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羊節

中華傳統美食節日

伏羊節是中華傳統美食節日,於每年傳統農曆初伏之日開始,至末伏結束,持續一個月。“伏天吃伏羊”在江蘇徐州地區有悠久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自古以來,徐州地區民間就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

“伏羊”,即入伏以後的羊肉。《漢書·楊惲傳》記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亨羊炰羔,斗酒自勞。”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是以食為療的大創舉。徐州彭祖伏羊節被授予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2018年中國伏羊節於7月16日在徐州市開幕。

節日歷史


起源

徐州伏羊節
徐州伏羊節
伏羊節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內涵的徐州民間食俗的基礎上總結創製的節慶。彭祖時代,徐州地區普遍有食羊之習俗,彭祖創造的“羊方藏魚”正是那個時代羊菜烹飪技藝的升華。據《漢書》記載,皇帝“伏日,詔賜從官肉”。當時的“官肉”即為“三牲”之首的羊肉,伏天皇帝與從臣們共享羊肉已是確信無疑了。不惟宮中吃伏羊,《漢書》中亦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的記載。
宋朝之前,宮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為主。元代,羊肉在宮宴上更是居於統領地位,佔了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還多。從“羊大”為“美”的審美判斷,到“魚羊”為“鮮”的美食追求,再到“食羊”為“養”的養生理念,無不隱含著先人對羊肉美食的追求和羊肉烹飪的感悟。
在徐淮一帶,以羊肉名聞遐邇的,當數蕭縣,蕭縣連同徐州地區人們,向有伏天吃伏羊的習俗。每年入伏第一天,人們習慣從菜市場買回羊肉在家中烹飪食用。由於蕭縣古屬徐州轄縣,兩地民間交往頻繁,蕭縣有許多在徐州開的飯店,也是後來節日能夠迅速在徐州展開,並傳播的原因。蕭縣羊肉享有盛名已達300餘年。蕭縣羊肉飯店有5000餘家,飯店選用的多為3至6個月的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的蕭縣白山羊,肉質鮮嫩異常。蕭縣傳統名菜也多以羊肉為主,有“無羊不成席”之說。

發展

2000年夏季,安徽省蕭縣城南(蕭淮公路許堂)許堂五香羊頭館策劃了伏羊節活動,第一次打出中國蕭縣民間“伏羊文化節”的招牌,得到了其他一些羊肉餐館的積極響應。
2002年7月11日,徐州舉辦了首屆伏羊美食文化節,正式命名為伏羊節。
2003年,徐州第二屆伏羊節,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
2004年,由徐州市烹飪協會正式牽頭組織舉辦第三屆伏羊節,吸納了南京、鄭州、邯鄲等近10個城市的同行參加伏羊節活動。
2005年,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第四屆伏羊節,開始採取市場化模式運作。
2006年,徐州第五屆伏羊節使用“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名稱,之後一直延續使用至今。
2007年,徐州第六屆伏羊節由中國烹飪協會和江蘇省烹飪協會聯合支持。同年,安徽蕭縣舉辦首屆伏羊文化節。遼寧義縣舉辦伏羊節。
2008年,徐州第七屆伏羊節,2008年獲得“中國十佳美食節慶”活動。上海首次舉辦伏羊節。
2009年,徐州第八屆伏羊節,中國烹飪協會認定徐州為“中國伏羊美食之鄉”。
2010年,徐州第九屆伏羊節。南京首次舉辦“伏羊節”,歷史上南京入伏天進補羊肉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賣“伏羊湯”的店。
2011年7月14日,徐州第十屆伏羊節,開幕式在沛縣、蕭縣等地舉行,以“漢皇故里、伏羊歡歌”為主題,開幕式期間演出了大合唱《大風歌》、舞蹈《伏羊佳節歡迎您》等精彩節目。
2012年7月18日上午,徐州第十一屆伏羊節在徐州漢城開幕。本屆伏羊節以“伏羊福羊和諧安康”為主題,活動於7月28日落幕。
2013年,徐州第十二屆伏羊節,澳大利亞綿羊也遠渡重洋首次進入徐州。伏羊節在沛縣、蕭縣、庄行開幕,主題是吉羊如意,持續到7月19號。開幕式上,有文藝演出和斗羊表演。
2014年,徐州第十三屆伏羊節於7月18日開幕,延續至8月17日。開幕式在邳州、沛縣、蕭縣、上海庄行舉行。武漢在餐館舉辦首次伏羊節。
2015年7月11日,徐州第十四屆伏羊節,沛縣、蕭縣、上海也舉行了開幕式,持續至8月17日。伏羊節的主題為“伏羊那麼香,我想去嘗嘗”。蕭縣主會場舉辦千人吃伏羊品鑒會,現場撐起直徑3米大鍋,可以同時滿足2000人就餐。
2016年,徐州第十五屆伏羊節於7月15日至31日舉行,主會場設在徐州,在賈汪區、沛縣、豐縣、常州市、安徽蕭縣、浙江長興等六地設置分會場。主辦方徐州餐飲行業協會、都市晨報。指導單位是中國烹飪協會。
2017年,伏羊節於7月11日至8月11日舉行,以“情暖淮海結友誼.心繫食安共發展”為主題。
2020年7月,第13屆上海庄行伏羊節開幕,以庄行民俗及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羊肉燒酒習俗”為主題。

