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寨村

河南省滑縣四間房鄉馬寨村

馬寨村 位於四間房鄉東部,距鄉政府駐地約8公里,東與濮陽縣新習鄉接壤,西北鄰王三寨村,南和王寨村相望,四趙公路從村西南跨過,為四間房鄉距鄉政府所在地最遠的村。

建制沿革


傳寨村“響”,村莊,且村姓,族戶,良田千頃、騾群,建麥,埋缸,棚,蓋土,收麥碾麥咚咚,故稱“響”。

行政區劃


朝初,白馬縣廢,併入滑州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直至清同治年間該村屬仁壽鄉潘張里。清宣統元年(1909年),滑縣改為6鄉16區,該村為東北區(廣通區)。1946年7月,建高陵縣,該村划入高陵三區。1949年9月,高陵縣撤銷,該村回歸滑縣二區。1958年3月,建立四間房鄉人民公社,馬寨村始歸四間房管轄,稱馬寨大隊。1983年11月,實行村民自治,稱村民委員會,至今為四間房鄉所轄

人口民族


寨村 ,均漢族,田、周、陳、賈、徐、、、王八姓,田姓朝初洪洞縣遷,陳、周、徐、賈該村戶。、王、姓戚,落戶。村田姓占村%,村姓氏。

經濟概況


馬寨村由於地處偏僻,且以前交通不便,村東、村北以前沙丘成片,每遇風天,黃沙彌天,長期乾旱少雨,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但近年來,村兩委帶領全體村民,一邊治沙栽樹,一邊爭取項目辦電打井修路,有了很大改觀:2010年,村兩委多方籌到資金350萬元,動用大型機械40餘台輛,奮戰三個月,終於在村東北的沙荒處,平整出土地2100畝,繼而是打井、辦電、修路,使過去的沙荒全部變成水澆地,而且路成網、樹成行、田成方。
經過幾年努力,目前,村內有耕地4050餘畝、小麥3900畝、玉米500畝、花生3200畝、瓜菜50畝、紅薯200畝、養殖場16個,年產值達千萬元,201年人均收入達6025元,突破了6000元大關,跨入了四間房鄉先進村行列。
目前的馬寨村村內有兩條東西街,各長800米,兩條南北街,各長500米,連在一起呈“井字”型,街道衚衕全部進行了硬化,井字大街格外整齊。村內地勢西高東低,村莊佔地四百多畝,屬長方形。新農村建設正穩步推進,文體活動器材和農家書屋、老年活動室等文化娛樂場所和公共服務體系初具規模,居住環境得到較好改善。

社會事業


馬寨村早在建國前就有了教育機構,解放后即建有一所小學。目前與本鄉王三寨村共有小學一所、幼兒園兩所,收納學齡兒童600餘人,其中一所幼兒園被《光明日報》列為農村幼兒教育示範基地。據統計,全村1820人中,除學齡前兒童外,有小學文化的 380人、初中522人、高中中專 210人、大專102 人、本科45人、研究生12人,教授6人、講師2人、專家學者1人,另有各層次在校生共210餘人,未入學幼兒230多人。

歷史文化


節日習俗。春節、元宵節,各家各戶貼春聯、掛紅燈、吃餃子、放鞭炮、點煙花,村內唱戲、扭秧歌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農曆十月初一到墳上掃墓,給已故老人燒紙錢、放鞭炮;二月二吃煎餅,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串親戚等等。
祭典女媧習俗。古時候村廟會時期是女媧信仰習俗集中展現的時間,主要有拴娃娃、開鎖等生育習俗;問病求醫、求平安等求吉避凶習俗;坐夜、撒米面等敬奉女媧習俗;以及與女媧有關的歲時節慶、婚姻習俗等。
農曆三月初十是馬寨村奶奶廟會,從初十到十二,共三天,每年都要有一個或兩個劇團到村演出,屆時商賈集聚,購物的、燒香求願還願的、串親戚、看熱鬧趕會人數近萬人。唱戲近兩年都是以包場為主,大部分是生孩子,或是生意發財了,都要包戲一場或是一天。

風景名勝


村南有大梁寺遺址一處,奶奶(女媧)廟一座。

著名人物


賈成科,男,漢族,1966年出生,享受國家專項津貼專家,中國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田存中,男,漢族,1968年出生,少將,中央警備團師級幹部。
周協坤,男,漢族,1978年出生,博士研究生,華北水利學院高級講師
田聚池,男,也是我們這一代著名的大平調演員,主演鬍子生,號稱平調紅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