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劉國鈞的結果 展開
劉國鈞
原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劉國鈞,又名金巽,出生在江蘇靖江,自幼家境貧寒,備嘗艱辛,在帝國主義列強和官僚資本傾軋下,慘淡經營,艱苦創業。早年在常州提倡“機器革命”,“土紗救國”,1930年果斷集資創辦常州大成紡織印染公司。8年間使大成企業由1個廠發展到4個廠,紗錠由1萬枚發展到8萬枚,資金由50萬元發展到400萬元,被當時經濟學界譽為罕見的奇迹。他三渡日本,考察歐美,引進技術、管理,結合工廠實踐,提出工管工自治化、工教工互助化、工資等級化、華廠革新化、出口優質化的口號,全面提高工廠管理素質。並率先在我國紡織界中試製成功燈芯絨、絲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撰寫了《擴充紗錠計劃芻議》一書,認為抗戰勝利后,可用15年時間將全國紗錠擴展到1500萬枚,與世界紡織業爭王座, 1950年毅然自港返常,在江蘇省私營棉紡業中首先實行公私合營。1958年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出謀獻策,提倡養兔,提出辦廠要“生產增良,清潔衛生,廢物利用,價廉物美”四要點。十年動亂時,親筆書寫“人老心不老,永遠跟黨跑”對聯,以示堅定信念。還創辦劉國鈞職教中心,進行各種職業的培訓。
2017年3月23日,常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宣布,人物傳記片《劉國鈞》將在4月1日至4日的央視10套探索·發現欄目首播。
1901年,15歲隨同鄰居到常州西門外奔牛鎮劉吉升京貨店學徒。 1908年,劉國鈞與17歲的同鄉鞠秀女士結婚。
1909年,劉國鈞在奔牛鎮與人合開和豐京貨店。
劉國鈞
1918年春,劉國鈞收回大綸投資,獨資創辦了廣益布廠,開工不到一年就盈利三千餘元,此後也年年獲利。1922年,又建了廣益二廠,成為當時常州最大的布廠。
1927到1930年間,為適應市場需要,劉國鈞將廣益廠、廣益二廠合併,又與滬、常友人集股,接盤大綸久記紡織廠,改名大成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1933年春,劉國鈞將獨資經辦的廣益布廠併入大成紡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定名為大成二廠。
1937年9月,大成二廠毀於日機轟炸,他為半生心血橫遭戰禍而潸然淚下。大成公司員工分散在漢口、上海、常州三處慘淡經營。
1948年,在這中華民族處於偉大變革的時代,劉國鈞徬徨苦甚,憂心如焚,愴然赴港。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南京、常州等地相繼解放。1950年春,劉國鈞毅然將香港東南紡織有限公司交給漢堃、漢棟,偕夫人回到內地,隨即去北京會晤黃炎培,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1951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在蘇南地區籌建地方組織,劉國鈞負責常州市的籌備工作。六月,民建常州市委會成立。同年他建議創辦常州紡織工業學院,培養人才。在如火如荼的抗美援朝運動中,大成共捐獻五十億元,劉國鈞個人捐獻二億六千五百萬元,並主動將留存於上海、香港的毛紡工業獻給國家。
1954年4月,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成紡織印染公司公私合營,成為江蘇地區第一批實行公私合營的企業。劉國鈞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大成公私合營之後,劉國鈞有較多的機會參與社會活動,劉國鈞對共產黨和黨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953年第一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省人民代表。1954年4月,當選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
1954年9月起,劉國鈞先後被選為全國人大一至五屆人民代表;全國政協五屆委員;江蘇省人大一至五屆人民代表;江蘇省政協一、二、三屆常務委員和四屆副主席。
1956年,江蘇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遂由常州遷居南京。為了關心家鄉工業的發展,仍然往返於寧、常之間。