擴散

2000年,蕭縣丁里鎮民眾自發組織吃伏羊活動。2008年,伏羊節獲“中國優秀節慶品牌”稱號。2009年,庄行羊肉燒酒飲食民俗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7月,徐州市伏羊食俗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11月,蕭縣伏羊宴習俗被評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設定日期


伏羊節設定日期是每年傳統農曆初伏之日開始,經過中伏,至末伏結束,連續一個月。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之日開始,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

風俗習慣


飲食

伏羊美食節期間,伏羊節舉辦地各大賓館、飯店、羊肉館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評。
伏羊節特色美食
肉食:全羊宴、羊肉湯、烤全羊、燒全羊、羊肉串、羊肉火鍋、地鍋羊肉、清湯羊頭、風味鹵羊頭、羊三寶、手抓羊肉、香酥羊排、精品羊雜、紅燒羊腿、羊肉煎包、羊排
麵食:烙饃、麵條、壯饃
水果:葡萄
飲品:冷飲、冰棍、冰鎮啤酒

活動

伏羊節開幕
伏羊節開幕
伏羊美食節期間上海、徐州、蕭縣等地舉辦伏羊節開幕式,每天上演 地方戲曲,表演舞蹈、武術、民俗,展出布藝、麵塑、剪紙和花鳥奇石展出等。

徐州

徐州伏羊節期間,安排了伏羊美食展銷、關愛環衛工公益活動、彭祖養生文化論壇、魅力徐州旅遊等活動

蕭縣

蕭縣伏羊節期間,舉行書畫展、美食品嘗相,紀念蕭叔、閔子、劉邦,文藝匯演等活動。遊覽聖泉寺、皇藏峪等景點。

上海

上海伏羊節期間,舉辦紀念狐偃,農家樂踏青活動。品羊肉喝燒酒,採摘庄行蜜梨

文化


文籍

伏羊節風俗
伏羊節風俗
羊,作為最早被人類成功馴養的家畜種類之一,人的貢獻在衣食 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著突出體現,而最重要的應屬飲食方面。食羊的傳統古來已有,先民們很早就捕獵野羊為食物,羊被馴養為家畜之後,更是為人們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周禮天官》中有記載:“春行羔豚,膳膏香”;《禮記月令》也記有:“仲春之月”,“食麥與羊”;“醫食同源”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先人們在用羊來滿足口腹之需的同時,也不斷發掘出了羊肉的藥用功效。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記有“當歸羊肉生薑湯”能治療血虛寒疝等疾病;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羊肉甘熱無毒。食之肥軟益人,治療筋骨急強,虛勞益氣”。羊肉的祛風驅寒功效看似與三伏天的暑熱格格不入,實際上夏日候濕熱,人們食慾減退,體內積熱,在這樣的時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僅使人胃口大開增強食慾,同時也能促人發汗,以熱制熱,驅散體內濕毒,補虛健體,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高溫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伏羊節”食羊,既是對羊肉本身鮮美味道的追求,同時也是對羊肉藥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諺語

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饃饃羊肉湯”。夏收農忙初過,鄉村以吃新麥饃饃、喝美味羊肉湯的形式來歡慶夏季豐收,祈求秋季風調雨順,在這喜慶日子,特地把閨女和外孫接回家,共享娘家親情。

彭祖

彭祖伏羊節
彭祖伏羊節
徐州古稱彭城,篯鏗因受封於彭城因為又名彭祖。彭祖因為善於調製味道鮮美的雉羹(啥湯),獻給帝堯食用,被帝堯封於大彭。中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這藝術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動我國飲食文化進步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漢代楚辭專 家王逸注曰:“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補註曰:“彭祖姓錢名鏗,帝顓頊玄孫,善養氣,能調鼎,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彭鏗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後子孫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稱他為彭祖,他的後裔就叫彭祖氏。

