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河縣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下轄縣

廣河縣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方,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部,北靠東鄉族自治縣,西接和政縣,南連康樂縣,東與定西市臨洮縣毗鄰。

截至2019年,廣河縣全縣轄6鎮3鄉,102個村,1121個合作社,總人口25.9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36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82人。

廣河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縣內礦產資源貧乏,旱災、雹災等自然災害頻繁,是國列、省列的扶貧開發重點縣。廣河縣有水簾洞、“新馬太”、古太子寺、齊家坪遺址等著名景點。

2019年11月,廣河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2020年2月2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同意廣河縣退出貧困縣。

歷史沿革


廣河縣
廣河縣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國設置了隴西郡,郡治狄道(臨洮),又滅西羌枹罕侯,置枹罕縣,廣河縣入秦版圖。
西漢時,從枹罕縣析置大夏縣。公元9年,王莽改大夏縣名為“順夏”。王莽敗亡,東漢光武帝劉秀又恢復大夏縣名。
西晉曾撤銷大夏縣。西晉末年,前涼政權創始人張軌上表晉惠帝,獲准在臨夏與青海南部設置晉興郡,領晉興、枹罕、大夏等十縣,大夏縣得以恢復。
十六國時期,大夏一直是隴西割據政權的爭奪之地,易手頻繁,廢設無定。
南北朝時,北魏獻文帝皇興三年(公元469年),改大夏縣為大夏郡,不久又恢復為縣,屬河州金城郡。北周時,大夏縣屬河州枹罕郡。
隋文帝時,廢郡制,大夏縣劃歸河州。
唐因隋制,河州轄枹罕、大夏、鳳林3縣。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曾廢除大夏縣,貞觀五年恢復。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后,河州全境為吐蕃佔據,大夏縣成為吐蕃王朝的東部重鎮,境內設訶諾城。
宋神宗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大夏縣重歸於中原王朝,宋改吐蕃訶諾城為定羌城。南宋時,河州全境歸金朝所有,定羌城為河州所轄三寨之一。
元朝時設定羌縣,位居河州路三縣之首,曾為河州路治所在地。
明朝時,廢定羌縣,設立定羌巡檢司,直屬河州衛管轄,同時設立定羌驛和定羌遞運所。
清因明制,改定羌城為太子寺城,乾隆時,移河州州判於太子寺城。
民國六年(1917年),設立寧定縣,縣治設在太子寺,隸屬於蘭山道。道廢后,直屬於省。民國八年(1919年)設寧定縣。
1949年寧定縣解放至1956年屬臨夏專區管轄。
1953年撤銷寧定縣建置,成立廣通回族自治區。
1955年又改廣通回族自治區為廣通回族自治縣。
1956年臨夏專署撤銷,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廣通回族自治縣改稱廣通縣。后因縣名與雲南省廣通縣重複,於1957年改為廣河縣。
1958年,國務院批准撤銷廣河縣,將其行政區併入和政縣。
1961年,又決定恢復廣河縣,以合併於和政縣的原廣河縣行政區為廣河縣行政區,沿襲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河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位於甘肅省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部,東臨定西市臨洮縣,西接和政縣,南連康樂縣,北靠東鄉族自治縣,位於東經102°23′~103°51′、北緯35°25′~35°28′之間。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13公里,總面積538平方公里(2013年)。

地形

廣河縣居於隴西黃土高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1953米,最高的西南部大疙瘩,海拔2620米;最低的東部三甲集鎮五戶村,海拔1800米。境內除中部廣通河谷沖積階地地勢平坦外,其餘地區則丘陵密布,溝壑縱橫。

氣候

廣河縣屬溫帶半乾旱氣候區,春夏溫和,秋季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6.4℃,最高氣溫32.6℃,最低氣溫-21.6℃。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蒸發量1257毫米。全年無霜期142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56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31.94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資源


