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弢
西晉末年流民首領
杜弢(?~315年),字景文,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西晉末年流民首領,符節令杜植之孫,略陽護軍杜眕之子。
少以才學著稱,舉秀才出身。李庠之亂時,避亂於南平郡,得到太守應詹的欣賞禮遇,授醴陵縣令。永嘉五年(311年),成為流民叛亂首領,自稱梁、益二州牧、平難將軍、湘州刺史。率軍攻陷郡縣,殺害地方官員。
建興三年(315年),晉元帝派王敦、陶侃等討伐杜弢。杜弢兵敗投降朝廷,得到晉元帝赦免,以為巴東監軍。仍受各鎮將領攻擊,內心十分憤怒,再次反叛。同年八月,派部將王真進軍武陵。王真兵敗,逃往湘城,歸降荊州刺史陶侃。杜弢率眾潰逃死在途中。
杜弢
杜弢早年以才學著稱,被州里推舉為秀才。恰逢遭遇李庠之亂,杜弢於是避亂來到南平,南平太守應詹欣賞杜弢的才學,對他很是禮遇。後來,杜弢擔任醴陵縣令。
永嘉五年(311年),當時巴蜀地區的流民汝班、蹇碩等數萬家,散布在荊、湘一帶,遭到當地的大姓人家侵凌欺侮,都心懷怨恨。恰逢蜀地人李驤殺死縣令,屯聚在樂鄉,部眾有數百人,杜弢與應詹進擊李驤,打敗亂軍。蜀地人杜疇、蹇撫等又侵擾湘州,參軍馮素與汝班不和,向湘州刺史荀眺進言說流民都想造反。荀眺相信他的話,準備殺死全部流民。汝班等人害怕被殺,便聚集流民響應杜疇。當時杜弢正在湘中,於是流民推舉杜弢為首領,杜弢自稱梁、益二州州牧,平難將軍,湘州刺史。杜弢軍攻破郡縣,荀眺棄城逃往廣州。廣州刺史郭訥派始興太守嚴佐率兵攻打杜弢,杜弢迎擊大敗官軍。荊州刺史王澄再派部將王機攻打杜弢,在巴陵(今湖南嶽陽)戰敗。杜弢放縱士兵大肆搶掠施暴,並向征南將軍山簡假意投降,山簡任命杜弢為廣漢太守。
荀眺逃走後,湘州人推舉安成太守郭察擔任代理湘州刺史,郭察率軍討伐杜弢,反被杜弢打敗,郭察戰死。建興元年(313年)八月,杜弢向南攻破零陵,向東侵擾武昌(今湖北鄂州),焚燒城邑,殺害長沙太守崔敷、宜都太守杜鑒、邵陵太守鄭融等。
建興三年(315年),晉元帝司馬睿命令征南將軍王敦、荊州刺史陶侃等人討伐杜弢,前後交戰數十次,杜弢的將士多數戰死,於是向司馬睿請求投降。司馬睿不同意。杜弢便寫信給應詹,自述過去與應詹“共同討伐樂鄉,本來同喜同愁。後來在湘中,畏死求生,這才聚眾。假如能夠以過去交往的情分,為我說明真情,使我能盡效忠誠,參加列入舉義的人們當中,或者北伐清理中原,或者西征攻取李雄,來贖我以前犯的罪過,即使是死的日子,也像是再生之年!”應詹替他呈交這封信給司馬睿,並且說:“杜弢是益州的秀才,一直享有很好的名望,被鄉里人所逼迫才聚眾叛亂。現在悔惡從善,應當派使者去安撫接受他投降,以使江、湘地區的百姓安定。司馬睿便派前南海太守王運去接受杜弢的投降,宣讀大赦詔書,凡是反叛者全部赦免,任命杜弢為巴東監軍。
杜弢接受任命后,各將領卻仍然不停地攻打他,杜弢非常憤怒,於是殺死王運再次反叛。建興三年(315年)二月,杜弢派部將杜弘、張彥在海昏攻打臨川內史謝擒(一作謝摛),謝擒兵敗戰死,接著攻陷豫章。三月,豫章內史周訪攻打杜弘等人,杜弘逃往臨賀,周訪在陣上殺死張彥。八月,杜弢派部將王真率領精兵三千作為奇兵,從江南出發,向武陵(今湖南常德)進軍,切斷官軍的運輸路線。陶侃命伏波將軍鄭攀攔擊,大敗王真軍,王真逃往湘城(今湖南長沙)。於是陶侃等諸支軍隊一齊前進,王真投降陶侃,杜弢的部眾全部潰散,杜弢於是逃跑,在途中去世,湘州之亂得以平定。
杜弢起義是歷史上一次規模很大的人民反封建鬥爭。在前後5年中,巴蜀來湘流民和湖湘人民團結一致,共舉義旗,縱橫於湘、荊、豫三州廣大地區,沉重打擊了荒淫暴虐的士族地主勢力,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祖父:杜植
父親:杜眕
《晉書·卷五·帝紀第五》
《晉書·卷一百·列傳第七十》
《資治通鑒·卷八十九》
應詹:“弢益州秀才,素有清望,文理既優,幹事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