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十大名旦
1993年評選的十位豫劇大師
1993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揭曉,張寶英(河南)、牛淑賢(河北)、王清芬(河南)、虎美玲(河南)、李喜華(湖北)、菅愛梅(河南)、朱巧雲(河南)、李金枝(河南)、陳淑敏(河南)、馬莉(河南)、胡小鳳(河北)、章蘭(山東)成為這次選拔賽金獎獲得者
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新華社河南分社、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戲劇家協會主辦,河南新聞發展公司、河南省藝術研究所具體承辦。如此大規模的選拔活動,在我國豫劇史上尚屬首次,引起了廣泛關注。來自九個省、區的近百名豫劇旦角演員參加比賽。
這次評選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廣泛吸收群眾參與,組委會共收到數千封群眾來信。在充分吸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最終以評委會對每位演員計分多少,確定了12名十大名旦金獎、8名提名獎和10名優秀表演獎得主。
張寶英
張寶英飾演的秦香蓮
。
王清芬
虎美玲
豫劇十大名旦
1981年,李喜華主演的《秦雪梅》參加湖北省第一屆戲曲劇團中青年演員比賽,獲一等獎;1987年又以《大祭樁》參加湖北省第二屆戲曲劇團中青年演員比賽再獲一等獎,成為湖北省專業劇團唯一“二連冠”演員;同年,她演唱的《漢江邊上唱破天》專題節目獲全國戲劇廣播文藝交流金龍一等獎;1988年演出《秦雪梅》獲全國首屆中青年豫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獲最佳演員金杯獎,1991年獲梅花獎,在全省專業演員中第一個連續三次奪得國家級大獎。1994年至1998年先後獲各種大獎十餘項。
李喜華作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劇協副主席、襄樊市戲劇、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劇團團長,她長期紮根農村基層,每年為農民演出200場以上,她表演的傳統劇目《秦雪梅·弔孝》突破1000場,被譽為“荊襄美玉”、“人民的藝術家”。1998年3月18日,這位深受人民喜愛的藝術家在赴河南省鎮平聯繫演出途中,突遇車禍,不幸遇難,享年46歲。
菅愛梅,焦作市豫劇團旦角演員,常香玉弟子。出生於梨園世家,7歲從藝,河南省省政協委員
朱巧雲
朱巧雲出身於梨園世家,從小學藝,以花旦、刀馬旦應工,兼演帥旦、閨門旦,能文善武,戲路寬廣,是豫劇藝壇不可多得的人才。她的傳統功底紮實,舞台演出經驗豐富。多年來,她成功的創演了五十多個劇目和塑造了如:李鐵梅、吳瓊花、海霞、柯湘、紅嫂、江姐、王銀環、穆桂英、林黑娘、陳妙常、孫尚香、周鳳蓮、柳明月、白雪花等舞台藝術形象。她以對不同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準確的把握,以及甜潤動聽的唱腔,俊美靚麗的扮相和瀟灑細膩的演技,傾倒了廣大觀眾,受到同行和專家的高度讚揚,被譽為“當代豫劇皇后”。她還在電影《包公誤》中飾演女主角段紅玉,在戲曲電視劇《陳妙常》《心愿》、《豆腐李招親》《破鏡重圓》中扮演主要角色。她主演的《穆楊會》《抬花轎》《繡花女傳奇》作為豫劇精品,被河南電視台錄製成像,予以珍藏。另有她主演的《血染宋宮》《花轎錯》《焦裕祿》《繡花女傳奇》《朱巧雲藝術專題》《一個梅花獎的追求》《朱巧雲唱腔欣賞》,均由中央、河南、山東、上海、黃河等音像社先後錄製了唱片、盒式帶、影碟等向全國發行。她還多次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河南、山東及中南六省電視台的演出。
李金枝
豫劇《淚灑相思地》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李金枝在其中的表演可以說把女主角的感情細緻入微的表現出來了,尤其是在最後得知自己的心上人已經徹底變心面對剛剛落地的小兒郎,那一大段哭唱經常會把人感動的熱淚盈眶,久久不能釋懷。你會很同情那位命運悲慘身世凄涼的千金小姐,對她的悲慘命運的原因你也不得不思考,最後會在同情和思考之中升華到對整個社會認識的思考。