1959年6月,在江蘇省工商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主任委員,並任中國民主建國會江蘇省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0年2月,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上,劉國鈞當選為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委員。
1960年劉國鈞出資購回一百二十萬港幣的肥料和十台東風牌手扶拖拉機支援家鄉農業生產,動員子女調進外匯三十五萬元參加華僑投資公司支援國家建設,並多次向江蘇省和常州市建議創辦無梭紡織布廠和其他新興項目。
1969年底,劉國鈞當選為全國第四屆人民代表,1973年,領導為劉國鈞安排了梅園新村新居,並請劉國鈞參與社會活動。已屆九旬高齡的劉國鈞雖身體漸呈衰弱,但由於熱心家鄉建設,仍經常來往於寧、常之間,並出資贊助常州、靖江等地公益事業,並將收藏在南京、常州的部分字畫分贈南京市博物館和常州博物館。
1977年12月,劉國鈞當選為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和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1978年1月29日晨,劉國鈞因坐椅脫空,股脛骨折斷,送南京工人醫院治療。終因併發肺炎搶救無效,於3月8日晨6時逝世,享年91歲。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西方帝國主義顧不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中國的民族工業有了一個發展的機會。江浙一帶更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中心。原本就從事布匹印染的劉國鈞,劉國鈞看準了這是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毅然棄商從工,請結義兄弟蔣盤發邀集常州工商界人士,集資9萬銀元,組成大綸紡織公司,由蔣盤發擔任經理,劉國鈞任協理。辦事穩重的劉國鈞,雖然手中有資本3萬銀元,但只投資了1萬,留下了萬一失敗的退路。 1916年,大綸紡織廠開工投產了。新辦的工廠,技術力量薄弱,碰到難題就無法解決。劉國鈞決定親自到上海去,設法學習一些新技術回來。
由於劉國鈞管理有方,大綸紡織廠投產當年就盈利,第二年盈利過萬,第三年的發展勢頭更好。可是常州一批股東,這時不但不感激劉國鈞這個有功之臣,反而想排擠掉他這個外鄉人。
劉國鈞
第徠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外國資本和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使中國的民族工商業再次面臨嚴峻的局面。為了確保廣益廠的生存和發展,劉國鈞一面努力學習國內外同行的經驗,一面加強對國內外市場行情的了解,以決定工廠的經營方向。1924年,劉國鈞和友人一起,專程到日本考察,研究日本發展工商業的經驗。劉國鈞發現,日本工廠的優勢在於成本低,而降低成本的關鍵在於科學管理和精簡工序。
步出舊居,穿過前院迴廊便進入意為“敬業修身”的“敬修堂”。
出敬修堂,穿過樹影婆娑的迴廊向前,便到了善余廳。客廳正中懸掛著“人老心不老,永遠跟黨跑”字聯,是依照他的手跡而寫,非常醒目。此廳得名於民國年間劉國鈞先生曾在家鄉創辦善余染織廠,“善余”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劉國鈞故居
出陳列室東行數十米,便是新世紀落成不久的“國鈞堂”。國鈞堂正中置著重18噸,高3.5米的劉國鈞先生漢白玉雕坐像,其慈眉善目,溫和友善,正眺望著他終生思念熱愛的故土。
劉璧如女士,1919年6月3日出生,祖籍江蘇靖江生祠,現居於香港,在劉國鈞府中排行第二,是劉國鈞、鞠秀英夫婦的掌上明珠。1929年初,10歲的劉璧如先後向孔子牌位和老師行了大禮,入劉氏私塾。在私塾里,劉璧如和其他小孩一起隨當時常州著名詩人蘇滌塵、錢小山等學習儒家經典和中國古典詩詞,她從小就是一個"愛爭對仗比新詞"的詩童,對聯、寫詩常受到老師的嘉許。來,劉璧如在香港、在國內、在海外發表了不少古典詩詞,是實業界一位名聞遐邇的女詩人。
劉璧如女士在香港婦女界是位出類拔萃的人物,與其夫婿查濟民先生一道經營中國染廠。中國染廠有限公司創立於1948年。在創業初期,雇有60多名員工,月產量僅為50多萬碼,產品也只限於漂白和染色。她不僅實際參與管理,且親自過問車間內的印花、圖案設計等技術工作。至今,劉璧如女士仍擔任香港名力集團董事長及中國染廠集團董事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