效,在她的要求下,於去世前5天,回到了她為之鞠躬盡瘁數十年如一日的事業所在地北街醫院。於1966年5月17日與世長辭,終年69歲。
張肖白的一生,是充滿活力的、為人民的醫療事業作出過卓越貢獻的一生。她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她熱愛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熱愛她信任她,政府和人民也給了她很高的榮譽,人民群眾視她為"神醫",選她為江門市人民代表。歷年她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54年、1956年被評為江門市二級勞動模範,1956年被評為科普工作積極分子,出席全國科普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57年、1959年先後兩次出席全國文教戰線群英會,受到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她生前曾任江門市第二屆至第五屆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政協常委、副主席,市婦聯執委和廣東省政協委員等職務。
張肖白具有強烈的愛國心和民族自尊心。她早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畢業時,摒棄了國外高薪的待遇和舒適的生活,毅然選擇了回祖國工作的道路;她婉卻了廣州H國人辦的醫學院對她的聘請,果斷地到江門仁濟醫院任一名普通的醫師。這都是以說明張肖白是熱愛祖國的。到江門淪陷時期,在敵偽刺刀脅迫之下,她堅決拒絕在仁濟醫院任職,不肯替敵偽服務,而在極度困難條件下,卻在江門開設私人診所。早在江門未淪陷前,仁濟醫院在張肖白主持下,已開設向貧苦大眾贈醫施藥的業務,還在江門、外海、會城、沙坪等地開辦贈醫點。開設私人診所之後,張肖白決定跟在仁濟醫院時一樣,川自己個人之力,恢復贈醫。她自己背起藥箱和自己出錢購置的醫療器械,定期步行到各贈醫點開診。那時江會一帶都已淪陷,每次出診總會遇上那些如狼似虎的日本巡邏隊,張肖白目睹獸兵隨意毆打那些未向他們鞠躬敬禮的行人,感到義憤填膺,她敢於蔑視敵人,故意掌起布傘遮顏而過。有一次往沙坪贈醫,回到江門市區時已人夜,不幸卻遇上了日軍巡邏隊,她也跟往常一樣,不向敵兵敬禮,竟被抓到日軍拘留所。張肖白毫不畏懼,義正辭嚴地質問敵人:"我是醫生,去為病人看病,究竟犯了什麼法?你們為什麼要抓我?”後來在眾位教友營救下才獲保釋。張肖白捍衛祖國尊嚴和民族自尊,於斯可見。
張肖白學識淵博,重視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為群眾尊為"神醫"。她自到仁濟醫院行醫以來,一向熱心為患者服務,治癒了無數危重病人,名揚四邑。她在醫務工作中,積極鑽研醫學,手不釋卷。她當上仁濟醫院(北街醫院)幾十年院長,經常深人到門診部和病房,親自應診和查房,更經常與其他醫務人員一起搶救危重病人。她診治每一個病人,總要親自查問病歷,親自檢查病因,細心體察病人的要求和願望,真正做到痛病人之所痛、急病人之所急。有時為了準確診斷病人的病因,往往廢寢忘餐地查閱中外醫學文獻,務求斷症準確無誤,對症施治。她這種嚴謹的醫療作風,一絲不苟的對病人負責的精神,贏得了廣大病人的信任和愛戴。
北街醫院曾收治過一位腹大如鼓的女病人,經中西醫反覆檢查,最初認定為肝硬化腹水。張肖白臨床觀察,再經多方細緻的檢查,結果正確診斷為卵巢囊腫,便果斷地進行手術,割出了一個三十多斤重的囊腫物,使病人很快恢復健康。北街醫院又曾收治過一位腹痛而不能大便的病人,多位醫生診斷為直腸癌。這是不治的絕症啊!張肖白憑著她豐富的臨床經驗,親自動手,以套上指套的手指,伸進病人的肛門,反覆轉動,發覺內里有一團可以輕微轉動的硬結物,斷定不是直腸癌,而是積聚已久的塊狀糞便,結果親自給患者逐小粒掏出而病癒。更令人信服的還有這麼一個病例:一次收治了一名七、八歲的小孩,多位大夫均斷定為胃腫瘤,並已開出手術單準備動手術,后及時經張肖白詳詢病史,后複查看X光照片,結果否定是胃腫瘤,只是一般的胃病。這類及時糾正診斷結果的事例不勝枚舉。1960年夏,醫院收治了一大批失明病人,張肖白十分重視,每天都逐個查視,親自為病人細心護理,認真細緻地指導眼科大大進行手術,使絕大多數病人重見光明,贏得病人和病者家屬衷心的讚譽,譽之為"光明使者"、"萬家生佛"。
張肖白對醫療工作極端負責,把救死扶傷視為自己的天職,工作的熱情達到忘我的境界。她經常率領醫療隊深入到農村巡迴應診,為廣大農民義務治病。1956年夏,新會縣上橫鄉發生薑片蟲流行病,她馬上決定親自帶醫療隊開赴該鄉開展防治工作,深入到發病最嚴重的村鄉,與其他醫生一道,住到農民家去,日以繼夜診治病人,救治了為數眾多的病者,控制了疫情的發展蔓延,並寫出了《薑片蟲病的地方性流行情況及65名小兒病例的臨床報告》,提出了根治薑片蟲病的有效方案。1961年春,她親自帶隊深人到新會的司前、德慶的新圩、官圩一帶,爬山越嶺,上門替農民治病。當她帶隊到斗門縣巡迴應診時,她過去未到過斗門,但她的名字卻早已在斗門群眾中廣為流傳。她一到斗門,縣裡各地的農民病者都蜂擁而至,門庭若市。她每天的診治人數竟高達200餘人,百至深夜,仍不能止。當地的黨政領導人都勸她少診治些病人,免得過份勞累。她總是說:"我們醫療隊下到農村,是要替廣大農民服務治病的。病人要求我看病,怎能不看?我少看一位,心裡便多一分不安。"她這種忘我工作精神和崇高的醫德,令人欽佩。這些年來,她親自率領醫療隊的足跡,遍及新會、開平、台山、鶴山、高明、德慶、斗門、中山等市縣,口碑載道。