截至2012年,廣河縣總耕地面積19.2萬畝,人均0.93畝,山旱地佔70%。縣內礦產資源貧乏。水能資源豐富,有兩條較大的河流—廣通河、洮河。建有齊家坪水電站、新民灘水電站,齊家坪水電站位於洮河下游臨洮盆地內,電站設計水頭8.2m,發電引用流量235m/s,裝機容量16.5MW,年發電量6592萬kw/h。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廣河縣轄2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三甲集鎮、祁家集鄉、排子坪鄉、水泉鄉、南山鄉、庄窠集鄉、官坊鄉、買家巷鄉、阿力麻土東鄉族鄉。
2004年,廣河縣轄5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城關鎮、三甲集鎮、祁家集鎮、庄禾集鎮、買家巷鎮、排子坪鄉、南山鄉、水泉鄉、官坊鄉、阿力麻土東鄉族鄉。
2007年,撤銷排子坪鄉,設立齊家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廣河縣6個鎮:城關鎮、三甲集鎮、祁家集鎮、買家巷鎮、齊家鎮、庄禾集鎮,3個鄉:官坊鄉、水泉鄉、阿力麻土東鄉族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廣河縣總人口21.56萬人。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正式發布,廣河縣常住人口為24.6萬人。

民族

廣河縣民族有回族、東鄉族、漢族等民族。2013年,廣河縣總人口21.56萬人,其中回族12.03萬人、東鄉族8.97萬人,漢族5430人。回族、東鄉族人口占廣河縣總人口的97.5%。

政治


中共廣河縣委
書記:趙廷林
廣河縣人民政府縣長:馬東升 副縣長:李 楊、陳伯宏、馬建華、孟斌、馬權宏、劉麗娟
廣河縣政協主席:李自成

經濟


綜述

2007年,廣河縣實現生產總值6.4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2006年增長1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98億元,較2006年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54億元,較2006年增長15.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90億元,較2006年增長12.3%。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為30.8:24.0:45.2。財政收入完成4185萬元,較2006年增長31.5%;財政支出32487萬元,較2006年增長24.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691萬元,較2006年增長37.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5250元,較2006年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29元,較2006年增長7.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42‰。
2019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7.13億元、增長5.6%,增速位列全州第五;固定資產投資18.07億元、增長8.8%,位列全州第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5億元、增長8.5%,位列全州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1億元、增長5.9%,位列全州第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5元、增長10.6%,位列全州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9元、增長7.5%,位列全州第三。
2020年3月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月28日發文披露,廣河縣經過縣級自評、市級初審、省級行業部門核查認定和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並經甘肅省貧困縣退出驗收工作組研究等退出程序,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正式脫貧“摘帽”。

第一產業

2011年,廣河縣共推廣種植旱作農業33.6萬畝,在甘肅省率先實現旱作農業適宜種植區全覆蓋,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經甘肅省農牧廳專家組實地測產,全膜玉米平均畝產831.6公斤,畝均增產225.8公斤,僅旱作農業推廣這一項,廣河縣增產玉米6.37萬噸,總增效益1.5億元,人均達700元。
2007年,廣河縣完成農業總產值30177.4萬元,較2006年同期增長19.96%,實現農業增加值19916.4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2006年同期增長15.4%。
截至2007年末,廣河縣耕地192855畝,2007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10660畝,比2006年同期下降0.99%。在總播種面積中糧食作物面積為170800畝,比2006年同期增長4.8%。其中:夏糧面積27300畝,比2006年同期下降25.7%;秋糧面積143500畝,比2006年同期增長7.98%。經濟作物面積16000畝,比2006年同期下降33.05%。在經濟作物中油料面積15000畝,比2006年同期下降25.37%;藥材1000畝,比2006年同期下降73.68%。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在乾旱山區推廣種植雙壟溝玉米1萬畝,洋芋8萬畝;在二陰山區推廣種植雙低油菜和冬小麥3.9萬畝;在齊家、阿力麻土等鄉鎮試種藏紅花、木香等中藥材1000畝,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糧食總產達59800噸,同比增長3.7%,其中:夏糧總產量6743.11噸,比2006年下降13.6%;秋糧產量53056.89噸,比2006年同期增長6.39%。
2007年,廣河縣發放養殖信貸資金1.1億元,投入扶貧資金180萬元,在6個項目村積極推廣“投牛還犢、投羊還羔”等扶貧養殖模式,走出了一條千家萬戶大搞養殖的路子。新建信用村9個,新發展養殖專業村2個,新增規模養殖場6個。

