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小壩鄉的結果 展開

小壩鄉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轄鄉

小壩鄉位於北川羌族自治縣西北部,東臨開坪鄉,南接禹里鎮、西連青片、桃龍鄉,北靠片口鄉,是綿陽經北川北上松潘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北川關內百草河流域的重要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全鄉幅員面積244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豐富,有林地29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2%,鄉內有青雲石、金礦等礦產資源,以及品種多樣的中藥材資源。青雲石儲量大,石材產品遠銷美、日、英等國家,產品供不應求。鄉內盛產辣椒,年種植面積1500餘畝,曾遠銷海外。2010年從雲南引進雪蓮果種植,逐漸形成規模。藥材生產基地初具規模,是縣內重要藥材基地。以本地豬肉加工的腌臘肉製品和蕨菜、薇菜等山野食品,純天然,無污染,色香味俱佳,遠銷省內外。

歷史沿革


小壩鄉位於白草河流域的中心,有道路東南至原縣城禹里,西北至片口,再穿越樺子林,通往松潘。舊時,這條道路是大山中土特產品外運的重要通道,白草河上游乃至松潘、平武縣部分地區居民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由此進入,故被稱為“鹽茶道路”。700多年前(公元1290年),元代統治者為保障“鹽茶道路”的安全,在小壩與當地羌人盟誓,並將盟誓原因、過程及誓言鏨刻在山崖上,史稱“石刻題記”。記載小壩盟誓的石刻題記位於小壩新街一民居后的崖壁上,全文共208字。明代是北川羌族最為強盛的時期,北川羌族被統稱為白草羌,是茂縣以東北最為強悍的少數民族群落,小壩地處白草羌的腹心地帶,其地有野豬窩部落便因彪悍而名載史冊。1546年,走馬嶺之戰(當時奉命出征的官軍分別集結到禹里、壩底和龍州<平武>,總兵力達三萬七千人,大大超過當時北川羌人總和,四川巡撫張時徹和總兵何卿親臨前線督戰和指揮,羌人把防線設在小壩以北走馬嶺一線。)以官軍全勝而宣告結束,白草羌自此由強大走向衰弱。1547年,官軍平定白草羌后,委任當地頭人為酋長,自行對羌寨進行管理。清代,此區域被稱為“石泉番寨”,仍實行自治政策。1911年,將小壩一帶劃歸新設置的太平鄉,改由地方政府直接管轄,小壩地區實行羌寨自治的時間長達300多年。1935年,紅軍在走馬廟建立小壩鄉蘇維埃,小壩自此成為鄉級建制的名稱,並沿用至今。1950年3月置小壩區,當年7月改稱第二區;1955年復稱小壩區,區所在地為小壩鄉,轄小壩、片口、開坪、外白、桃龍、小園五個鄉;1958年9月撤鄉成立小壩人民公社;1984年1月復稱小壩鄉;1985年4月成立小壩羌族藏族鄉;1992年10月撤區並鄉,將小壩區公所撤併為小壩、開坪、片口3個鄉;1992年12月8日,召開中共小壩羌族藏族鄉第一屆黨代會;2003年1月,桃龍從小壩鄉分出,恢復建制鄉;2003年7月,北川羌族自治縣建立后,撤銷民族鄉建制,小壩羌族藏族鄉復稱小壩鄉。

結構與人口


全鎮轄區面積24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3萬畝、林地面積30萬餘畝。鎮人民政府駐地距北川新縣城駐地永昌鎮75千米。轄鞏固、民主、晨溪、壩地、民主、沙坪、聚寶、春槐、酒廠、團結、照德、江河、庄坪、青龍、百花、新建、泡花、大包、永興、桑柏、大梁、茅嶺、上溝、回龍、金鳳、大華、太白26個行政村101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344戶10732人(2018),其中農業人口2309戶7762人,羌族人口8259人,場鎮常住人口2515人。

政府駐地


小壩鄉政府所在地位於小壩社區小壩街道26號,場鎮常住人口3587人,佔全鄉總人口的30.73%,場鎮規劃區面積0.5平方公里,距北川新縣城約70公里,各項服務功能配套完善,集鎮管理逐步規範化、制度化,已成為三縣六鄉的物質集散地和商貿服務中心,小壩鄉城市化進程從區域和現狀分析,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區位優越,交通相對便捷;二是經濟發展比較快,加工業發達,資源豐富,市場繁榮,通過城鎮二、三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大量人口向城鎮轉移。

下轄村社區


小壩鄉下轄5個片區共26個村、1個社區,分別為:
甘漁片區鞏固村百花村晨溪村新建村
壩地片區民主村泡花村壩地村大包村
沙坪片區沙坪村永興村聚寶村桑柏村春槐村
內外溝片區大梁村酒廠村茅嶺村團結村上溝村
回龍片區回龍村照德村江河村金鳳村
太白片區庄坪村大華村青龍村太白村
社 區小壩社區
小壩鄉[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轄鄉]
小壩鄉[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轄鄉]

經濟概況


2015年,全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億元,是2011年的1.6倍;人均GDP達11502元,比2011年增長3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78元,比2011年增長4730元。
結合小壩山區特點,以特色農業產業為重點,著力培養旅遊、電子商務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推動全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傳統產業不斷壯大。採取“傳統、特色、優勢”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鞏固綠色生態的傳統種養業,新增種養大戶14個,糧食總產保持穩定在4460噸,牲畜總出欄量18958頭(只),同比2011年增長44.7%;在壯大10萬畝中藥材基地的優勢產業基礎上,新增以團結、上溝、茅嶺、酒廠等村為主的立體中藥材種植1100餘畝。
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產業,在酒廠村新發展家庭農場1個,全鄉發展香菇種植30萬袋,產值在360萬元以上,帶動40餘戶農戶增收;以民主村為示範,帶動發展特色山藥500餘畝;在聚寶、桑柏等村發展青花椒100餘畝;在回龍村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並註冊“外白紅”商標;引進石椅枇杷在金鳳村建設晚熟枇杷生產基地。
鄉村旅遊實現突破。深入開發鄉村旅遊,以農為本、以鄉為魂,注重挖掘本土民族文化,鼓勵鄉村旅遊創業就業,不斷創新鄉村旅遊產品,完善旅遊配套設施,著力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以小壩興晟休閑山莊為依託,結合羌族民俗文化及羌歷年慶祝活動,著力打造農家樂升級版,使鄉村旅遊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
電商營銷逐步完善。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著力鄉、村銷售網點和村淘網點的建設,減少中間環節,讓山裡的東西真正的“走出去”,提升農戶的種養殖效益。加強電商人才培訓,建成6個電商站點,其中2015年首批建設的酒廠村農村淘寶服務點交易額連續3個月排名全縣服務點前列,實效明顯。
小壩鄉[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轄鄉]
小壩鄉[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轄鄉]

特產


厚朴、重樓、野生天麻木香羊肚菌;蜂蜜、臘肉、生態土雞;青雲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