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架豇豆
蝶形花科豆目豇豆屬植物
美國無架豇豆即直立無支架豇豆,簡稱無豇,屬於豇豆的一個變種,是我國蔬菜科研部門20世紀80年代引自美國的無蔓豇豆良種,喜肥,耐熱、耐旱,植株矮小,富有彈性,不倒伏,抗風力強,不需搭架,省工省料,特別適合在缺少竹木架桿的地區推廣。與薯類、瓜類等低稈作物間套作,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美國無架豇豆是豇豆的一個變種,1985年從美國傳入我國。無架豇豆莖短粗,長20~25厘米,節間密,基部著生3~5個側枝,各側枝長出3~4條花梗,梗長40厘米左右,粗壯直立富彈性,抗風力強,不需支撐。梗尖離地面50~60厘米(即整個植株的高度)。花梗頂部的3~4厘米範圍內,從下至上陸續著生花蕾。豆莢重20~30克,莢長40厘米左右。著粒密,灰白色。無架豇豆從播種至始收需55天左右,春播者結莢期長達2~3個月,夏、秋種植則結莢期為1~2個月。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較抗鏽病和葉斑病。一般每公頃產鮮莢27000千克左右。
收穫季節:春播60天採收,夏、秋播40天可收穫 | 種植時間:春、夏秋 |
豆莢:長40-60厘米,粗0.9-1.2厘米,幼莢淺綠色,後期乳白色,肉厚,質細,纖維少 | 特點:抗病,適應性廣 |
該品種春、夏秋均可種植,早熟,春播60天採收,夏、秋播40天可收穫,栽培不搭架,省工、省料。豆莢長40-60厘米,粗0.9-1.2厘米,幼莢淺綠色,後期乳白色,肉厚,質細,纖維少,食味佳,市場需求量大。
栽培要點:抗病,適應性廣,全國各地都可種植。667平方米(1畝)產2000公斤以上,用種1公斤。
985年首次引入福建試種,雲南省麻栗坡縣蔬菜站於2009年從河南省民權縣蔬菜研究所引進試驗示範並獲得成功。連續3年的種植結果表明,該品種植株直立,株高50~60厘米,分枝性強,節間短,花梗稠,具有無限結莢習性,每株先後結莢20~25個。豆莢長40~60厘米、粗0.9~1.2厘米,平均單莢重15~20克。嫩莢淺綠色,後期乳白色,肉厚、質細,纖維少,耐老化,食味佳。春播60~65天即可採收,夏播40~45天鮮莢即可上市。連續結莢期50~60天,全生育期120天以上。一般畝產鮮莢2000千克,在肥水管理充足的條件下,延長採收期產量可高於蔓生豇豆之豇28-2,每畝單產達2500千克以上。
豇豆按用途分為菜用豇豆和糧用豇豆兩類。菜用豇豆的嫩莢肉質肥厚,脆嫩;糧用豇豆的莢皮薄,纖維多而硬,不堪食用,種子做糧食。豇豆按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矮性種和蔓性種;按果莢顏色分為青、白和紅色;按種子顏色分為黑、白、紅褐雙色豇豆。
1、矮性種
植株4~8節,頂端形成花芽,併發生側枝,形成分枝較多的直立株叢,結莢早而集中,生長期短。主要品種有一丈青、黃花青地豇豆、美國無架豇豆等。
2、蔓性種
頂芽為葉芽,主莖不斷伸長,可超過3m,側枝旺盛,並能不斷結莢現主要栽培蔓生豇豆。主要品種有紅嘴燕、之豇28-2、之豇30、33-47豇豆等。
合理輪作和精細整地
該品種對土壤要求不嚴,各種土壤均可栽培,但忌連作,栽培應選擇光照充足、前作為非豆科作物的地塊。前作收穫后及時將地深耕25~30厘米,在播種前再翻犁細耙1次,使土壤充分細碎。
適時播種
在麻栗坡縣,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海拔河谷熱帶、亞熱帶地區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即從2月上旬至8月上旬分期播種),海拔1000~1500米的溫帶山區可在春、夏季播種(即從3月上旬至7月上旬分期播種),具體栽培季節可按市場需求確定。在適期播種範圍內,海拔高的地方播期可適當提前,反之適當延後。
合理密植
