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滲透壓

膠體滲透壓

血漿中含有低分子的晶體物質(如氫氧化鈉、碳酸氫鈉葡萄糖等)和髙分子的膠體物質(如蛋白質)。血漿的滲透壓是這兩類物質產生的滲透壓總和。低分子晶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高分子膠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

術語解釋


與之相對的是血漿晶體滲透壓,後者主要有電解質產生,在血漿滲透壓中所佔比例較大。
因為血漿中的蛋白質分子較大,不易通過毛細血管,所以膠體滲透壓維持著血管內外的水平衡,而血漿中絕大多數電解質不易通過細胞膜,所以後者對於維持細胞膜內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於毛細血管壁不允許血漿蛋白通過,因此血漿中蛋白質的濃度高於組織液中蛋白質的濃度,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高於組織液的膠體滲透壓。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造成血漿中蛋白質減少時,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就會降低,血漿中的水就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間液,致使血容量降低而組織液增多,這是形成水腫的原因之一。臨床上對大面積燒傷,或者由於失血而造成血容量降低的患者進行補液時,除補以生理鹽水外,同時還需要輸入血漿或右旋糖酐等代血漿,以恢復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和增加血容量。

平衡


維持毛細血管內外水的相對平衡
毛細血管壁與細胞膜不同,它間隔著血漿和細胞間液,允許水分子、離子和低分子物質自由透過,而不允許蛋白質等髙分子物質透過。因此,晶體滲透壓對維持血漿與組織間液之間的水鹽平衡不起作用。在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的蛋白質濃度比組織間液高,可以使毛細血管從組織間液“吸取”水分(水從組織間液向毛細血管滲透),同時,又可以阻止血管內水分過分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維持著血管內外水的相對平衡,保持血容量。如果某種原因造成血漿蛋白質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漿中的水就會過多地通過毛細血管壁進人組織間液,造成血容量降低而組織間液增多,這是形成水腫的原因之一。臨床上對大面積燒傷或失血過多造成血容量降低的患者進行補液時,除補以生理鹽水外,還需要輸人血漿或右旋糖酐等代血漿,以恢復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和增加血容量。可見,膠體滲透壓對維持毛細血管內外水的相對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功能


產生血漿滲透壓
血漿中高分子膠體物質的質量濃度約為70g/L,遠高於低分子晶體物質的質量濃度(7.5g/L)。高分子膠體物質的濃度大,但它產生的滲透壓很小(約為3.85kPa),這是因為高分子膠體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單位體積血漿中的質點數目少。而低分子晶體物質含量雖小,但由於它的相對分子質量小,有的又可以電離成離子,單位體積血漿中的質點數目多,所以血漿滲透壓絕大部分是由低分子晶體物質產生的(約佔99.5%),膠體滲透壓只佔極小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