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神論者
無神論者
無神論者來源於希臘語,早期意思:“不信神的”逐漸轉化成為“與神斷絕關係”或“否認神的存在”。大多數人認為,科學研究應當以實際數據說話,避免宗教的影響,愛因斯坦言:“研究科學時最好當其不存在”。由於政教分離原則,也為了確保科學教育體系徠不受影響,絕大多數國家對宗教會採取無神論或中立態度;政教合一國家對宗教採取有神論態度。
無神論講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有理有據,承認且科學探尋物質世界;有神論之宗教並無說服力且不可證偽,故最符合邏輯的結論即是起源於內心構建以精神寄託或對解脫死亡的嚮往。
南朝思想家無神論者范縝
相關的詞語則在其後出現:自然神論者,1621年,有神論者,1662年;有神論,1678年;自然神論,1682年。 1700年左右,在無神論一詞的影響下,自然神論和有神論的詞義發生了輕微的變化;自然神論的本義與有神論完全相同,卻有了獨立的哲學意義。
凱倫·阿姆斯特朗曾記載“在16到17世紀之間,無神論者一詞仍然只能在辯論中見到……被喚做無神論者是個巨大的侮辱,故沒有人願意被稱為無神論者。”【無神論在18世紀晚期的歐洲被首次用作自稱,當時該詞的含義特指不信仰亞伯拉罕諸教。】到了20世紀,無神論一詞的意思隨著全球化的趨勢被擴大到了“不信任何宗教”,然而在西方社會,該詞還是主要用以描述“對上帝的不信仰”。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類是隨機概率的產物。人類是進化的結果。人類的一切可以用邏輯和推演來還原。這就是“邏輯至上”的康德存在主義倫理觀。在康德看來,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觀可以脫離神而獨立存在。良心和倫理的體系,如同數學定理一樣,可以通過公理和公式,用邏輯嚴格推導出來。
神是指超自然的(即不受自然規律制約),具有人格和意識,而且能影響自然事物的存在。無神論不相信有任何這樣的存在。
奧卡姆剃刀原則向我們提出一個建議:如果兩個理論都能解釋現象,那麼我們應該要取比較簡單的那一個,這也促進了科學與哲學的完全獨立,甚至促使宗教急速世俗化。現在世界上有兩種主要論調:有神與沒有神。既然在可觀測的範圍內假設沒有神也不會起任何影響,那麼該原則建議我們取沒有神那一個。至於到底有沒有神?奧砍的剃刀並沒有告訴我們,既然有沒有都沒差別,無神的假設顯然比較現實。
無神論者認為,既然人類在幾千年的歷史中、自己在十幾乃至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中,都未找到令人難以否定的神存在的證據,我們不妨在生活中假定沒有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假定又進一步被經驗所肯定,無神論的觀念因而進一步得到穩固。有神論者常常試圖改變無神論者的觀點,其通常拿不出令無神論者信服的證據,致使其甚至曲解科學;反過來說,同樣地,無神論者也通常無法證明“神不存在”,由於依據普遍的神的“定義”,這些神通常是不能被證偽的,不過還是具有如罪惡問題這樣令神的定義自相矛盾的例子。
多數無神論者及有神論者是通過家庭和社會被動地獲得其關於神的觀念,一般來說,其很少以理性為基礎、通過深入的思考,獨立地做出判斷。
成年以後開始信神,往往是根據偶發事件,建立了某些其實難以證明是否真的與神相關的因果關係所致。
教育有助於人們學會縝密的邏輯思維、科學地觀察事物。由於神一般無法證明或證偽,近現代科學家對神存在與否的態度是不予涉及。
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對於神是否存在一直是爭論的重要題目,康德就提出過“上帝”是否存在的命題屬於二律背反。
有神論者通常認為,堅信神不存在的人是不道德的。這種論調除了宗教上的理由之外,並不存在其它的合理的理由。在大多數國家,無神論者通常不會遭受道德的譴責或法律的制裁;在某些宗教國家,這種譴責或制裁仍然存在。
《達芬奇密碼》
《耶穌家墓》
《神之妄想》
《破解邪惑》
《無神論宣言》
《無神論者做彌撒》
主徠條目:無神論者列表
保羅·狄拉克
理查德·費曼
勞倫斯·克勞斯,奧巴馬的科學顧問,科普作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授。
史蒂文·溫伯格,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林納斯·托瓦茲,LINUX內核創建者。
理查德·道金斯
斯蒂芬霍金,宇宙之王。
達爾文,進化論作者。
愛因斯坦
卡爾·馬克思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約瑟夫·斯大林
毛澤東
伯特蘭·羅素,英國哲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尼采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伍思源
李小龍,美籍華人,著名動作片演員。
查理·卓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