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馬一龍的結果 展開
- 明代農學家、書法家
- 戛迪林耶學派靈明堂門宦創始人
馬一龍
戛迪林耶學派靈明堂門宦創始人
他早年喪父,依母而生。幼時在清真寺學習阿拉伯文和宗教常識,及長,喜讀詩書,諳漢、阿兩文。1866年,正當西北回民反清起義形成高潮時,蘭州督標嘩變,省城發生嚴重飢荒,14歲的馬一龍,扶母逃荒於寧定縣(今廣河縣),越年母卒,他遂在甘肅的榆中、定西、臨夏和青海等地逃荒,並訪師求學。1878年以後,他在榆中野雞溝飛廣河三甲集等地清真寺,日教阿文,夜坐靜修,生活十分簡樸。1895年逢“河湟事變”,馬一龍攜妻女返回蘭州,棲於橋門街一破屋中,后遷至新關羅家巷定居。從此結束了流浪生活。
據靈明堂教史記載:清光緒三年(1877),即馬一龍25歲時,在蘭州接受了哈比布拉傳的戛迪林耶學說,35歲時在廣河三甲集經馬六三伊瑪目的引薦,又接受了聖裔賽利姆尊者的虎非耶學理。此外,他還接受了新疆靜杜孜巴巴傳的喀什道堂大香道祖(伊朗的哈馬丹人,為25世聖裔之孫)所傳的納格什班迪耶的學理和傳教憑證。他偏重於戛迪林耶派的教義。據其道統史記載,當他專心從事“無倆大道”后,常沿門乞討度日,有時自歌自舞,往往與街巷小兒戲玩,宛如赤子,人遂以瘋漢稱之。人有疑義,急難來問者,他只用眼前事物演示之,或講以古往,或舉一現例,使人自行領會,初雖不解,事過皆驗。於是得到一些人的尊敬與信仰。馬一龍的宗教主張主要是:禁慾清貧、潛修秘煉和出家修行。他宣教傳道以中、小商人為主要對象,在農村多系貧窮農民,在城市多系飲食業小商人。靜修時減少飲食,時間以40天為限,多則120天。他的學生主要有:新疆哈密靈明堂負責人靠福堂,甘肅蘭州的陝子久、臨夏縣的馬向真、康樂的高優素福,青海的白鳳鳴。最後他委單子久為教統承傳人。在西北地區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