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樂器
拜,黎族雙簧氣鳴樂器。黎語又稱利拉羅。漢族稱其為竹嗩吶。流行於海南省樂東、東方、昌江等地。
在徠1980年9月舉行的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50多歲的海南黎族民間藝人盧玉昌的拜獨奏,引起了觀眾極大的興趣。報幕時台下誰也沒聽懂,待盧玉昌吹響他的拜后,觀眾不禁議論道: “這不是嗩吶么?”然而聽到的卻是柔和、悠揚的樂聲。盧玉昌用循環換氣法,使樂曲連綿不絕、一氣呵成。他演奏的《黎家樂》,技巧嫻熟,音樂清新、優美,被認為是很有特色的器樂獨奏之一。
最早的拜,是黎族人民模仿嗩吶製成的吹奏樂器,管身和喇叭口都用木材製作。但在四 季常 青的海南島,有著得天獨厚的竹林,所以後來黎族人民便採用當地所產的“西勒”竹來製作 了。拜用六、七節長短、粗細不同的竹管,由小到大、由細到粗依次套接而成,外形有如一 座細而高的小塔(圖左)。管身規格不一,小者管長20厘米,大者管長35厘米,常見者管 長25厘米、管徑0.5厘米~1.3厘米,在中間三節竹管上開有七個(前六后一 )音 孔。在管首置有用荔枝葉或椰子葉卷制的簧哨,哨的下端套有用圓形薄木片制的氣牌,管身 下端的喇叭口,多使用當地所產的一種麻卷制而成,有時也常用樹葉或硬紙卷制。常見的拜,通高約32厘米左右。?
演奏時,其姿勢和方法均與嗩吶相似,發音也維妙維肖。就音質而言,嗩吶高亢、明快,帶有金屬的音色;拜的發音清亮、柔和,音色則悠揚而甜美。拜的音域g—c?2。表現力較為 豐富。可以獨奏、參加器樂合奏,是黎族民間逢年過節、豐收狩獵、婚喪嫁娶等喜慶和娛樂 場合常用的主要樂器之一。它演奏時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一兩個小時不斷音,這是因為采 用了黎族的一種民間換氣法,也即循環呼吸法,所以才使旋律連綿不斷,具有獨特風格。過去黎族吹拜的人很多,隨著時光的流逝,現在已很稀少了。許多想學拜的人,又常常因為掌 握不了這種換氣法而告失敗。但聰明智慧的黎族人民,是不會使拜瀕臨失傳境地的,在海南黎寨,將會湧現出眾多的像盧玉昌那樣的民間樂手。
20世紀60年代,中央民族歌舞團樂改小組,在黎族傳統拜的基礎上,改革製成加鍵拜(圖)。管身為錐形管狀體,用若干節竹管和銅套連接而成,管長66厘米,管下端直徑3厘米,不設喇叭口。管身中部開有十一個按音孔,採用加鍵,設置半音,使音域擴展到兩個八度 以上。演奏時,左手在上,拇指按背孔併兼控最高音孔,其餘四指各按一音,右手在下,除 拇指外均用於按音。演奏技巧保持了傳統特色,表現力更為豐富。可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 為歌舞伴奏,已用於中央和地方專業歌舞團民族樂隊中,常作為表現黎族風情的色彩樂器使用。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拜禮。《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拜禮中,禮節最重的是稽首。稽首與頓首、空首不同。一般來說,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頓首是地位相等之間互相之拜,空首是國君回答臣下之拜。
稽首是拜跪於地,引頭至地,多時方起,因為頭跪地多時,有所稽留,因此叫稽首。
頓首是跪拜於地,引頭至地,頭頓地即舉起,所以叫做頓首。
空首是拜跪於地,先以兩手拱至地,再以頭至首,因其頭不至地,所以叫做空首。
振動是戰慄變動之拜。
吉拜是喪禮中先作頓首後作稽顙。
凶拜是先稽顙後作頓首。
褒拜是手持符節行的禮。
肅拜是拜禮中禮節最輕的。軍隊中有這樣的肅拜夫人行禮,主要也是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