第二產業

2011年,廣河縣宏良60萬張成品革生產線正式投產,中國皮革與製鞋工業研究院甘肅研發中心掛牌成立,三甲集物流中心和中國三甲集茶城正式動工建設。緊緊依託洮河水資源優勢,建成的新民灘水電站運轉良好,新民灘二期和齊家坪水電站建設進展順利,白馬浪水電站建設項目成功簽約。
2007年,廣河縣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8300萬元,實現增加值12900萬元,較2006年同比分別增長16.1%、15.1%。其中:國有及限額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0659.6萬元,實現增加值5505.9萬元,較2006年同比分別增長34.9%和37.0%。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814萬元,較2006年增長3.6%。

第三產業

2007年,廣河縣郵政電訊業務收入達到1680.2萬元,較2006年增長14.74%。移動基站124個,截至2007年末,本地電話用戶1.8萬戶,較2006年增長1.8%。各類手機用戶達到4.4萬戶,電話普及率2.9部/百人,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520戶,較2006年增長3.0%。各種報刊訂閱量達到32000份,其中雜誌11520份。
2007年,廣河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04萬元,較2006年增長15.73%,其中:縣的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16萬元,較2006年增長15.2%,縣以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88萬元,較2006年增長15.5%。在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14130萬元,較2006年同比增長18.8%;住宿餐飲業完成3442萬元,較2006年同比增長6.1%;其他行業零售額完成3432萬元,較2006年同比增長11.4%。
2007年,廣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1112萬元,較2006年增長25.6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41379萬元,較2006年增長22.0%。金融機構貸款為44580萬元,較2006年增長13.1%。

文化


風俗民情

廣河風俗
廣河風俗
伊斯蘭教教歷每年10月1日,即一個月齋戒期滿后開齋慶賀的日子。世界各地穆斯林跨越時空距離、語言障礙,被信仰締結為一家,以莊嚴欣喜的心情共迎最盛大的節日——“開齋節”,即前爾德節,又稱“爾德節”或“肉孜節”。這是廣河回、東鄉族最隆重的節日。
齋月期間,主婦們夜半起身準備茶飯。男十二歲、女九歲以上穆斯林於黎明前吃飽喝足,日出至日落前,不準吃喝,嚴禁煙酒、房事和任何嬉狎行為。病人、嬰兒、外游者、孕婦可適當例外。夜幕降臨,人們舉意開齋。齋月在穆斯林心中至高無上,齋戒后食色不親,做禮拜,頌《古蘭經》,抑惡揚善,參悟真理。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又稱“古爾巴尼節”或“后爾德節”。過此節時好過人家要宰牲獻祭,故又稱“宰牲節”,系阿語“爾德·艾祖哈”的意譯。節日這天,所有穆斯林成年男女都要沐浴凈身,修整面容。清晨,隨著清真寺傳出的宏亮的“索倆”聲,男子們帶著白氈到清真寺或出荒郊參加會禮。由於會禮人數眾多,在郊外廣闊的平地上舉行,稱之為“出荒郊”。成千上萬的穆斯林群眾在伊瑪目率領下,從各個寺院、大街小巷走出,自覺排列成整齊的隊伍,井然有序,蔚為壯觀。每個人把自己帶的白布依次按順序鋪好,無論冰天雪地或烈日當空,隨著異口同聲的念誦和整齊劃一的禮拜。
聖紀
聖紀也稱“聖祭”或“聖忌”。聖紀節是穆斯林的重要節日,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屆時,穆斯林多在清真寺內誦經祈禱,吟誦“贊聖詞”,講述先知事迹並設宴紀念。念聖紀時,人們多以清真寺或拱北為一單位,也有以同一門宦的多斯達尼為一組的。大家按照各自的經濟條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宰牛羊、炸油食,做燴菜,請阿訇念經,贊主贊聖,讓人們牢記穆聖的教誨,做一個合格的穆斯林。念畢后眾人一同分享各種美食,感謝真主的恩賜。