單獨播種的,按1.2米開溝理畦,畦面寬90厘米,溝寬30厘米,溝深15~20厘米,每畦2行,行距5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畝3700穴,每穴播種3粒,每穴留苗2株,每畝用種2千克。早春可與玉米、甘蔗等作物間、套作,與甘蔗間作,在兩行甘蔗中間的埂上種植1行豇豆,穴距30~40厘米。與玉米間作,採用每帶3米寬的播幅,種植2行玉米間作4行豇豆,玉米採用寬窄行,大行距2.6米、小行距0.4米,穴距40~50厘米,每穴播種3粒,定苗2株,每畝1800~2200株;大行中間種植4行豇豆,行距5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畝2900~3000穴,每穴播種3粒,畝用種量1.5千克。豇豆播種覆土后,用厚度為0.005毫米的地膜覆蓋,不僅能增溫保濕,也利於後期豆莢不接觸土壤,能提高豆莢的商品質量。
科學施肥
豇豆喜肥但不耐肥,施肥原則如下:一是施足基肥,及時追肥。二是增施磷鉀肥,適量配施氮肥。三是先控后促,補噴葉面肥,防止植株徒長和早衰。基肥一般每畝施優質腐熟的有機肥2000~300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或50%硫酸鉀10千克)。豇豆開花結莢以前,對水肥條件要求不高,管理上以控為主。基肥充足的不再追肥,天氣乾旱時可適當澆水。當第一花序豆莢坐住,其後幾節花序顯現時,結合追肥澆水,每畝用三元複合肥10~15千克對水200倍液淋施。結莢採收期,每隔10天左右追肥1次,每次施三元複合肥20~25千克,以保持植株健壯生長和開花結莢。在植株生長中後期,結合防治病蟲害,可用0.3%磷酸二氫鉀+0.2%尿素混合液葉面噴施,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以保證充足的養分供應,為豐產奠定基礎。
及時防治病蟲害
①豇豆根腐病。
此病屬土傳病害,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生,夏、秋季多雨及排水不良、黏重低洼地、連作地種植髮病重。植株的主根與地表下的莖是受害的主要部位。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高畦或深溝窄畦栽培;經常清溝排水,降低濕度;及時清除病株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在田間零星發病時開始用藥劑防治。可選用50%多菌靈300倍液灌根,每穴灌藥液250克,隔7~10天灌1次,連灌2~3次;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重點噴植株莖基部,每隔7天噴1次,連噴3次。
②豇豆鏽病、白粉病。鏽病多發生在豇豆生長中後期,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莖蔓、葉柄、豆莢均可受害。白粉病主要侵害葉片,也可侵害莖蔓及豆莢。
防治方法:可在兩種病害的發病初期,選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600~8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次(用三唑酮防治的用藥間隔期可延長至15天)。
③豆莢螟。豆莢螟又稱豆蛀蟲、豆莢斑螟,是近幾年豆類生產上最難防治的害蟲之一。以幼蟲蛀食豆莢、花蕾和種子,造成癟莢、空莢,由於糞便堆積還可引起腐爛,嚴重影響著豇豆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除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落莢,摘除被害的卷葉和豆莢集中燒毀外,主要是採用藥劑防治。藥劑防治的策略是“治花不治莢”,即在豇豆始花期第一次用藥,以後間隔7~10天用1次,連續2~3次。應選擇在豇豆始花期至盛花期即上午7~10時花苞開放時噴葯,重點噴花蕾和嫩莢,掉落在地上的花瓣也要噴到。藥劑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不同農藥要交替輪換使用,結莢後用葯一定要在採摘后噴葯,禁止采前噴葯,避免中毒。
適時採收
嫩莢飽滿、呈乳白色、種子痕迹尚未顯露時為採收適期。一般開花后11~13天為商品莢採收期。採收時不要傷及花穗上的其他花蕾,採收后紮成把,整齊放於塑料袋內保鮮上市。