陳淑敏
主演的戲劇作品有:《秦雪梅》《花燭恨》《淚灑姑蘇》《牛郎織女》《苦楝花》《闖世界的戀人》《黑娃的婚事》等。1991年陳淑敏在洛陽豫劇二團工作期間,《闖世界的戀人》和《淚灑姑蘇》中飾演石榴和王憐娟,從而榮獲第九屆梅花獎。由於她擅長塑造和刻畫在苦難中閃現人格光輝的藝術形象,1992年陳淑敏考入河南大學音樂系,用三年時間潛心學習聲樂和歌劇表演藝術,
畢業後於1996年5月入伍從事歌劇藝術,特招入總政歌劇團。主演的歌劇作品有:《蘆花白。木棉紅》《玉鳥兵站》《白蓮》《黨的女兒》《太陽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清明上河圖》及歌劇片段《白毛女》《劉三姐》《紅霞》等。陳淑敏有很好的歌唱天賦,加之她深厚的戲劇表演功底,很快就擔當了團里的主演。曾主演過《白毛女》《劉三姐》選場及大型音樂劇《蘆花白·木棉紅》,飾演過喜兒、劉三姐、蘆花和白蓮,她的演唱以情帶聲,以聲繪情,聲情並茂。1999年她又成功地演出了大型民族音樂劇《白蓮》,善舞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以歌劇演員的身份榮獲了戲劇梅花獎,時隔8年之後再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1999年參演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歌曲:《編花籃》。
著名編導張繼剛曾高度評價陳淑敏“才華橫溢,極其出色”。在從事聲樂及歌劇藝術歷程里,她曾獲河南省“十佳”歌手、全國“凱華杯”歌戲明星大賽銀獎、文化部聲樂比賽民族唱法三等獎、全國推新人新作風采展演會金獎第一名,第九屆梅花獎得主,被譽為“悲劇之星”。多次在河南省的一些戲劇大賽中獲獎;並榮獲“香玉杯”藝術獎和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金獎等。她是我國唯一跨劇種的“雙料”梅花獎獲得者,和彭麗媛、孫麗英並稱為總政歌劇團三大女高音。
牛淑賢
牛淑賢1946年生在河南商丘,從小在邯鄲長大,她自幼隨父母學藝,5歲登台演出,有“五歲紅”的美譽。13歲入邯鄲地區東風豫劇團,后拜豫劇六大門派之首的陳素真大師,專攻閨門旦、花旦。她不僅廣納豫劇各派之長,而且吸收歌劇、評劇、黃梅戲以及民間小調的唱法和旋律,探索出一種獨特的唱腔藝術風格
章蘭
從14歲起在劇團挑梁主演,到現在挑起一個豫劇院,章蘭已在方寸舞台上輾轉了40多個春秋。這些年來,她帶領的聊城市豫劇院演出超過1.4萬場,她親自登台主演的戲每年不少於120場,演出足跡遍及魯豫晉冀等省,“劇團下鄉演出,每次都人滿為患”。出生在梨園世家的章蘭,父親章兆林是著名的山東梆子演員,由於聲音洪亮被譽為“黃河兩岸一聲雷”。章蘭自幼住在劇團里,耳濡目染,很快便愛上了戲劇,3歲會唱戲,6歲能登台,11歲演出《朝陽溝》技驚全場,14歲就在劇院挑起了大梁。
如今,年近六旬的章蘭已功成名就,但她不要高價,不擺架子,不減場次,仍然和劇團的年輕演員一起沖在演出一線。考慮到她的年齡和身體,劇院的同志們都勸她不一定每場親自登台,但章蘭說:“不!只要劇院打我的旗號,我就不能對不起觀眾。章蘭告訴記者,除了送戲下鄉的公益演出外,聊城市豫劇院商業演出收入並不高,演出時只能睡在自己攜帶的摺疊床上,“我們劇團是差額事業單位,還有部分臨時演員,只能依靠商業演出來彌補,不少人因為工資過低離開了劇團。”就算是如此,章蘭這些年帶領演員們幾乎一年到頭都在各地奔波演出,“前些年,我們每年的演出達400多場,最近幾年也有300多場,忙的時候一天要唱三場。這都是‘逼’出來的,沒有演出就無法養活這一大幫子人,戲曲藝術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
胡小鳳
胡小鳳1991年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93年獲全國豫劇十大名旦金獎。我國文藝界專家認為,胡小鳳從表演到唱念已經形成了與現今流派不同的一個新的豫劇北派藝術。
現在胡小鳳在邯鄲藝術研究所做藝術研究工作,相信在他和眾多演員的努力下,我們河北的“北派”豫劇藝術會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