漢文化

雖然中國人食羊傳統悠久,但在三伏天大碗吃羊肉喝羊湯,並將這一習俗其發展成為全民參與的盛大節日,卻只有在徐州得以實現,這與徐州的地域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徐州無論從地理位置上還是氣候環境上,都體現出鮮明的南北交界地帶特色,其風俗傳統和文化氛圍也呈現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響、兼收並蓄的特點。以飲食文化為例,齊魯菜系的紅燒類與醬類菜點的風味、川菜的麻辣鮮香,在徐州飲食上都有所體現。總體來說,徐州菜五味俱全,以咸鮮為主。因此羊對徐州人來說,是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人們通常在烹飪羊肉時極力除去的膻味,在徐州人看來正是“鮮”的體現。當地人用大鍋清水熬制羊肉羊湯,只在最後加幾味簡單佐料,辣椒放足便可大快朵頤。這樣烹制出的膳食雖不精緻,但鮮香味濃,經濟實惠,吃起來十分過癮。淳樸的民風和豪爽不拘小節的個性使得當地人能夠適應並喜歡吃伏羊,將在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湯的習俗一直保存了下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徐州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幾千年前,注重飲食和養生的彭祖便推崇羊肉;后又有沛縣漢高祖劉邦喜吃羊肉,據《史記》中記載劉邦年輕時曾殺羊設酒宴客。另外徐州是漢代畫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區之一,在銅山縣漢王鎮出土的一塊《庖廚圖》上便畫有庖廚用羊肉烹制食物的圖景。在庖廚里,是待烤的羊肉串,還有懸掛的羊腿;可以見證當時徐州地區食羊風俗的形成。徐州銅山漢王出土《庖廚圖》,三格,上格,有人在切肉,有人在爐灶生火,有人在爐子上烤羊肉串。漢畫像石上有許多畫面,《庖廚圖》、《燒烤圖》、《宴飲圖》,都有燒烤畫面,烤羊肉串畫面,那一串串的羊肉,非常逼真,那爐子,都與現代彷彿。古代人燒烤叫“炙”,在火上烤肉。有的是家人聚餐,有的是會客宴飲,有的是貴族拜謁,均有燒烤、羊肉串的畫面。可以說明在漢代徐州地區,燒烤、羊肉串,已經是進入家庭、府第的比較時尚的生活方式。
吃羊肉串,徐州出土的漢畫像石就有形象記載,也有人認為肉串起源於徐州。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在《史記》與《漢書》中,都記載了這麼一件事:秦朝末年,在沛豐邑中陽里住著劉、盧兩戶人家,彼此是好鄰居。公元前256年某日,劉、盧兩家各自誕生了一個男孩,即劉邦與盧給。中陽里的居民們便各家湊錢買了羊和酒,再成群結隊地上門給兩家道喜。兩家自然也要殺羊設酒招待來客。幾年之後,劉邦與盧給同時上學,親如兄弟,鄰居們再次送羊送酒表示祝賀。劉、盧兩家也再次以羊、酒宴客。許多年以後,因為劉邦當了皇帝而開創了漢朝,豐沛人乃至整個徐州人都引以為豪,故吃羊肉串這種古老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徐州的伏羊節,從一方面來說是對當地祖先飲食傳統的一種順理成章的繼承,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表達了一種對先人的懷念和對漢風古韻的嚮往,是一種歷史的沉澱和對民族感情的承載。

影響


“伏羊節”的發展變化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伏羊節”之所以形成並得到社會各方的廣泛響應,正是因為它已經具有了歷史傳承和族群認同的意義。徐州對這個久遠的傳統賦予了本身的情感內蘊,併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從而在改造和創新的過程中表現出凝聚力和向心力。儘管“伏羊節”在文化內涵上無法與徐州的非物質文化相比,但它對維繫徐州人飲食傳統、打造徐州全新面貌的飲食文化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不僅讓廣大民眾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極富飲食特色的實踐當中,並通過節日的形式使民眾深入認識徐州的飲食文化和風俗魅力。其次,“伏羊節”這一地方節日有助於徐州城市形象的打造。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徐州的“兩漢”文化勝地的地位面臨各種挑戰,要想繼續堅持城市的特色,就必須發掘更有創新價值的東西,因此,尋找地域特色賦予的民俗傳統體現出非凡的價值。“伏羊節”被當做一項有意義的盛會來宣傳和慶祝,此時,它已經不是一種重複的形式,而是“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已經超越了城市的各種社會設施而成為一種展現城市形象的象徵符號資源。因此,依託“伏羊節”的影響,徐州在飲食文化上博採眾長並不斷探索創新,既能夠在風俗傳統上有所突破,又有助於城市魅力的張揚!

分佈範圍


伏天吃伏羊的風俗從淮海地區向全國蔓延,上海、山東、安徽、江蘇、遼寧、湖北、浙江等省市均在入伏期間舉辦伏羊節。
舉辦城市
省份城市首次舉辦時間
江蘇徐州2002 
南京2009
連雲港2010
宿遷2011
常州2016
安徽蕭縣2000 
淮北2017
宿州2016
浙江長興2016
上海奉賢2008
庄行鎮2020
湖北武漢2014
山東棗莊2010
濟寧2011
河南商丘2013
遼寧義縣2007

節日特色


伏羊節是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淮北地區特有的一種飲食文化節,2010年,主辦方將伏羊節的聖火傳遞至4省16個市縣。伏羊節期間,還安排多項文藝及觀光旅遊活動。2010年的伏羊節,除在徐州漢城設立主會場外,還在豐縣、邳州、新沂、蕭縣等4個縣(市)開闢分會場,將伏羊盛宴由城市推及鄉村。
伏羊者,乃炎夏入伏天的羊肉也。伏天食用羊肉的習俗,暗合“天人合一”的質樸養生理念,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是以食為療的大創舉。

榮譽


名稱稱號
蕭縣伏羊宴習俗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州伏羊食俗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伏羊節中國優秀節慶品牌
庄行羊肉燒酒飲食民俗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