在中醫政策方面,張肖白是積極貫徹的。她認為作為一個好醫生,應該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才能更好地為病者服務。她為了更有效地替廣大農民治病,也為了儘可能減輕病人經濟負擔,她在組織斗門醫療隊出發之前,還要虛心地與中醫師一道,重溫針灸操作,苦心孤詣地全面掌握中醫針灸方法,務求精益求精。在她的帶動下,北街醫師都能普及針灸療法。北街醫院在應用土牛膝治療白喉、中藥治療大腦炎以至推廣一些卓有療效的民間方劑治病諸方面,都得到她的支持,帶頭推廣運用,收到很好的醫療效果。
在培養年青一代醫護人員方面,張肖白也是不遺餘力的。她對醫院裡的年青醫師,從不間斷地進行言傳身教,不但孜孜不倦地指導各科開展醫學科研工作,耐心輔導一大批醫療骨千閱讀和翻譯英文醫學文獻,為年青醫護人員打好理論基礎,而且還臨床耐心指導年青醫師如何正確診斷,提高他們的診療水平。當年張肖白悉心帶教的年輕醫生,今天已成為北街醫院以及其他醫療機構的技術骨幹。在張肖白的指導下,北街醫院曾舉辦了多期的護理、檢驗、藥劑、病案等的培訓班,培訓了一大批來自基層的進修醫生,使經受培訓的醫務人員成為基層醫療單位的重要醫療力量。另外,對每年來院實習的高等醫學院校的畢業生,張肖白更是關懷備至,時時、處處都給他們提供臨床實踐的機會和耐心細緻的講解指導,使得經受過張肖白指導的醫生,獲益良多,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永生難忘。
在張肖白主持下,北街醫院在科研和學術活動方面都做出了可喜成績。1956年,她親自領導建立了一個廣東省地區級醫院第一批不再附屬於內科的獨立的臨床小兒科,為中華醫學會廣東兒科學會的創立打下了基礎。在科研方面,其中對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病學的研究,就全國來說,北街醫院是首批發表醫學文獻的單位之一;對地中海貧血診斷和治療,北街醫院也是金國名列前茅的單位;對風濕性和肺源性心臟病的研究、小兒急性壞死性腸炎和新生兒高膽紅質血症的診疔、薑片蟲病的流行病學的診斷、中西醫結合治療某些流行多發病、外科和婦產科開展多種高難度手術治療的探索研究、醫技部門中的放射造影技術、電泳技術和研製中草藥新製劑諸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張肖白本人通過科研,也撰寫了大量的醫學學術文獻,不少已在金國性刊物發表,為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張肖白具有精湛的醫術和崇高的醫德。她沒有結婚,幾十年來自奉甚薄,長期過著清茶淡飯的儉樸生活,而對勞苦大眾卻懷有深厚的感情。遠在解放前,她就把自己的工資收入,盡量節省下來,用作資助為數不少的孤兒,並使之受教育,有些栽培成為護士或醫疔技術人員。她還把節省下來的錢資助窮苦人家和捐助給孤兒院。1961年,她還把多年來節約下來的存放在加拿大銀行的存款5000美元匯回祖國,用以購買X光機、心電圖機等先進醫療設備捐贈給醫院。這種高尚品德,贏得政府和全院醫護人員的讚譽和敬佩。
張肖白為醫疔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力量,1966年她已屆69歲高齡,患上肺癌,送到廣州住院留醫。兩個月後,她的癌細胞已擴散轉移,病情已急劇惡化,但是她仍然滿懷信心,認為自己必然能夠戰勝癌魔。因為她覺得,還有很多工作還需要她去做,因此,當佛山行署衛生局副局長黃文到她病榻前探望她的時候,她還對黃副局長說:"我病好之後,你們要批准我退休啊!不過,我退休絕不是不當醫生了,而足要更好地當醫生,只是退了院長的職務而已,"其實她那時的生命已僅剩下兩個多月的時間,已到了病危的地步。百至她生命的最後幾天,甚至彌留之際,她仍然對自己擔負的醫療工作,叨念不已,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她這種熱愛工作,"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啟迪後人,為後人留下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
張肖白逝世后,江門市人民政府在中山紀念堂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會後參加送殯的隊伍人數愈來愈多,很多群眾自發前來加入送殯行列,人數竟達2000餘人之多,而且馬路兩旁駐足默哀者更是不計其數,可見張肖白是一位深得人心的好醫生,極盡生榮死哀。
一代名醫,從此永逝。她的崇高醫德和高風亮節,將永遠留存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