交通


蘭臨高速毗鄰而過,康臨高速、蘭郎公路縱貫廣河縣全境,截至2013年,廣河縣已整體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一個以縣城為中心,以主要集鎮為樞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已經形成。黃河一級支流洮河流經轄區,廣通河縱貫全境。

社會


教育

2007年,廣河縣堅持新建、改擴建學校33所37840.5平方米,消除危房6233平方米。廣河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25所,在校學生41340人,其中:小學學生33512名,中學學生7828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1%,鞏固率97.4%。廣河縣共有教師1788人,其中:小學教師1379人,中學教師409人,廣河縣參加高考學生778人,大中專院校錄取人數347人,錄取率44.6%。

文化事業

截至2007年,廣河縣有文化館1所,博物館1所,陳列各類文物1500多件;公共圖書館1所,各類藏書18500多冊。廣河縣有線廣播放大站62個,電視覆蓋率達到87.0%;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2158座,其中村村通59座;有線電視入戶3800多戶,轉播節目32套。實施有線電視城域網光纖改造和“村村通”工程,開展齊家文化遺址保護工作。

衛生

2007年,廣河縣繼續深化鄉鎮衛生院“五制”改革,完成了城關、祁家集、三甲集、買家巷、水泉、官坊6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新建了紅星、馬浪、西坪、牙和、山莊、沙地溝、槐溝、石磊、牛康家、牟家窯10所村衛生所。截至2007年末,廣河縣衛生機構13個,其中:縣級醫院1所,鄉衛生院9所。共有醫療床位26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84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順利實施,共有171425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5.99%,受益參加農民4415人。

社會保障

2007年,廣河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11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5人,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79個,安排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49(戶)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醫療保險實現了全民覆蓋。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髮放率達100%。落實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37.61萬元,發放醫療救助金22.39萬元。下撥救災款100萬元,解決了0.73萬戶3.27萬人的生產生活困難問題。

旅遊


水簾洞
廣河風光
廣河風光
廣河縣境內,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大北山在廣通河以北。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乾旱、黃土著稱的北山卻有古太子寺城“八景”之一,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迹——水簾洞。水簾洞位於祁家集鎮田家村趙家溝北山山腰,為鐘乳石構造。景區由相距一公里的兩個景點組成,西邊的稱為水簾洞,東邊的稱為篩子泉。
新馬太
新馬太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河縣西南部庄禾集鎮境內,距縣城13公里,總面積33平方公里。景區得名於新民、馬浪、太子山3處原始自然景觀,簡稱“新馬太”。此地海拔2000多米,降水較多,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地貌類型複雜,以丘陵溝壑地形為主,山川穀皆有,土壤類型主要是肥力較高的黑土和麻土。由於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景區內林草種類繁多。是廣河縣最大的生態旅遊風景區,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古太子寺
廣河縣城舊稱“太子寺”,得名於城中的一座叫“太子寺”的古剎,寺里祀奉的是秦始皇長子扶蘇。相傳秦太子扶蘇監蒙恬軍駐此寺,故城以太子寺名。
齊家坪遺址
齊家坪遺址位於洮河西岸,距廣河縣城約70里,屬廣河縣齊家鎮園子坪村齊家坪上、下社。遺址地勢平坦,東至台地邊緣,西至山嶺,南至廟溝,北至二郎廟溝,寬約400米。齊家坪遺址,是齊家文化的命名地,是我國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主要文化遺存。遺址內涵豐富,文化遺跡、遺物甚多,遺跡有大量灰屋和居室地面,遺物以泥質紅陶、夾砂粗陶為主,還有石器、骨器、玉器、銅器等。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26日,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ETC發行服務工作先進縣”。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